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问题的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mar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而不断推进,新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的提出,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已经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對初中音乐课堂的不断探索,发现了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存在着诸多的互动问题,本文主要对这一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以增强互动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互动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143-01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在不断的完善,教育制度改革也在逐渐深入,但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育模式仍然存在,导致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不高,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自主学习,更不用谈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了,因此对初中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问题进行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音乐课缺乏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其处于心理逐渐成熟的时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选择意识,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及自主性。他们思维比较活跃并且较为敏感,追求爱好广泛不喜欢被束缚,对自我需求不断的扩大。同时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处于生理叛逆期,逆反心理较强,对自己不感兴趣或不想接受的事物会产生排斥感。音乐课对于他们来讲就是放松的课,对于课堂上学习的专业知识他们感觉不重要,学生会感觉没有流行音乐那么悦耳,因此没有耐心认真倾听。教师教授的一些校园歌曲学生也只是敷衍的哼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往往是低效的状态。
  2.互动方式单一。
  当前我国初中音乐教学的互动方式大多是:教师进行提问,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学生回答最后教师进行解答。这种提问方式几乎是当前音乐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唯一方式。教师一直认为提问是互动最为有利的手段,能够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但是提问互动手段利用的并不够充分,只是由教师提出肤浅的问题,比如同学们是不是喜欢这首歌?想不想再听一次?这首歌好听吗?等等简单的问题,没有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分析,更没有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的换环节。教师并没有针对这方面做充分的准备,这样的模式并没有真正的起到互动的目的,如果仅局限于这一种互动模式,不但会不利于学生的兴趣激发,同时也不符合我国当前对音乐教学的要求及标准。因此当前的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丰富互动模式,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互动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3.互动受教材限制。
  音乐教学中互动受教材限制的较大,虽然当前的初中音乐教学已引入了互动模式,但是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仍然会顾虑教材的内容,按照教材的要求设计互动过程。这样按照教材进行互动设计的其本质是音乐学科知识的构建互动,根本不是人的互动,这样的形式根本没有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互动环节的设计过程中不应该拘泥于教材的要求,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实际掌握的知识量及鉴赏能力,从实际出发进行互动设计,因为只有恰当合理的互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互动不单纯是音乐知识的互动更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感情互动。
  二、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略
  1.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认真学习,情绪高涨,集中注意力积极的配合教师在教学中提出的各项要求,感受音乐的魅力首先要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音乐学习中,首先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充满艺术激情,言谈举止要渗透出足够的艺术魅力,从而吸引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及教学语言,时刻让学生感到新鲜感同时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内学习;在歌曲演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共同演唱。当学生表现出色时教师应毫不吝啬的给予真诚的赞美表扬和肯定;与学生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起这样亦师亦友的关系师生之间才能进行无障碍的交流沟通,学生才能够真正的融入音乐课堂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才能够畅通无阻行之有效。
  2.改进教学方法丰富互动技巧。
  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恰当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音乐学习的效率。音乐的概念多种多样,概念与概念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音乐教学中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认清单个音乐概念的同时又可以将单个音乐概念与原有的音乐知识体系相联系。此外在音乐教学中歌唱是形成师生互动的重要途径,也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歌唱不仅能够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还能够增进师生之前的感情,师生之间建立起无障碍的情感交流从而大大提升教学有效性。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合作互动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同时拉近他们之间的距离。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新课改中积极推崇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及合作意识。
  3.改变教师的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人类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对于相同或相似的问题所产生的惯性,在思维意识里认为类似的问题都是同样的解决策略。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往往会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这种教学风格的产生是以一定的思维模式为依托,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这种思维方式会固化在教师的思维中,也就是说教师一旦养成一种习惯就会按照这样的习惯进行实际问题的处理。如,所有的教学设计都遵循教材的要求,刻板的进行教材的使用。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应改变这种思维定势,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从实际出发制定具有一定特点的互动模式。例如,就当前的初中生而言对于一些上世纪的歌曲或者革命老歌了解的非常少,对于歌曲的创作背景,所传达的情意,以及歌曲的创作所表达的内容几乎一无所知,初中生对于这些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互动设计过程中就应该避免选择这样的内容,应该选择学生了解的容易接受的内容进行互动教学方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提升互动教学的质量是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教师应不断的充实自身素养及能力,从实际出发选择科学合理的互动模式,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福林.新课改下初中音乐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方略谈[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8).
  [2]闫晓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探讨[J].教学与管理,2015,(17).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作文写作教学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难点之一,但长久以来,小学作文教学的效果不佳。教师在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一定要摒弃传统,将新理念融合教学方法,多让学生阅读,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基本特点,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加强学生作文能力培养,强化学生写作能力,促进写作水平提升,为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粘钢加固是现今钢筋混凝土构件常用的加固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后加钢板与原混凝土及混凝土中钢筋之间的应力-应变关系。并且利用加固前构件的应变水平指标口,给出了轴心受压
【摘 要】新《纲要》中指出:“儿童的早期阅读能力培养已被纳入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作为儿童早期阅读材料的新生力量一_绘本,以其出色的创意、联想,幽默的表现手法和丰富的人文精神,深受到孩子的喜爱。“绘本”又称为“图画书”。是作绘本家、画家专为幼儿创作的图画书。儿童是富有幻想的,他们常常凭借着自己还不多的体验,进入到想象的世界中去。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阅读能力;绘本  【中图分类号】G613.
【摘 要】英语是一种活的语言,要想学好、掌握英语,首先必须学好语音、语法,然后就要进行大量的阅读。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阅读能力是英语四会能力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在新的信息技术时代,阅读变得比以前更加容易,那就更应该成为我们日常学习的重要部分。  【关键词】信息技术;阅读能力;阅读策略;阅读方法;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根据室内试验,确定了两种改进型泥浆冲洗液配比,并对掺入改进型泥浆冲洗液的粘土水泥浆性能进行了测试。杨村煤矿风井井筒地面预注浆施工中,采用改进型泥浆冲洗液,成功地治理了注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有效的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在语文教学方案设计时可以根据高年级小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策划,通过开展预习教学策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质量。本文主要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预习策略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预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1
【摘 要】现在的低年级语文教材贴近于儿童的生活,具有时代精神,在教材内容上大部分安排了关爱他人,对长辈有孝心的课文,小部分的内容安排科技知识与自然环境的课文。这样的课文适合我们的新时代的儿童,他们通过课文的学习与自己生活对比,对于在家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娇生惯养的孩子来说,学习后会使他们感触很深,让他们懂得关爱他人,懂得谦让,懂得环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兴趣  【中图分类号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195-0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学习一门外语能够促进人的心智发展;英语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英语学习的评价系统必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跨文化意识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因此,英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