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鼻出血致发热、重度贫血的病例报道一例

来源 :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史摘要

李某,男性,21岁,以鼻出血反复发作并发热5个月余入院,自诉5个月前因挖鼻后出现鼻出血,自行填塞处理后缓解。因有擤鼻、挖鼻、熬夜打游戏的习惯,对此后每月3~5次的鼻出血未予重视。1个月出现发热,血常规提示轻度贫血,经血液系统疾病筛查后考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给予泼尼松片冲击治疗后无缓解,贫血程度进行性加重。频繁发作的鼻出血,经多次鼻镜检查,填塞、烧灼等治疗后无改善。以重度贫血收治入院。

症状体征

贫血貌,睑结膜苍白,双侧鼻腔油纱填塞固定;心律频,心尖区及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诊断方法

两次独立血培养均提示缺陷乏氧菌,心脏彩超提示瓣膜赘生物,穿孔伴返流。

治疗方法

抗感染联合早期手术。

临床转归

随访一年,贫血和鼻出血均治愈。

适合阅读的人群

急诊科;耳鼻喉科;血液科;心胸外科

其他文献
病史摘要患者,男,49岁,因"检查发现肝脏占位"入院。既往有乙肝病史,规律口服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5年,规律复查。症状体征乙肝后肝硬化,门脉高压,肝脏占位,甲胎蛋白正常。诊断方法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消化道出血、肝硬化失代偿期、肝占位。血常规结果示血小板低下。肝功能结果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950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60U/L,白蛋白27.6g/L,总胆红素36.3μmol/L,直接胆红素23.7μmol/L,碱性磷酸酶234U/L,γ-谷氨酰转肽酶194U/L。乙肝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体、乙肝病
病史摘要患者老年男性,主因"间断发热3个月余"入院。体温最高39℃,胸部影像学示两肺多发散在斑片、磨玻璃及絮状影,提示双肺多发炎性病变,双肺间质性改变,3个月间就诊于多家医院行抗感染、抗真菌、抗结核等治疗,仍间断发热且胸部影像学反复。症状体征体温36.2℃,心率73次/分,呼吸频率20次/分,血压115/58mmHg,神志淡漠,言语错乱,双肺呼吸音低,肺底可闻及湿罗音,余体征均阴性。诊断方法详询病史,发现患者饮食呛咳史数月,外院检查结果提示脑萎缩、双侧基底节腔隙性梗死,结合临床病史、症状、体征和胸部影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64岁,以反复声嘶十余年、加重伴饮水呛咳1个月就诊,声嘶反复发作,呈渐进性加重,无咳嗽,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饮水呛咳,无头晕、头痛,无言语含糊,无反复发热,无呼吸困难。既往30余岁秃顶,发现白内障5年。症状体征查体:神清,声音嘶哑,咬肌、颞肌明显萎缩,咬合力弱,面肌无力,双上肢肌力5级,双下肢近端肌力5-级,双足背屈、跖屈肌力4级,脚尖脚跟走路困难。四肢腱反射减弱,病理征未引出。深、浅感觉正常对称。双手握拳放松稍慢,叩击肌肉未见肌球。诊断方法肌电图显示大部分肌见肌强直电位,部分呈肌源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70岁,因"体检行MRI发现肝脏占位"入院。患者体检行MRI发现肝脏占位,提示肿瘤性病变,后于本院门诊就诊,行腹部增强CT及肝脏超声造影检查提示肝脏恶性肿瘤可能。遂入我院肝脏外科行腹腔镜复杂肝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肝脏转移。肝脏肿瘤切除术后6个月于我院甲状腺外科门诊就诊,PET-CT及甲状腺超声均未见明显甲状腺癌征象,PET-CT提示盆腔及肠系膜多发转移可能。后行甲状腺全切加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提示甲状腺右侧叶乳头状癌。