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SM的用户档案信息获取内容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档案与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用文献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提炼出用户档案信息获取内容的影响因素,将用户档案信息获取内容视作一个复杂系统,借助解释结构模型方法构建用户档案信息获取内容影响因素的多级递阶有向图模型,分析用户档案信息获取内容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对用户档案信息获取内容影响因素的层级关系的揭示,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各因素对用户档案信息获取内容的影响机理和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社会环境因素及用户的年龄和阅历是深层因素也是根本因素,用户的个体因素和档案馆建筑环境配置作为中层因素对用户档案信息获取内容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表层因素直接影响用户档案信息获取内容。
  关键词:档案用户;档案信息获取内容;影响因素;解释结构模型
  分类号:G273.5
  Research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Users Archival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Content Based on ISM
  Meng Huixiu, Lou Cequ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chool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literature analysis method and expert consultation method to extract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sers archival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content. Regarding the content of users archival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s a complex system,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multi-level hierarchical directed graph model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sers archival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content with the help of the interpretation structure model method and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users archival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content. Revealing the hierarchical and 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 of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content of users archival information can be used to grasp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each factor on the content of users archival information and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the factors. Soci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the age and experience of archival users are deep and fundamental factors. The archival user’s individual factors and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archives’ architectural environment as middle-level factors have a relatively direct impact on the user’s archive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content. Surface factors directly affect user archival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content.
  Keywords:Archival Users; Archival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Content; Influencing Factors; 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

1 引 言


  檔案用户研究一直是档案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目前,以档案用户为主题的文献多集中在档案用户信息行为[1-4]、档案用户满意度[5]、档案用户信息需求[6-12]、档案用户信息素养[13]和档案用户信息隐私[14]等方面,有关用户档案信息获取的研究成果较为缺乏,学者们主要围绕用户档案信息获取路径[15][16]和档案信息开放获取权限[17]展开讨论。档案信息获取是档案用户基于自身档案需求,主动到档案机构或档案网站查找档案(包括档案内容、载体)的行为。用户档案信息获取行为是档案信息利用行为的前提,而用户的档案信息需求又与用户档案信息获取行为息息相关,用户的档案信息需求是开展档案服务工作的出发点。以用户的档案需求为出发点,分析影响用户档案信息获取内容的因素,是发挥档案价值的关键所在。

2 用户档案信息获取内容影响因素的确定


  2.1 影响因素的初步确定
  出于资源获取难度以及资源覆盖范畴等方面的综合考量,笔者采用文献调研法初步确定用户档案信息获取内容的影响因素,但鉴于与该主题直接相关研究成果数量较少,因此将文献检索词扩展至内涵相近的概念和上位类概念,以“档案信息获取+影响因素”“档案信息需求+影响因素”“档案利用需求+影响因素”的检索式在中国知网进行主题检索(检索时间为2020年11月),筛选后得到28篇文献,并通过阅读整理,得到用户档案信息获取内容的影响因素共24项。笔者根据因素内涵将其分为三大类,即用户个体因素、档案资源与档案工作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详见表1。



  2.2 影响因素的筛选
  笔者通过专家咨询法对用户档案信息获取内容影响因素进行筛选。首先,选择档案界和档案馆工作人员共20位专家,其中,高等院校档案学专业的教授、副教授10人,湖北省档案馆馆长及馆内从事档案工作8年以上的工作人员5人,武汉市档案馆从事档案工作8年以上的工作人员5人;其次,将表1列举的24个影响因素设计为专家咨询问卷的主要内容,将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分为影响很大、影响较大、影响一般、影响不大、没有影响5个等级;最后,通过当面沟通和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问卷调研,请专家就每个因素对用户档案信息获取内容的影响程度作出判断。
  为了确保所选的用户档案信息获取内容影响因素真实可靠,笔者采用数据分析法对专家咨询结果进行分析运算。首先,对问卷中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按照程度大小从高到低赋值为5、4、3、2、1。其次,计算每个影响因素的均值、满分率、变异系数及其界值。均值是指每位专家对各个影响因素的评分值总和的平均值,越大说明与之相对应因素的重要性越高;满分率是指各影响因素所得分值为满分的专家数占所有参与评分专家数的比值;变异系数是指各影响因素的标准差与其均值的比值,这一指标表示专家对影响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波动程度,其值越小,表明专家们的协调程度越高;前两项指标的界值是该指标的均值与标准差相差的结果,变异系数的界值是其均值与标准差的和。最后,采用界值法来筛选影响用户档案信息获取内容的因素,在均值、满分率与变异系数三个衡量标准中,将三个衡量标准均不符合要求的因素删除[44]。对于各个影响因素,只要均值得分、满分率得分中有一项高于界值,或变异系数得分低于界值即可入选为用户档案信息获取内容影响因素,每个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可以依据其均值来确定。
  2.3 影响因素的最终确定
  基于专家咨询结果,根据上述用户档案信息获取内容影响因素的确定方法和筛选标准,得到用户档案信息获取内容影响因素衡量标准的得分和入选结果(详见表2)。



