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到啦

来源 :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ientla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年到啦
  家家户户好热闹
  瞧 门上贴了倒挂的福字
  明晃晃的窗玻璃
   与顽皮的树影舞蹈
  市场上的繁花多俊俏
  你挤我 我挨你
  一个个都说不怕感冒
  连岸边的霓虹灯
  也嘻嘻哈哈地
   跳进维多利亚港湾洗澡
  过年了 过年了
  树杈上的天空
   挂满节日的欢闹
  我穿着新衣站在街口
  糖水一样的阳光
  光灿灿地
   点亮了我的笑
   (选自《会飞的叶子》,香港木棉樹出版社2000年版)
其他文献
天矿食堂多,澡堂也不少。  天矿职工的住房,有平房,也有楼房,但设计却既不科学,也不合理,全不配套。既在家上不了厕所,也在家洗不了澡(摸澡除外)。如此,澡堂也就成了天矿人离不开的热闹之地。  到天矿的第二天,父亲除了带我进了食堂,还领我上了澡堂。  天矿的澡堂基本上与食堂相对应,因为二者都要依靠锅炉房的蒸汽而活着。比如:东区澡堂、三井澡堂、大井澡堂、分路牌澡堂……  三井澡堂,是一个井口澡堂,离我
伏羲陵位于周口市淮阳县内,传春秋建陵,汉设祠,唐宋开始祭祀,现存建筑为明清所建。陵占地八百亩,游者众。  陵前立一株宋代柏树,距今已近千年。树已枯,光溜溜的不见树皮,仍高大威严,人送名“耳柏”。树身一人高处长出树瘤,形近人耳。长一尺半许,宽约八寸。耳郭、耳洞、耳垂俱全。进香的信众每每在这里停留,排队到柏树的耳边说一番话,许愿而去。  近千年来,耳柏听到无数人往它耳朵里灌话,不听也得听,它没地方躲。
2017年6月16日 星期五 晴  “哈哈,应劼,快去看看你的嘴巴!哈哈……”还在赖床的我听到妈妈的“怪笑”,赶忙起床照镜子。  那是我?不会吧?嘴变成香肠嘴了!怎么会呢?哦,原来是天气干燥,嘴唇比较干,昨晚我一直在用舌头舔它,结果今早……  我上学时,抿着嘴,生怕被别人看见。到学校时,终于感觉好些了。过了一会儿,王昕来了,她说她的嘴唇也有些干燥,都快开裂了,今天早晨又忘记涂润唇膏了,一节课下来,
一、填数字补充成语,使算式成立  ( )阳开泰   ( )根清净  ————————————  ( )霄云外  ( )面玲珑  - ( )味俱全  ————————————  ( )朝元老  ( )年不遇  × ( )口莫辩  ————————————  ( )寿无疆  ( )军万马  × ( )恶不赦  ————————————  ( )
有水的地方就是故乡,我们的魂灵是漫游在故乡的渔火。那么,乡愁是什么呢?  我想,“离开家才知道回家太遥远”,“梦见老家”,这份情切切,就是乡愁。中华文化的传统,讲究的是根,故乡是根,先祖是根,历史是根,方言是根,血脉是根,根深,方可繁衍成福佑后代的一个个家,一个个你我他。看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祖训家规,传承优秀的孝道家风,传播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记住故乡,记住故人,记住文化,记住自己的方言,背起故乡
我和路江,同一年出生,我是年尾,入学时不满六岁,她好像是年初的,六岁出点头,个头也高出我一点点。那时我性格内向,害羞腼腆,不喜言语,而她性格外向,能说会道,大胆泼辣。  刚入小学时,我总被她“欺负”。一次,我终于忍受不了她,鼓足勇气向老师举报:“报告老师,路江扭人腿,还摸人屁股。”老师和同学们都笑了;路江的脸上顿时飞起红霞,生气不理我有两三天。  她很快就与我弃嫌和好,成了亲密小玩伴。此后对我一直
江西广丰铜钹山景区白花岩,海拔679米,晴天时,能一览闽浙赣三省。丁酉年春,我等攀登白花岩最高处,无奈大雾起,但闻竹涛阵阵,乃题之。  道是天下白,缕缕说不清。  落雾又起雨,满耳竹潮声。  白花岩上客,化燕冲云顶。  一半人間世,不知有神明。
【摘 要】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观察”为主线,旨在唤醒学生观察的意识,激发观察的兴趣。教学本单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养成观察的习惯,再从“观之有物、观之有序、观之有感”这三个方面提升观察的能力,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使笔下之物真实可感,习作质量有所提高。  【关键词】观察;习作教学;统编教材  对于习作而言,观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三年级学生刚刚从写话过渡到习作阶段,还未养成留心
老师,是天底下最神圣的职业,也是世上最美丽的称呼。想想我们的小时候,是老师,教我们知识、育我们成长;想想我们的十六七岁,是老师,陪伴我们走进青春,带领我们放飞梦想;想想我们的今天,还是老师,遥祝着我们的点滴进步……  为此,著名作家蒋建伟将主编散文集《老师,你好》,该书将作为“中学生散文读本”面向全国中学生公开发行,向2016年我国第32个教师节献礼。  征稿要求:1.围绕“我和老师的故事”,力求
那年冬天非常冷。  那年,七岁的我,懵懂地走进了邻村的小学堂。那个小学堂,简陋得不能再简陋了:一个大堂屋,两面透风,墙上挂一块黑板;地上打几排桩,桩上放上一尺多宽的木板,便是课桌;凳子呢,是学生从家里带的。学校里只有一位女教师,二十四五岁,长得并不美,脸上还有一些麻子。三个年级,四五十个学生,挤在一个堂屋里,然而课桌还是太少,一年级的学生得自己带课桌,什么桌子都有。那时,我家里太穷,只有一张摇摇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