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食聚苯乙烯塑料对黄粉虫幼虫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来源 :微生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alma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塑料在人类社会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废弃塑料及其前体物质被遗留在环境中,且其在自然环境中的降解速度十分缓慢,为此寻找其有效的降解途径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目的】探究利用黄粉虫幼虫取食聚苯乙烯对其肠道微生物种群及其代谢路径的响应,以期通过食物诱导寻找一条生物降解和利用聚苯乙烯的有效途径。【方法】以聚苯乙烯为唯一食物来源喂饲黄粉虫幼虫,通过测量幼虫存活率和个体的体重来测定其生长发育情况;通过对其肠道内容物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其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采用KEGG分析法来预测相关功能基因。【结果】取食聚苯乙烯黄粉虫幼虫存活率和体重均下降,聚苯乙烯塑料明显减少;取食聚苯乙烯的黄粉虫幼虫肠道菌群丰度与多样性明显减少,在门水平,取食聚苯乙烯的黄粉虫幼虫肠道的优势菌为Proteobacteria、Tenericutes和Firmicutes;在属水平,取食聚苯乙烯的黄粉虫幼虫肠道优势菌为Spiroplasma、Enterobacillus和Escherichia-Shigella;通过KEGG功能预测,找到与芳香类和烷烃降解功能相关的基因共18种,取食聚苯乙烯组黄粉虫幼虫肠道菌群降解聚苯乙烯相关通路丰度升高,相关基因表达增强。【结论】聚苯乙烯可以为黄粉虫幼虫生长发育提供一定的物质和能量,且能够使其完成一个世代过程;幼虫长时间取食单一食物后,其肠道菌群结构会发生目标性变化,利用KEGG预测能够找到与聚苯乙烯代谢相关的基因,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其他文献
<正>秋收时节,面对丰收的稻田,广州增城朱村丝苗米基地负责人韩建华却发起了愁。今年夏天,广东降雨量比往年增加了不少,留给大伙儿收稻的时间非常短,村里也没有那么多人来收,连开收割机的人也少。无奈之下,韩建华找上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罗锡文院士团队,带上无人驾驶收割机一起帮忙抢收。农村劳动力缺乏在全国是普遍现象。随着城镇化深入,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少,有经验的农人逐渐老去,
期刊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监测体外反搏(ECP)在冠心病(CHD)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就诊于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的66例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DCG监测ECP,均持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心肌缺血[ST段压低的发生次数、ST段压低持续总时间及心肌缺血总负荷(TIB)]及心率变异性
<正>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史传类文言文,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感受并把握当下的生活。在语文课上,笔者引导学生阅读了《烛之武退秦师》和《鸿门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笔者就分享一下自己的教学经验,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期刊
寡核苷酸是一种合成生物分子,由于其在多种生物学和生化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在治疗、诊断和科研领域内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寡核苷酸及其类似物在大规模合成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寡核苷酸的合成方法,以及粗寡核苷酸的纯化方法。
近几年来,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形势下,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更高,促使市政工程的雨污分流管道施工与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受到施工现场不良地质环境的影响,市政工程雨污分流管道的施工过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基于此,该文重点针对市政工程雨污分流管道施工技术要点进行详细的分析,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管控措施降低各方面因素对市政工程雨污分流管道施工质量的影响,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为进一步探究市政工程给排水施工技术要点内容,本文结合某地给排水市政工程实际案例,以一体化预制泵站为核心,构建全新的市政工程给排水管网,并结合施工工艺流程,对本次工程案例中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而后对泵站运行情况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次市政工程给排水施工基本达成了预期目标,有望为今后的类似施工作业提供参考借鉴。
素有“大唐诗国”、“大唐乐国”之称的唐朝,在盛唐时期更是国力鼎盛,在这一时期其民间音乐与诗歌都达到了我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在这样辉煌灿烂的盛唐,民间音乐与诗歌相互融合的盛唐,作为唐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李白,如盛唐诗歌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其一生中创作了近千首诗歌,经典的诗歌更是家喻户晓。李白在诗歌创作中,不仅有关于民间乐舞的描写,甚至也与民间音乐相融合,其诗作不仅诗歌本体如一首交响乐,而且在诗的创作过
“五育融合”是新时代劳动课程内容建构取向,“五育并举”则是该课程实施行动取向。因此,在劳动课程内容建构的过程中遵循着人的全面发展逻辑、全方位育人的逻辑、全息育人的逻辑,同时,在课程内容建构的过程中,以劳动素养为导向、以生活世界为内容、以具身实践为路径、以全人发展为目标,从而构建新时代劳动课程设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