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也想发作业”生发的教育思考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lif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年级的孩子识字少,收发作业多由老师代劳。可每次上课,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要发作业,表面看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也充分说明孩子们有极强的表现欲望,因此,如何巧借“发作业”这类“鸡毛蒜皮”的事,保护孩子潜在的稚嫩的表现欲望,点燃其为同学和班集体服务的热情与效能,进而内化为一种优秀的品性和素养呢?我们二年级组全体老师进行了一次“草根化”的训练与探究,效果不错。
  
  一、渗透集体的情慷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是个人道德品质的源泉。”有了集体责任心,学生就会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表现出主人翁的责任感。课前,当我把作业本放在讲桌上时,桌前迅速围满学生,小手如林,且不停地喊:“老师给我发,给我发……”我趁机引导:“想为大家服务是好的,这也是爱班级、爱集体的好行动,但作业本有限,请不要争抢。其实为集体服务的岗位多着呢:如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整理好讲桌,布置图书角,保护好生物角的标本……”
  发作业的孩子边指认着作业本上的名字,边寻找着座位。这时,一些同学大声喊起来,“老师,我的作业本封面被扔掉了。…老师,我的作业本上有脚印”……面对这种局面,我总是耐心地让发作业的同学停下“手里的活”,意味深长地引导:“为大家服务,我们都高兴,但服务态度不好,就不是爱集体的表现了。”“在发的过程中,要尽量靠近点,不要扔,小心地递到同学的手中,他们就会感谢你,也能体现出你对集体的责任感。”
  话音未落,我高举着掉了皮和沾着脚印的几本作业,引导学生讨论。同学们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想法。 “老师,发作业时,我再也不扔了。”“老师,那本作业是我不小心踩脏的。”有的孩子掏出手绢要去擦,有的同学要带回家给订上……望着孩子虔诚的神情,我话锋一转,加重语气:“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其实老师和每位同学一样,人人都有责任,无论在批改、上交、下发、使用时,我们都要珍爱它。”
  
  二、蕴藉期待的情思
  
  孩子都想得到表扬,发作业本也不例外。有时他们把发作业作为“无尚荣光”的事情。当他们认识的字越来越多时,每个人都想得到老师的肯定,都想来做做这“无尚荣光”且“富有成就感”的事。望着孩子们期待的眼神,我灵机一动,何不借这个支点来撬撬平时表现不理想、作业又不认真的几位同学呢?班里的博文,他擅长画画,对待同学也很热情,但经常不按时交作业。于是,我就让他帮我发作业或收作业,并让他帮忙用红笔在我批过的优秀作业上画上几朵漂亮的小红花。起初,他不太适应,两周过后,我发现他变了,变得有亲和力了,也不像以前那样故意拖交作业了。他从“工作”中感觉到了老师对他的那份关注和期待,同学们对他的真诚拥戴,因而,他变得自信又有风度。还有班里的子林同学,父母离异,平时少言寡语,作业画得乱七八糟。发作业时,我特意将他的作业和几本整洁漂亮的作业叠放在一起,每当他发到自己的作业本时,都会偷偷地放在抽屉里。一周过后,我发现他的作业封面上的铅笔画悄然消失了,本子平整了许多,并大胆地把自己的作业本放在课桌上。我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他也悄悄地向我打个“V”字手势。其实,孩子就是这样,只要教师心中蕴藉期待的情思,给他一个机会,他就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主动改正;给他一个平台,他就能发挥出潜能,展示才智。
  
  三、漫润专注的情结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学业的差异,与其做事的专注程度直接相关。孩子是块璞玉,他的美丽,需要我们用心雕琢。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有的同学发作业总是打开人家的作业,看一看,评一评,再说些无关紧要的话,直到那位同学厌倦了,他才去发下一本;或者大呼小叫,在班级里兜上一圈,然后再把作业给那位同学。短暂的5分钟发作业时间就这样耽误了。铃响了,作业本还没有发完,影响了正常上课。这时我会故意逗孩子们讲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司马光急中生智,砸缸救人”被孩子演绎得绘声绘色。我趁热打铁:大家想一下,如果司马光东张西望,磨磨蹭蹭,后果会怎样?孩子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做事不专心,再好的办法也不会有结果。有的说,发作业也一样要讲求专心,提高效率……顺水推舟,我又同孩子们就如何“专注学习”进行了一番交流。从此,发作业浪费时间的现象得到一定的遏制,发作业时乱跑的同学也逐渐减少,5分钟基本上能发放完毕。由此及彼,在无痕的生活情境中,我们把“专注”的情结,有机地浸润在学习、交往、劳动等学校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陶行知先生有一首经典的小诗《小孩歌》: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您若小看小孩小,便比小孩还要小。这首诗时刻在警醒我们,儿童生活中的一桩桩事件,看似微乎其微,但其内心却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大世界。需要我们用大教育的视野去研究、去尊重、去引领。作业一天天在收发,孩子一天天变得懂事,在集体生活中,个人的表现热情自觉用在为集体和他人的服务上,用在为班级争荣誉上,用在提高个人的内在素养上。
  “学校无小事,小事蕴大理”。我们只要能从一桩桩小事中找到教育教学的切入口,用我们的真情挚爱,用我们的教育智慧,就能唤起每个孩子的热情,激发起其聪明的才智,让其在集体这个温馨的环境中和谐成长,进而形成良好的品性,为生命成长和美好未来奠基。
其他文献
摘要:国有企业在管理基建财务活动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金安全性使用,是达到财务管理的目标之一。基建资金管理目前尚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弊病,因而,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更好地加强资金约束监管机制,进而保障基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是本文的主旨内容。  关键词:资金效益;核算规范;环节管理;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F27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8)09-0079-03    为
我很小的时候,常喜欢溜进邻家姐姐的书房里玩。当我看到,她的书架上排列着的大小不一、厚薄不同的书籍时,心种充满好奇。我常想:什么时候,我也能读这些书该有多好啊!  稍微长大了些,我有了一本《安徒生童话》。在书中,我与白雪公主相聚,与七个小矮人玩耍,与海的女儿对话,与快乐王子嬉戏。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读的书也更加丰富彩彩了。《上下五千年》、《唐宋诗词》、《三国演义》、《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