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风貌街区更新路径研究——以襄城明清古城更新为例

来源 :城市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ch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城市都是由历史遗留下的古城发展而来,这些古城能够反映一定的历史传统风貌和地域特征,但由于现代城市发展中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力度不够,导致无法纳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面临保护与发展的尴尬局面.文章以河南襄城县明清古城更新为例,探讨了此类古城的更新发展路径,为具有历史或地域文化特征而又难以达到保护级别的古城古镇如何提升城市品牌、塑造城市特色、激活内生动力提供了可资参考的范例.
其他文献
在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的背景下,部分发达地区的城市建设已经逐渐从增量规划进入存量规划的新阶段.上海作为全国首个全面推进集建区外存量建设用地减量化的试点,早在2014年,就率先推进减量化工作.笔者通过对上海市近郊区J镇的访谈调研,全面了解了上海J镇减量化工作推进的现状、推进过程中遇到的矛盾与难点.借鉴上海减量化实施的经验,总结出对其他地区正在开展的国土空间规划或存量规划的启示,并提出建议.
居民自建房地处中心城区,却为集体土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转移中心城区,租房热导致自建房无序化发展,对城市带来了很大影响.结合运城实际,分析了自建房无序化发展的原因和影响,提出了加强自建房管理的对策及建议,以期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
在全民旅游时代的机遇下和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挑战中,旅游产业作为一项产业要素关联度高、产业黏合能力强的绿色富民产业,积极发挥其产业优势,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成为重要方向.本文以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为研究目标,在充分认识当地产业发展优势与短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全域旅游为发展平台,全域产业要素综合配置与融合发展为主要抓手的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并提出旅游业与高原特色农业、健康服务业、绿色工业融合发展的路径,以期为地方的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发展思路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