  由表2可知,除用戶个体因素中的经济收入、兴趣爱好的均值、满分率、变异系数均不符合入选条件外,其余因素最少有一个衡量标准符合要求。最终得到22个影响用户档案信息获取内容的因素,重新编码后将其按均值大小依次排列为获取动机(F4)、档案需求(F7)、职业(F2)、知识背景(F5)、档案馆馆藏(F11)、档案馆信息化水平(F14)、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程度(F12)、档案开放获取权限(F13)、学历与文化程度(F3)、档案素养(F8)、档案服务(F18)、综合素质(F6)、科技发展水平(F22)、年龄和阅历(F1)、档案工作的方针与政策(F16)、政治环境(F19)、文化教育(F21)、档案管理制度(F17)、心理特征(F9)、档案馆建筑环境配置(F15)、经济发展水平(F20)、人际交往(F10)。

3 用户档案信息获取内容影响因素解释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解释结构模型(ISM)是为分析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而提出的一种研究方法。笔者将用户档案信息获取内容视为一个系统,确定的22个影响因素视作系统因素,通过判别系统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构建关系矩阵,最终形成一个层级清晰的多级递阶的结构模型[45],最后通过多级递阶结构模型来表示影响因素的层次结构。
  3.1 模型的构建
  (1)构建邻接矩阵
  将22个影响因素设计为矩阵问卷的形式,请专家判断22个影响因素之间是否存在直接影响关系。构建22×22矩阵表示因素间的逻辑关系,若矩阵中的行元素Fi直接影响其对应的列元素Fj,则用1表示;反之,则用0表示。汇总20位专家的意见,若有4/5的专家认为行元素直接影响其对应的列元素,综合结果为1,否则为0。据此,得到了用户档案信息获取内容影响因素的邻接矩阵N(如图1所示),N=[Fij]22×22,其中,i,j=1,2,3,……,22。
  (2)构建可达矩阵
  可达矩阵是描述要素通过一定的长度(或要素)对其他要素影响关系的矩阵,表示所有构成要素之间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关系。通过邻接矩阵N加上单位矩阵I,并经过一定的布尔逻辑运算形成可达矩阵。
  当(N+1)K-1≠(N+I)K=(N+I)K+1时,即得到矩阵M=(N+I)K。
  通过以上运算法则,利用Matlab软件进行运算,得到用户档案信息获取内容影响因素的可达矩阵为:M=(N+I)3(如图2所示。)
  (3)分解可达矩阵
  对可达矩阵进行层级关系划分,进一步明确用户档案信息获取内容各个影响因素的关系,是模型构建的关键所在。首先,求出可达矩阵M各要素的可达集和先行集。可达集R(Fi)是要素Fi可到达的集合,即第i行中所有元素为1的列对应的要素集合;先行集Q(Fi)是将达到要素Fi 的集合,即第i列中所有元素为1的行对应的要素集合,可达集和先行集的交集表示可以相互到达的要素集合。其次,对可达矩阵M进行层级划分,根据R(Fi)是否等于R(Fi)∩Q(Fi),得到第一层影响因素集合L1,然后将可达矩阵M中第一层要素L1对应的行和列暂时删除,可得到第二层要素L2,以此类推,直到将所有的要素进行层级划分。最终,得到第一层要素L1=F4、F7、F11、F12、F13、F14、F16、F17、F18,第二层要素L2=F8、F15,第三层要素L3=F2、F3、F5、F6、F9、F10,第四层要素L4=F1、F19、F20、F21、F22。层级划分结果见表3。   (4)建立解释结构模型





