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作中探究 在探究中学会合作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qiang1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合作探究是指学习者为了完成某些共同任务,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以小组形式开展互助性和促进性的学习。我们要深入地研究小组合作探究的规律,探索如何通过科学的设计,利用学生喜欢交流和互动的天性,借助于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物理教学“动”起来,“活”起来。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往往不是贯穿于整节课的始终,而是常常和其他的教学形式相结合。只有根据一节课的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自身的情况选择恰当的模式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基于这一情况,在物理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必须要注重实效性。对此,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作了一些探索。
  
  一、适时分组,有效探究
  
  1.生活中许多问题都与物理息息相关,让学生带着物理问题走进生活,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由于要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所以任务多,时间紧。学生通常不具备独立完成任务的条件和能力,如果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就会很快捷。
  在研究电热器的时候,我让学生课前分组去收集有关电热器的资料。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请学生分组去收集其它能转化为热能的设备的相关资料。收集的资料拿到课堂上向大家展示,并以小组辩论的形式,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
  我要求大家以计算的数据为理论依据,比较电热器和其他发热设备的优劣,学生课堂气氛活跃,踊跃发言,整节课情绪始终处于高涨状态,一节课下来,扩大了师生的知识视野,在愉快的合作中,大家轻松地掌握了电热器的知识和与之有关的其它知识。
  2.物理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个好的物理教师往往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这将为学生学好物理创设良好的实验情景,提供充足的感性体验。但是,如果安排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大量的实验,获取每一个数据,课堂教学的时间明显不足,这时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既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合作的意义。
  如教学《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时,学生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存在许多模糊认识。仅凭教材中一个实验,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为此,将此实验由演示变为学生分组探究。首先,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一下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接下去就是验证。学生们采用物理学中常用的“控制变量法”设计出一组组简便合理的实验方案,课堂上人人动手,借助桌上已有的实验器材,一试身手。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进程中,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科学设想能力,在探究与实证间建立联系的思维能力,真正发挥了物理小组合作探究的功效。
  3.有些物理知识较为抽象、深刻,有些开放性的甚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由于学生个人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单靠某个学生独立思考会出现困难或回答不全面。这时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在小组活动中提出各人的疑问,让小组成员充分发表意见,在切磋争辩中过滤问题,去伪存真,通过有意义的协商和共享,从别人的意见中受到启发,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点拨,从而使学生对物理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能力,扩展思维空间,丰富各成员的知识结构。
  
  二、科学分组,全员学习
  
  1.科学地组合探究小组是小组合作探究的前提。
  学习小组的科学组合非常重要。全班学生按照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分为若干个小组,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可以增加合作学习小组间的竞争性。每组四人,每人都有分工。如由谁组织、谁作记录、谁承担小组发言的任务、小组成员发言时其他同学干什么等等。小组各成员应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群体,确保每一次探究的质量。
  2.教师应在课堂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合理引导,积极调控,承担好探究促进者和合作者这一角色。
  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设计好总体方案,让学生有目标地进行合作探究。如在探究电热器的教学中,让学生常带一些有范围的问题去进行各种资料的收集。学生进行电热器与其他发热设备的优劣辩论时,教师有针对性地让学生从收集的材料中选取有价值的数据,并对辩论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性地启发,做他们的“航标灯”。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仔细观察各合作小组成员的合作情况,并及时发现小组合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比如在探究电热器教学中,学生在讨论和辩论的过程中,及时表扬速度快、有创新的学生,并通过行间巡视,质疑问题,个别询问等途径进行调查,把游离在小组之外或长时间保持沉默的成员“拉进”小组的讨论中,促进小組合作探究有效进行。同时,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除了起指导和促进作用以外,还要和学生一起平等讨论交流,是他们讨论小组中的一分子。比如在排除电路故障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参加小组的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学生能完成的任务,教师决不代劳。
  
  三、合理评价,巩固学习
  
  小组合作探究的成功是基于小组合作成员的共同努力,必须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最大潜能,讲求整体目标达成的同时实现个人目标。
  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评价时要把探究过程评价与探究结果评价相结合,对合作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评价小组合作探究过程时,主要应从小组成员分工是否合理、小组合作方式是否恰当、小组成员参与的积极性情况,对小组合作探究结果的整理报告是否科学等方面来评价;对小组成员的评价主要从小组合作任务的执行完成情况、与别人合作探究的好与坏、思维的创新性等方面来评价。
  以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教学为例,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评价。评价小组合作探究过程时,主要看小组成员是否有明确的分工,分工是否与学生本次实验的个人能力吻合,每个成员参与各自任务的积极性,最后再看通过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结论。若这些方面都能合乎情理,则给予本小组满分鼓励。对小组成员的评价,主要观察在完成自己的特定任务时,是否准确。比如实验操作员是否科学、有序地进行动手实验等,在整个探究实验过程中,和其他成员是否配合默契,有合作技能,在合作中是否有创新性的表现等。这些都是评价小组合作探究的主要因素,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意识地调整小组合作探究的安排及个人参与时的表现。
  总之,合作探究作为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它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前景是很广阔的。
其他文献
摘 要:历史学科在有效地提高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效果、帮助学生构建优良人格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历史课中大量的人格教育素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多种教育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人格影响,进而帮助学生建塑和完善人格。  关键词:人格教育 历史教学    人格,反映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它包含个人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兴趣、动机和信念等多种因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教师通常是不能等待这种情况的自然出现,他必须自己去建立能够唤起学生的必要心理状态、观念、情感、动机,并激发他们的外部环境。”这就是说,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特定的活动情境或渲染气氛,将学生带入到饱含激情的情绪状态中,使其心灵深处形成强烈的共鸣与震撼,从而促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必须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情境,如运用大量重大时政热点材料、漫
现在,网商平台、直播代购、跨境电商等不断涌现的消费新业态快速发展,正在成为激活消费潜力的新动能.rn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新的消费场景下,不少短板制约消费扩容、提质.
期刊
9月11日,银保监会连发三大保险资管产品新规,即《组合类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实施细则》《债权投资计划实施细则》和《股权投资计划实施细则》三个细则.这是继5月1日《保险资产管
期刊
摘 要:中学化学教学过程按逻辑顺序应包括复习引入、新课教学、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五个环节。以合理、恰当、精彩的方式方法导入新课,对整堂课的教学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恰如其分地运用课堂导入?在课堂导入的实施过程中应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注意哪些事项?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原则 方法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探究式学
一、情境教学法的涵义    情境是指某个场合的具体情况和景象,情境教学法就是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及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学生的心理活动  为基础强调智能的发展,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和社会信息与相应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实施立体结构,设置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一种开放的双向探讨,是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和指导行为为一体的全方位教学方法。    二、实施情境教学法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