从脾胃论治神经性耳鸣

来源 :环球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ro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经性耳鸣是以患者主观感受为主,耳科常见病症之一,发病部位虽在耳,但与肝、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主要责之于脾胃,以脾胃运化失常、升降失调为主要病机,导致脾胃虚弱,生化无源、痰浊内蕴,上扰清窍、脾壅肝郁,气机失调、脾虚及肾,清窍失养,使精微无法上荣耳窍、气血痰湿阻滞耳窍,发为耳鸣,治疗以调和脾胃为主,在治疗过程中以脾胃的气机升降功能为核心,运用辛开苦降作为调和脾胃的基本治疗之法,选用《伤寒论》中其法的代表方半夏泻心汤作为底方进行加减,调达脾胃的气机升降功能,在遣方用药中坚持“平衡用药观”的原则,灵活配伍,本文从脾胃论治,形成以脾胃为中心,使各脏腑之间的功能得以恢复、气血得生、痰湿得运,耳鸣自消,通过上述的治疗之法及原则,以期为该病的中医诊疗提供思路,后附验案一则.
其他文献
本文旨在介绍谢炜教授对失眠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用药经验.谢炜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现代医学对失眠的认识,认为失眠病机与“肝”密切相关,总结了失眠“气机失调,阴阳失和”的核心病机,并以“调肝安神,调和阴阳”为基本治法,创造性地提出失眠“二期二方”的治疗方案.短期失眠多与急性应激导致心神不安有关,治疗上以安神为本,兼顾疏肝健脾,予自拟“佛手宁神方”,由佛手、百合、酸枣仁、茯苓、莲子配伍而成,是药食同源的实用方,能够有效改善短期失眠障碍.长期失眠的病机多与肝郁日久伤脾有关,在治疗上着重疏肝解郁,予疏泄宣通的
痰饮的概念从《金匮要略》提出后,经过历代医家的发挥,其内涵已经有所变革和发展,宋代以前偏重于饮,宋代以后开始痰、饮分治;其治则由“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向“疗痰之法,理气为上,和胃次之”及“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痰消”过渡;相应的代表方也从苓桂术甘汤向二陈汤发展.本文通过对痰饮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对苓桂术甘汤及二陈汤的组方应用进行阐释,进一步加深对痰饮病源流的认识,以期灵活的掌握用药规律,更好的指导临床.
目的 建立出血性中风痰热证诊断量表,促进出血性中风中医证候标准化研究.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采集了469例出血性中风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资料.结合前期专家问卷调查结果形成量表的条目池,以331例样本资料为基础,采用频数法、相关系数法、区分度分析法、因子分析法、逐步回归法联合进行条目筛选,以logistic回归法确定条目的权重,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法确定诊断阈值,初步建立了出血性中风痰热证诊断量表.再以138例样本资料为基础
《伤寒杂病论》之所以被誉为医门之圭皋,与仲景辨证之精准,立法之严谨,用药之精当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各家学说的疏理以及仲景原文中关于三急下的论述,结合临证中少阴病腑气不通的证治特点,提出“少阴三急下”中所提到的“少阴”并非是真正的少阴病,而是阳明病之阳明腑实证“热深厥亦深”表现为手足厥冷的真热假寒证与少阴病四逆证的鉴别诊断.进而深层次的体现了仲景临证时以病为纲,以证为靶,病证结合的治疗学思想.
不同于传统的三因理论,王冰在《内经》注中提出了四病因说,将病因分为“始因气动而内有所成”“不因气动而外有所成”“始因气动而病生于内”“四者不因气动而病生于外”四类,但因此内容独特,后世仅在《儒门事亲》中有所回应和发展.《儒门事亲》对四病因说进行了继承和改造,成为其“十形”病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形包括风形、暑形、火形、热形、湿形、燥形、寒形、内伤形、外伤形、内积形、外积形.前六者为六淫,内伤形、外伤形、内积形、外积形四形,则是对四病因学说的继承.本文从病案入手详细讨论了四形的理论内涵和临床价值,又从对四
目的 探讨芫花水提物对斑马鱼幼鱼的肝脏毒性及其机制.方法 用高、中、低浓度,分别是200 mg/L、150 mg/L、100 mg/L的芫花水提物处理受精4天的斑马鱼幼鱼,每组斑马鱼尾数为20,24小时后收集幼鱼样本,实验重复3次,通过对给药处理的幼鱼样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制作病理切片观察病理状态;油红O染色观察脂肪堆积情况;对幼鱼组织样本中的RNA进行提取,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测定与肝脏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的变化;测定Caspa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臌胀”范畴,提壶揭盖为中医治疗水液代谢性疾病常用治法之一.本文认为肝硬化腹水发病的核心在于气机不利,而提壶揭盖法的实质在于治肺理气机,故从治肺调气机入手治疗肝硬化腹水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同时结合古籍及现代医家认识,提出了提壶揭盖包括宣肺利水、肃肺逐水、补肺行水三法,宣肺利水法以越婢汤为代表方剂,肃肺逐水法以葶苈大枣泻肺汤为代表方剂,补肺行水法以防己黄芪汤为代表方剂.最后以验案一则为例阐述了提壶揭盖法在本病的实际应用,以加深对提壶揭盖法的认识.
骨骼的结构及功能与玄府相类被称为骨玄府,骨玄府是气液疏布的门户,通过骨玄府,气液进行交换,骨骼源源不断的获得气血津液的濡养,保持功能的正常.骨玄府结构精微,多为网状、管道状结构,易受邪气侵袭出现堵塞、变形及萎缩.风寒湿等外来之邪导致气液运行失常,骨玄府堵塞而不通.亦可因肝肾亏虚,气血不足,骨玄府失荣萎缩变形而不通.若因内外因素导致骨玄府闭密,气液流通受阻,则骨玄府失养,导致骨关节炎的发生.骨关节炎的病因病机是内外因素导致骨玄府闭密,气液交换受阻.根据骨玄府“以通为顺”的特性,治疗骨关节炎应以“通”字立法.
“嗳气”古时称其为“噫”,然中医并无特定病名和相关辨证分型,普遍存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反流性食管病、功能性胃肠疾病中.临床多将“嗳气”归咎于脾胃,多从脾胃论治.常法求新,得“嗳气”可从“心”论治之法.本文主要从豁痰“宁心”、泻火“清心”、滋阴“养心”、温阳“补心”四方面加以论治,通过顺气化痰以开心窍,清热理气以除心火,养心安神以和心志,祛寒逐瘀以补心阳.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调整用药,可取得较好疗效.
《难经》云:“卧之安者,神藏于心,魂归于肝,意归于脾,魄归于肺,志归于肾,五脏涵养五神……神机不安亦可生本病.”失眠与五脏关系密切,“郁”在失眠发生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内经》中“五郁治则”的理论思想,初步探讨五脏失眠的理论基础,归纳细化从“五郁治则”角度辨治五脏失眠的病因病机和诊治思路.肺郁失眠,应辛宣疏润,苦泄降清,以从泄法;心郁失眠,应解散升扬,除其郁火,以从发法;脾郁失眠,应吐下泄消,平其壅土,以从夺法;肝郁失眠,应疏泄通畅,升提发泻,以从达法;肾郁失眠,应滋阴温化,分消水郁,以从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