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史2年多,规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59岁,主因"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就诊。症状体征患者前次出院后恢复良好,偶有左髋部不适,具体性质描述不清,无腹痛、腹胀,发热、寒战等不适,进食无明显不适。诊断方法上腹CT:肝左外叶术后缺如,已行3次TACE。全身骨显像检查示:左侧髋臼处异常示踪剂分布及浓集-缺损区;同机CT示左侧髋臼处骨质密度不均匀,可见不均匀骨质破坏区;考虑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病变。治疗方法左侧髋臼骨转移处125I粒子治疗。临床转归术后3月病情明显缓解,复查SPECT/CT骨扫描示:左侧髋臼内可见粒子影,原软组织肿块基本
病史摘要甲状腺髓样癌术后6年,复查见巨大纵隔淋巴结。症状体征胸闷,无咳嗽、咳血、进食受阻、头面部及上肢水肿等症状。诊断方法CT提示上纵隔巨大淋巴结,挤压血管、气管,病理提示甲状腺来源髓样癌。治疗方法结合PET/CT先后三次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临床转归血清Ctn、CEA分别从3110pg/ml、45.78ng/ml下降到30pg/ml、6.63ng/ml;CT显示肿瘤从90mm×52mm缩小到53mm×30mm,疗效评估为部分缓解,但PET未见肿瘤代谢,完全代谢缓解;动态随访疗效稳定无明显副反应。适合阅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49岁,以"发现右腿肿物进行性增大3个月"为主诉入院。入院前3个月发现右腿一处肿物,质韧,活动度差,大小约2×3cm,无压痛,未予重视。3个月来右腿肿物进行性增大,右侧颞部另可触及大小约4×7cm肿物,质硬,活动伴压痛、淤斑,夜间疼痛加剧。既往史无特殊。进一步行18F-FDGPET-CT检查示全身多发高代谢软组织肿块影伴部分邻近骨质多发吸收、破坏,右侧肱骨及双侧股骨骨髓腔代谢增高,右侧腰大肌高代谢灶,右侧髂血管旁多发高代谢肿大淋巴结。以上倾向血液系统疾病,淋巴瘤多发浸润可能性大。症状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41岁,主诉"下肢力弱,活动能力差40余年"。患者自幼运动能力较同龄人差,足跟行走不能,病情缓慢加重,就诊时仍可自行行走。双耳听力下降20年。患者女儿有类似症状。症状体征神经系统查体:高级皮层功能正常。双侧听力下降,骨导
病史摘要孕妇,30岁。2020年10月1日我院移植鲜胚两枚。孕18 1周超声提示:宫内单活胎,双肺实质回声增强,膈肌低平;孕24周外院行羊穿产前诊断,检查胎儿核型及全外显子测序trios无明显异常。孕28 4周西南医院MRI:胎儿双肺体积增大,T2信号增强,膈肌低平,所见气管及双肺主支气管稍扩张,气道于喉部区域梗阻,考虑先天性高位气道梗阻综合征(CHAOS)-(可疑喉蹼所致)。症状体征孕妇孕期身体情况良好,无异常阴道流血。诊断方法宫内超声发现胎儿上气道梗阻,羊水穿刺检查胎儿核型及全外显子测序无明显异常。胎
病史摘要患者,女,56岁,颈部肿物反复流脓伴发热3年余,全身骨痛、乏力1年余,颈部肿物脓液多次培养出马尔尼菲蓝状杆菌,予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治疗1年,2020年1月出现全身骨痛、乏力,2021年3月后出现骨痛加重并四肢多处溃疡。症状体征颈部肿物破溃流黄色分泌物,双侧腋窝触及肿大淋巴结。诊断方法行颈部分泌物行结核菌培养: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外送抗γ干扰素抗体提示阳性。胸骨 腰椎术后病理提示:符合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治疗方法予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抗真菌,克拉霉素、乙胺丁醇、利福平抗非结核分枝杆菌,后复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