  依据图2和表3绘制多级递阶有向图模型,有向连接线表示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据此得到用户档案信息获取内容影响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如图3所示),主要分为表层因素,中层因素和深层因素3个层级
  3.2 影响因素作用机理分析
  由图3可见,用户档案信息获取内容影响因素的4个等级可划分为表层因素、中层因素和深层因素3个层次,该解释结构模型展示了用户档案信息获取内容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机理。
  (1)表层因素
  表层因素是影响用户档案信息获取内容最直接的因素,具体包括用户个体因素中的获取动机、档案需求,档案资源与档案工作因素中的档案馆馆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程度、档案开放获取权限、档案馆信息化水平、档案工作的方针与政策、档案管理制度和档案服务。
  用户的获取动机和档案需求会对用户获取的档案信息内容产生直接影响。获取动机是产生档案需求的前提,档案需求涵盖档案信息获取内容,既包括档案用户的现实需求,也包括隐性需求。
  档案资源与档案工作因素对用户档案信息獲取内容具有较大的影响。一般来说,档案馆馆藏及档案网站档案信息资源丰富程度是实现用户档案需求的前提,决定着用户能否获取到所需要的档案,也决定了档案服务开展的广度和深度。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对档案信息内容获取有直接影响。档案开放获取权限指的是档案的保密程度,当用户需要的档案涉密时,用户便难以获取全部的档案信息内容。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推进,更有益于档案的保管,同时满足了用户数字档案的需求。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档案管理制度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规范了档案工作。档案服务包括档案部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它会影响用户获取档案信息时的效率及满意度。
  (2)中层因素
  中层因素是影响用户档案信息获取内容较为直接的因素,它既会受到深层因素的影响,又对表层因素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中层因素包括二级和三级两个级别的影响因素,即档案素养、档案馆建筑环境配置,职业、学历与文化程度、知识背景、综合素质、心理特征和人际交往,中层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二级因素中的档案素养对用户的获取动机、档案需求产生直接影响,对用户档案信息获取内容产生较大的影响,档案素养又受到职业、学历与文化程度、知识背景、综合素质、心理特征、人际交往的直接影响。用户的档案素养包括档案意识和档案获取能力。档案意识高的用户能够准确掌握自身所需的档案信息,从而根据获取动机采取行动;档案获取能力指的是用户获取档案信息时的信息检索能力和需求表达能力,用户的档案获取能力直接影响用户的档案需求内容。档案素养对档案服务产生较大的直接影响,档案意识与档案服务相辅相成,用户档案意识的提高会带动档案利用效率的提高,促使档案部门提供优质的档案服务。
  档案馆建筑环境配置对用户档案信息获取内容产生一定的间接影响。档案馆建筑环境配置主要包括档案馆基础设施配置、档案馆选址、档案馆建筑面积,其直接影响着档案馆馆藏、档案信息化水平、档案管理制度、档案服务等因素,对用户档案信息获取内容产生一定的间接影响。档案馆基础设施、软硬件配置是否系统完整,会影响用户档案信息获取的效率。



  三级因素中用户的职业、学历与文化程度、知识背景、综合素质、心理特征和人际交往对档案素养有直接影响,对获取动机和档案需求有较大的间接影响。用户所从事的职业及工作任务与用户的档案意识有重要关联,比如,从事档案工作人员与普通工作人员相比更具有档案意识,更加了解如何获取档案。学历与文化程度不同,用户获取的档案内容也不同。用户的知识背景决定档案信息获取过程中能否准确地认识和表述自身的档案需求。用户的综合素质主要影响用户的档案获取能力,用户是否了解档案的检索方式,是否能准确表达出自己的利用需求并通过检索获取到所需要的档案,间接影响用户档案信息获取内容。档案用户的心理特征普遍存在简单快捷、既谨慎又信任的矛盾状态,心理特征对用户档案信息获取内容产生一定的间接影响,实践表明,目前我国用户对档案的认知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档案需求仍停留在相对基础的层次,用户的档案素养和档案需求层次有待提高。
  (3)深层因素
  深层因素处于多级递阶有向图模型的最底层,它是影响用户档案信息获取内容的根本因素,虽然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但会对中层因素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深层因素包括用户个体因素中的年龄和阅历,社会环境因素中的政治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科技发展水平。
  用户的年龄和阅历直接影响用户的职业选择、学历与文化程度、知识背景、综合素质、心理特征和人际交往,对档案素养产生间接的影响。用户的年龄和阅历影响用户对职业的选择,进而对用户档案信息获取内容产生很大的间接影响,不同年龄层的用户获取档案的具体内容和载体形式也不同,年轻群体用户因频繁使用网络获取信息,更倾向于利用网络来获取档案信息,所获取的多为电子载体形式的档案;较为年长的用户则更加偏重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即走访档案馆进行档案获取。
  社会环境因素中的政治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科技发展水平对用户的职业、学历与文化程度、知识背景、综合素质、心理特征和人际交往有较为直接的影响,对用户档案信息获取内容产生一定的间接影响。政治环境是指社会制度、政治形势和方针政策等,它与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水平、科技发展水平相互影响。政治环境对用户档案信息获取内容有不可忽视的制约或促进作用。政治影响是用户档案需求的导向和催化剂,特定时期内,用户所处的政治环境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其获取档案信息内容的走向,如国家对民生问题的重视引发社会公众对民生档案的需求增加,医疗保险档案、住房档案、扶贫开发档案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和热点[46]。政治环境对档案馆选址产生直接影响,档案工作担负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和使命,档案馆作为政府档案的保管地,在选址上一般位于政府部门附近。经济发展水平指的是国家的经济结构、发展速度和所达到的水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涌现出新型档案种类,如物流档案、健康档案、金融档案等。档案种类的丰富满足了用户多样化的档案需求,此外,还会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人、财、物,改善档案服务水平。文化教育包括社会文明程度、文化传统、民族差异、文化氛围和教育质量。文化教育直接影响用户的职业选择、学历与文化程度、知识背景、综合素质、心理特征和人际交往,它对社会公众的档案意识水平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程度有着重要影响。社会文明程度越高,公众对精神满足的需求越大,而档案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能有效增加社会公众对档案信息的获取和利用需求。科技发展水平指的是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发达程度,科学技术的应用促进档案信息化水平提高,使档案信息资源得到深层次的开发和利用,同时,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保证档案内容的安全,为档案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保障。

