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生活情境提升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kkkmmm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地理教学中,创造基于生活元素的教学情景不仅能紧扣教学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强化学生的主体认知,增强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地理技能、人地观念和地理定向思维以及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鉴于此,本文就地理教学中如何构建生活化教学情景,提升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展开详细探讨,并指出具体的研究思路供广大读者借鉴。
  关键词:地理教学;生活情境;实践能力;问题研究
  一、 引言
  基于生活元素创造教学情景,将地理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情景中,能健全学生的认知模式,促进学生形成地理实践能力。而生活化教学情景的设置主要是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发展,经过备课预设,通过情景渲染和语境塑造,运用文字、材料、图片、音乐、视频、教学VCR等技术工具基于生活常识角度构建地理学习场景,利用生活化的模拟情景,开展教学探究活动。营造生活化教学情景的目的,不仅是活跃课堂氛围,而是在保障教学质量前提下突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根据美国教育学家托维斯的“层次理论”,教学情景中要融入生活元素,能避免课堂徒有形式而不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因此,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基本学习能力,要注重从生活取材,利用生活元素健全学生的地理认知思维。
  二、 引入生活元素 构建教学情景
  将生活元素或生活素材导入地理课堂教学中,与地理课堂教学的目标有机结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健全学生的认知模式。通过生活化情景能促进学生身临其境,切实感受到地理教学的乐趣,主要采用情境结合方法增强学生感官体验,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地理知识。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校园中的植被,或组织学生到校园外观察典型植被,很多学校种植有樟树、山茶树、柳树、松树等,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不同自然地理区域内植被的典型特征,向学生讲解有关地理自然区域差异性的知识,让学生基于不同场景认识自然地理环境。教学实践证明,富有生活元素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较强的地理实践能力。例如地理教材中关于地理问题探究的材料有很多,包括地理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有趣味的漫画等。地理教材中的这些图像生动形象,具有趣味元素,符合学生基于生活角度的认知,例如在欣赏不同区域地理事物时,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区域中著名旅游景点,欣赏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田园风光,让学生理解不同地理区域内的饮食文化、人文习俗、饮食习惯、区域气候、地形特征等,以此健全学生的认知框架,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三、 注重角色扮演 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基于生活角度构建教学情景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要注重角色扮演教学方法运用,塑造角色扮演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学习城市化部分知识时,可联系本地区城乡建设情况构建角色扮演情境:老师可以选择学生当环保局局长或者市长,向学生设置问题:当你是市长,你面临城市规划时将怎么做?如何解决本地区环境污染问题?如何合理调控房价?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通过这样的问题设置老师能全面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自主探究思维,此时再引导另一个学生融入角色情景中,与扮演角色者的学生一起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样能强化学生的认知思维,让学生在角色扮演情景中深入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实践能力。当然,面对不同的地理知识,老师可以通过展示地理景观图片、播放地理探索影像等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知识,可以以“认识美,发现美”作为教学主题,引导学生发现地理事物中美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从课堂实践中有所收获。
  四、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提高个体实践能力
  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地理兴趣小组是提高学生个体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野外观察、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户外参观等活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实践能力,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结合社会实践深度了解地理知识。教学实践证明,“学以致用”能强化学生的认知构架,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使之主动参与到地理学习,形成良好的教学循环。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方法是基于学生个体认知模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健全地理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强化学生的个体参与,能给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提供均衡发展机会,促進学生形成完善的地理认知。例如,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塑造课堂教学情境,基于生活角度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地理事物和教材内容,以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引导学生讨论教材问题,让学生通过交流加深对地理问题认知,形成地理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基于生活角度的地理情景课堂构建可以从思想层面、教材内容、组织模式、课堂教学等角度强化学生的认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对地理知识形成正确理解,从生活角度探寻地理问题,形成较强的地理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小雪.STEM教育理念下地理实践力培养之我见[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13):25-27.
  [2]赵媛,韩雪珍,诸嘉.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02):238-240.
  作者简介:
  洪燕勇,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第五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比较具有创造性的学科,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当中,小学老师可能会忽略了学生们的创造力的开发。通过长期的具体实践,传统的技能培训式课堂教学不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结果显示利用多元化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使得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有利于促进学生们信息素养的培养,促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进一步的提高学生们的信息素
摘 要:近年来,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持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力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这也使得社会各界对于优秀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提高,各个学校都纷纷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兴趣,促使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信息技术知识学习中。对此,建设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十分重要。  关键词:
研究背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 )γ激动剂目前用来增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对于糖耐量减退及其它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按照行文规定,领导机关外发的文件,应首先由秘书部门审核文稿,然后再送领导同志签发.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也还存在另外一种情况,就是领导同志率先签署了同意发出的意见之后,文
摘 要:交互式电子白板是近年来活跃在课堂改革浪潮中的新宠,对于广大一线教师已经不再陌生,其强大的人机互动功能、丰富的资源库及动态生成的特点,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多个方面。本文以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为例,列举了三个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实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案例。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小学信息技術;有效教学  在信息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工作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MRI表现、神经元变化及可逆损伤区,以及缺血区域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transcription-3,STAT3)激
摘 要:在我国的教育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承担着对学生进行“三观”塑造的教育使命,这不仅是由我国国情所决定,更是由我国的发展需要所决定。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不甚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文化层面、思想层面及政治学科教学的发展与完善,个中缘由较为复杂,但更多的原因在于多数初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时只进行了较为刻板的教育,而没有结合社会实际进行合理教学,引起了学生的反感,进
摘 要:作为高中学习的基础人文科学,历史对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树立历史价值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高中历史新课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历史是新课改的目标之一。历史老师怎样提高历史课的课堂效率,教会学生学习历史,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努力,掌握合理运用学习方法。本文通过多年历史教学经验反思總结出部分历史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历史课堂效率,以期对广大师生历史教学及学习中有所帮助。  关键词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实现高中地理有效教学已成为高中地理教师首要思考内容。本文就新课程理念对高中地理学科教学要求及目前我国高中地理教学现状与不足进行分析,提出相应措施办法,以进一步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高中地理具有思维性强和实践性强等学科特点,在传授学生地理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实践水平。新课理念下,更是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新要求,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