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杨志海在首届中国家长节开幕式上的致辞

来源 :人生与伴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jhm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位专家、各位同志、媒体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来自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的朋友们齐聚在渤海之滨、黄河之州的滨州市,共同参与和见证——首届中国家长节的隆重开幕。我谨代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代表家长节的各主办方、承办方对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来自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家长代表和媒体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了此次盛会如期召开做出巨大投入,付出辛勤劳动的东道主——滨州市委市政府、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北京大学三宽家长教育团队的同志们表示感谢!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是经党中央批准成立的以关心、教育下一代工作为目的的群众性工作组织,长期以来,中国关工委和各地关工委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关心下,紧紧围绕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努力把握下一代群体的特点和成长规律,为促进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创造了许多新的经验,对保持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赢得了下一代群体和家长的欢迎以及社会各界的赞誉,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培养教育下一代工作方面的参谋助手。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讲话批示,充分肯定关工委的工作成绩,同时对做好关心培养下一代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2015年的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发表过重要讲话,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这一次,由中国关工委事业发展中心牵头,联合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滨州市委、市政府以及滨州经济开发区、滨州市关工委、滨州市教育局、北京三宽家长教育科学研究院、君学中国集团等单位共同举办的首届“中国家长节”,就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结合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创新关心下一代工作形式的一个具体体现。
  在今年的5月15日,我们在国务院新闻办成功举行了首届中国家长节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我曾向组委会提出过几点建议,要把“中国家长节”办成展示“最美家风”传播正能量的平台;办成展示家校社共育成果、促进下一代教育生态改善的平台;办成传播科学教育知识,促进亲子交流成长的平台;办成促进公民素养提升和文明城市建设的平台。
  我们欣喜地看到,从启动仪式举行到现在短短五个多月的时间,由各主办方和承办方团结协作,终于有了今天论坛的顺利开幕,“寻找最美家风”活动,不仅倡导了新风尚,传递了正能量,更是树立了好家庭的标杆;设立“金推手奖”,既表彰了推进家长教育事业的先进团队,也向全社会发出了大家都来做“家校社共育”推手的倡议和引导;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细胞,但是家庭教育的成败既不是个人小事,也不是家庭私事,而是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兴衰的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倡导下,全社会正在兴起一个关注家庭、关注家教、关注家风的热潮,中国家长节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我们如何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落到实处,如何结合信息化时代的实际创造性地把家长教育、家校社共育与关心下一代的工作结合在一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借此机会,我提几点希望:
  第一,要认真总结首届中国家长节的成功经验,努力提升中国家长节的社会影响力和品牌号召力。让更多的城市和家庭了解家长节、关注家长节、支持家长节、参与家长节。要通过家长节的举办,以最温馨的方式提醒更多的成年人回归家庭,关心家人,关注孩子成长,要通过举办家长节,唤醒更多父母的角色意识,肩负起“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使命。
  第二,要把中国家长节办成一个父母学习日,亲子交流日,通过举办家长节,在全社会开展家庭共读、家校共读活动,成立各种形式的读书会、成长沙龙、家长报告团,专家团队要发挥引领作用,要积极传播“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的教育理念。
  第三,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家校社共育模式,拆掉篱笆,打破壁垒,真正形成家庭与学校的良性互动,使家庭、学校、社会在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上目标一致、理念一致、步伐一致,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我们注意到,滨州市在创建家校社共育示范区,通过家长教育带动未成年人教育方面,已经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并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主导、教育部门实施、专家团队引领、教师骨干示范、家长积极参与”的可喜局面。希望你们通过承办“中国家长节”,充分吸取国内外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扩大示范区域、做好典型分析、总结并形成可借鉴复制的模式,为全国各地创新下一代教育,实现家校社共育提供可借鉴的样板。
  同志们!朋友们!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中国家庭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家风相连成民风,民风相融汇国风。家风正则民风纯、政风清。我们坚信,在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由在座各位的团结协作和共同努力,我国家庭教育事业一定会健康快速发展。家校社共育一定会为关心下一代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最后,预祝首届中国家长节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嘉宾家庭幸福、子女健康成长!谢谢大家!