注释与参考文献


  [1][18]王熔熔.公众档案利用行为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4:27-36.
  [2][19]杨姝君.档案用户利用需求与利用行为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2:16-18.
  [3][20]程洪森.档案网络用户行为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6:16-19.
  [4][21]杨凯莉.档案用户信息利用行为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6:8-16.
  [5]刘金霞.档案馆用户满意度定量分析——兼论“两个体系”的建设[J].档案学研究,2010(01):52-56.
  [6][22]朱桂玲.网络环境下档案馆用户信息需求与服务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7:23-25.
  [7][23]李彩容,胡娅妮,薛晨蕾.档案微信公众号用户信息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的扎根研究[J].檔案学研究,2020(3):98-105.
  [8][24]付荣娟.档案用户需求是档案调研工作的原则[J].兰台世界,2014(S5):72-73.
  [9][25]张仕君.试论档案用户需求[J].四川档案,1990(1):8-10.
  [10][26]王宇晖.论影响档案用户需求的因素及对策分析[J].广东档案,2009(1):13-14,18.
  [11][27]王运彬.基于客观环境的档案用户需求变化规律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0(3):28-31.
  [12][28]付兰霞.档案利用者的需求特征[J].档案学研究,2002(5):31.
  [13]孙大东,袁丽娜.“互联网+”环境下数字档案用户信息素养调查研究[J].档案,2018(5):7-12.
  [14]雷春蓉.档案用户信息隐私权保护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4(5):68-70.
  [15][39]季梦佳.基于用户需求的档案信息获取路径选择[J].北京档案,2016(6):26-27.
  [16][41]杨岚.试析规划审批档案的获取途径[J].北京档案,2014(11):30-32.
  [17][42]李华莹.档案信息获取权限探究[J].档案,2011(3):18-21.
  [29]王宇晖.档案用户心理分析[J].档案管理,2002(1):16-17.
  [30]田野.基于档案与图书价值差异的用户需求比较分析[D].沈阳:辽宁大学,2013:26-27.
  [31]马仁杰.论影响我国档案利用的因素[J].档案学通讯,2000(3):44-47.
  [32]王晨.基于社会调查的档案用户需求研究[J].档案与建设,2016(10):30-35.
  [33]丁海斌.论档案用户的利用需求[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6):98-99.
  [34]程栋梁.浅谈社会档案信息需求规律及影响因素[J].档案与建设,2007(11):11-13.
  [35]张笑宇.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档案信息服务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2:17-19.
  [36]宋雪雁.档案用户信息采纳行为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2(6):42-44.
  [37]杨静.档案潜在用户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3:19-25.
  [38]胡燕.社会环境因素对公众档案利用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苏州市民的调查[J].档案学研究,2016(5):75-80.
  [40]吴小云.公众获取档案信息资源的保障机制[J].档案时空(业务版),2006(6):24-25.
  [43]黄萃.档案利用者需求特征研究[J].上海档案,2001(1):14-16.
  [44]王春枝,斯琴.德尔菲法中的数据统计处理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9(4):92-96.
  [45]娄冬.用户数字音乐信息获取行为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65-66.
  [46]罗吉鹏.论“互联网+”环境下影响我国潜在档案用户转化的因素[J].档案天地,2018(3):31-34.
其他文献
摘 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党建档案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从高职院校党建档案管理方面面临的困境出发,深入分析了高职院校党建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据此提出党建档案信息化工作制度的重点目标和主要路径。  关键词:大数据;党建;档案;信息化;困境;路径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明确了“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