其他文献
中国现代教育学家蔡元培曾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在人类文化上能尽一份责任,而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叶圣陶先生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古人也说“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由此说明习惯的重要性。而当下我们的教育,因为更多功利因素的影响,从家长到老师到学校更加关注的是孩子的成绩。老师们更多的是在传授文化知识,大家并没有
因为想要自己的孪生儿能够吃到美好的韩国食物,演员李英爱展开了一场韩国餐饮探寻和实践之旅。2013年,她参加了韩国SBS电视台《李英爱的晚餐》纪录片的拍摄,并出版同名图书。 ——编者  平时我也很喜欢做一些料理,但我终究不是专家,仅仅是演过《大长今》而已,事实上我对饮食知识的了解并不比其他主妇多。  通过学习,我开始审视自己,我跟谁分享过食物?随着对韩国饮食发展之路的学习,以及对其中蕴含意义的
除了智商和情商,人还有“睡眠智商”,简称“睡商”。这个概念最早产生于美国。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为此曾做过一次全国性的睡商测试,其中超过83%的美国成年人不“及格”。“睡商”不合格,对睡眠认识错误太多,也意味着你出现睡眠障碍的可能性较大。现在选出十道测试题,你不妨测一下自己的“睡商”,答对一题得1分。6分以上算及格,6分以下,就表示你对睡眠需要更多一些的了解。   1.年纪愈大,需要的睡眠愈少。  
配合这两年的健身风潮,许多高级餐厅自然也推出了主打健康的食材。当年甘蓝流行的时候,去欧美国家看看,所有时髦女郎的餐盘上都有那么红红的一小堆。后来又流行藜麦……  那么现在如果想摆摆自己的姿态,进一家高级的、有机的餐厅,就应该直接问侍者:“请问有棕榈芯沙律吗?”  棕榈芯还是有一定可吃度的,它像一种特别脆特别脆的嫩笋,散发着一点点难以捕捉的甜蜜气息和独特清香。可以说,是很精巧的食材。  当然,它的精
2015年岁末,河南省直艺术界联合会成立大会在省人民大会堂一楼报告厅隆重召开,时任河南省直工委办公室主任的殷江林先生当选为省直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兼秘书长。从最初的因为热爱书法,热爱文艺而由三个小伙伴凑钱买纸笔、轮流执笔练字的经历算起,到如今担任省直艺术界联合会主席,统筹规划省直文艺爱好者的文艺工作与发展,时光已经悄然走过了半个世纪之久。在这五十多年的时间里,殷江林先生由一个追梦少年成长为一名英勇的解
中央军委:不打第一枪  1959年2月6日,即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是西藏传统的驱鬼跳神会,达赖请西藏工委和西藏军区领导人前往观看。当时工委书记张经武和军区司令员张国华都在内地,由军区政委谭冠三主持西藏全面工作。工委研究后,决定派军区副司令员邓少东、工委秘书长郭锡兰参加。  邓、郭二人受到达赖的热情接待。他们一面观看跳神,一面交谈,从西藏的跳神艺术谈到军区文工团的表演。邓少东无意中说,文工团最近刚从
曾国藩写“微博”自修  ○文 子  曾国藩30岁时意识到自身的不足,立志学做圣人,他的方法就是写日记。  曾国藩日记的篇幅都不长,几十字、一两百字,写的内容多是生活的白描,从早晨起床开始,吃的什么饭,和谁说的什么话,甚至晚上做了什么梦,都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回忆自己一天的言行,发现其中哪一点不符合圣人要求,就加以自责,做深刻反省。  更关键的是,曾国藩写日记不光自己看,还让别人看。他把日记抄录数份,
好久没有打开微博,今天打开微博,新浪新闻里满满都是乔任梁自杀的消息,虽然我并不是太熟悉这个明星,也没怎么看过他的表演作品,但是一个才28岁,长相帅气的男生就这样去了另一个世界,实在是很可惜!听说他生前曾患严重的抑郁症。抑郁症离我们遥远吗?并不远。朋友圈里得过抑郁症的朋友很多很多(张国荣因为抑郁症在2003年4月1日跳楼自杀,陈百强、陈琳、陈宝莲、尚于博均因抑郁症身亡等等)。有调查结果显示:26%的
提到美国西部的洛杉矶,很多人都会想到这里有世界闻名的好莱坞造梦工场,很多经典大片在这里诞生,像《公民凯恩》、《乱世佳人》、《教父》等,它是世界电影人的梦想之地,云集了大批世界各地顶级导演、编剧、明星、特技人员等。我国也有大批明星和导演前往好莱坞发展,像李小龙、成龙、李连杰、周润发、章子怡、刘亦菲、著名导演李安、吴宇森等。而除了好莱坞,除了它的艺术光芒,在洛杉矶,空气中也飘荡着浓浓书墨香,学术氛围也
带头访华  上世纪70年代初,苏联扩张对西欧的威胁日益突出,西欧国家掀起了同我建立外交关系新高潮,中美关系开始解冻,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得到加强。在此背景下,蓬皮杜萌发了访华的愿望。    1971年10月,中国外贸部长白相国访问法国。蓬皮杜总统亲自设宴招待代表团。在宴会前喝开胃酒的交谈中,法国前总理富尔对蓬皮杜说,“总统先生,要是您去中国,我相信,中国必定会给予最高的礼遇”。蓬皮杜风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