摘 要:信息文化视角是将文化要素纳入信息化研究的重要视角,在国际各领域信息化实践中产生了广泛影响。文章基于对信息文化研究视角的阐释和对其在文件管理领域的应用分析,反思了我国文件管理信息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缺乏对信息文化要素的洞察、对文件管理的价值认知不足、文件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有待提升、信息治理思维有限和数字信任不足。进而探索性地提出了优化策略:运用整体性方法开展文件管理信息化实践,优化信息文化
摘 要: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所面临的困境主要是研究阵地日渐丧失。本文明确了档案和档案工作的独特性,阐明档案具有不可替代的力量,而档案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使用这种力量、规范这种作用的发挥是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的主要课题。本文认为,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者应当坚守基础理论研究阵地,从档案学高等教育、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档案学学术评论和档案学学术宣传四个方面进行革新,以期走出困境。  关键词:
摘 要:为保证喷墨打印档案文献长期保存,需充分认识喷墨打印字迹材料的耐久性问题。研究参照DA/T 16-1995《档案字迹材料耐久性测试法》,对108个喷墨打印字迹材料进行耐久性测试。结果表明,黑色和黄色喷墨打印字迹耐久性占比均在80%以上,蓝色喷墨打印字迹耐久性最差,紫外光照对喷墨打印字迹耐久性影响较大。针对测试结果提出相应处理建议。  关键词:喷墨打印;字迹耐久性;档案保存  随着办公自动化和
摘 要:目前档案馆扮演的社会角色日趋多样化,需要通过话语的建构加以体现。档案馆话语的构成要素包括话语平台、话语对象、话语内容和话语权。在建构话语的过程中,档案馆必须加强自身话语权意识,真正实现档案馆工作由“档本位”向“人本位”的转变,并积极建构能体现自身价值的话语内容资源。  关键词:档案馆;话语建构;话语权  分类号:G270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Dis
在“互联网+政务服务”背景下,人事档案“一网通办、异地可办”的网上服务逐步推进。论文从服务方式的完备度、服务事项的覆盖度、办事指南的准确度、在线办理的成熟度四个维度调研我国31个省级政务服务网。结果显示,我国人事档案网上服务工作正在整体推进中,一网服务能力增强、服务标准规范、服务流程优化,但依然存在缺乏统一的人事档案网上服务、区域建设水平差异显著、网上一体化深度不足等问题,建议从人事档案网上顶层设计、区域帮扶与合作、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三个方向进行优化,提高人事档案网上服务水平。
近日,针对近期江苏部分地区发生新冠肺炎疫情,江苏省档案馆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档案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全省各级档案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人民群众,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档案部门的贡献。
摘 要:《“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从四个角度擘画了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即在范围上突出重点、扩大收集面;在质量上加强基点、重点和难点的把控;在结构上保证接收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征集的社会化与合作化;在档案的数字转型上通过定量化的指标加以落实。  关键词:档案资源体系;“十四五”规划;档案事业  分类号:G272  Textual Planning: The Construction P
摘 要:新《档案法》对我国公民档案权利和义务等都做了明确规定,在保障公民档案权利实现和义务履行等方面有着诸多进步之处和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公民档案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及相互关系,梳理了新《档案法》中公民档案权利和义务的具体内容,总结了当前我国公民档案权利和义务的实现现状,从更好保障公民档案权利实现和促进公民档案义务履行角度,提出了若干推动新《档案法》深入贯彻落实的建议和对策,从实现公民档案权利与义务的
《全唐诗》中有关邗沟运河的诗篇,展示了唐朝邗沟的风物地情。其中有邗沟风光名胜、驿路水利、市井烟火,在邗沟而生的复杂情愁。这些丰富了人们对唐朝邗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