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桥梁,感悟诗情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g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诗词,语言凝练,情韵动人,内涵深刻,是世界瑰宝,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古诗词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近些年,较多省市的中考试卷中除了默写题,还增加了古诗词鉴赏题,目的是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在赏析字词或名句、概括形象、想象画面或把握画面特征、体悟情感等考题中,体悟情感是难点,学生对古诗词情感的把握或不准确或有偏差。众所周知,古诗词所抒发的情感大多含蓄婉转,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对于生活和文学积累都不深厚的初中生而言,准确把握古诗词的情感确实有些困难。在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的方法是巧借桥梁,依法读诗。
  巧借桥梁,就是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入手,迁移至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和能力训练。依法读诗,就是掌握感悟诗歌情感的基本方法,并尝试运用这些方法解读诗歌的情感。诗歌的根本特质是抒情,抒情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直抒胸臆主要运用议论或抒情的表达方式,间接抒情主要运用描写或叙事的表达方式。初中学生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比较熟悉,教师可以借助表达方式这一基础知识,渗透感悟诗情的基本方法,训练学生依法读诗的能力。
  一、用议论或抒情,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的古诗词,诗歌情感较为直白,准确地感悟这类诗词情感的方法是找出议论句或抒情句。如《诗经·式微》:“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这两句抒情句直截了当地抒发了受压迫的劳役者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两句议论句,论述和抒发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感受及生活哲理。
  有些诗词的议论较含蓄,但有点睛之笔,准确感悟这类诗歌情感的方法是抓诗(词)眼。
  俞平伯《清真词释》:“诗以不触及议论为常,而议论有狭义广义之别。狭义之议论,即议论是也;广义,则凡在文字间加以点破者,皆议论之属也。”诗中的点睛之笔,属俞平伯说的广义的议论。这种点睛之笔,往往是一个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诗(词)眼,它是古诗词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字眼。抓住诗(词)眼,对于学生领会诗词的情感、意境和旨趣都有重要作用。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诗眼是“最爱”,表达了诗人的喜爱、喜悦、赞美之情,由此观诗人眼中的早春之景,春水初涨,莺歌燕舞,衔泥筑巢,花草向荣,都充满了这种情感。再如李白《渡荆门送别》,抓住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中的“故乡”这个诗眼,学生便能明白这首诗表达了抒乡之情。作者说故乡水送我远行,从“故乡水”的角度写,越发显示出作者对故乡浓厚的思念及惜别之情。
  二、用描写或叙事,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的古诗词,较常见的是通过描写具体景物来抒发感情。诗人写景抒情,手法多样。有的全写景,如曹操的《观沧海》;有的先写景,后抒情,如李白的《峨眉山月歌》;有的先抒情,后写景,如欧阳修的《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有的情景交融在一句中,景中含情,如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一切景语皆情语。”读这类诗歌,感悟诗歌情感的基本原则是“以情为主,景为从”。感悟诗歌情感的基本方法有:
  第一,抓景物或环境特点,分析感受。
  如陆游《卜算子·咏梅》,“断桥”“黄昏”“风和雨”等恶劣环境,写出了梅花处境的悲凉。梅花“独自愁”,突出了梅花不邀宠、不取媚、遗世独立的形象;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突出了梅花“寂寞”、高洁、刚强、永葆节操的可贵品格。通过对环境和景物特点的分析,我们能体会到诗人借“梅”抒怀,既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又表达诗人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品格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第二,体悟意象,感知情思。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体悟意象的情感指向,能帮助读者准确把握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如刘桢《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松”这一意象,傲雪凌霜,坚强不屈。诗人借松树的高洁品质而自勉,也借以勉励从弟。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累诗词中的一些常见意象及情感指向,这有助于学生较顺利地走近诗人的情感世界。如“柳”表送别、留恋;“落花”寓意哀愁或衰败;“鸿雁”“青鸟”指传书的信使,表思念;“杨柳”指“杨柳枝”曲调或忧伤之调,抒发怀念征人之情或征人思乡思亲之情。
  有些诗歌以叙事为主要表达方式,因事抒情,这类诗歌常被称为叙事诗,如《木兰诗》《石壕吏》《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叙事诗的明显特征是有一段较为完整的情节,或有一则首尾有序的故事,或有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所抒发的情感很含蓄。读这类诗歌,感悟诗歌情感的基本方法有:
  第一,关注情节或形象,感悟诗歌情感。
  首先要关注写什么,如《木兰诗》记叙了木兰代父从军,奔赴战场,征战沙场,还朝受封,辞官还乡的故事,突出了木兰“孝”“勇”的形象。其次要关注怎么写。诗歌中对征战沙场的情节略写,其余情节详写,表达了诗人对木兰勤、孝、忠、智等优秀品质的颂扬,也隐含了诗人向往美好生活、渴望远离战争的心理。
  第二,关注叙事的细节,细节更能体现诗歌的情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杜甫听到了官军收复蓟北的消息后,通过“涕泪满衣裳”“放歌纵酒”,看妻子“漫卷诗书”的动作,“愁何在”“喜欲狂”的言语表白,“好还乡”的急切心理等一系列细节,抒发了狂喜的情感。
  三、知人论世,感悟诗情
  其实,一首诗歌抒发情感时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常有交叉、重合,感悟诗歌情感的方法也需综合使用。但无论哪首诗歌,要准确把握其情感,常需要结合一个重要而且必要的方法—知人论世。
  鲁迅先生曾说:“倘要论文,最好要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如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朱敦儒少年时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词作柔美婉约,而北宋灭亡的残酷现实警醒了他,加深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词作下片,“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概括了中原散乱的现实,揭露了统治阶级无心抗战的心理。“几时收”的发问,既是痛彻的质疑,也是无望的感叹,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针对这种知人论世的方法,教师在平时可以引导学生多了解诗人的生平及其所处的社会状态,从而提升把握诗歌情感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借文章表达方式这一桥梁,能较有效地突破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感悟诗歌情感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提升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诗词素养,让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让“腹有诗书”的学生心胸开阔,情趣高雅,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附录: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歸。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间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石壕吏
  〔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踰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高职学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人才力量,但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了学生的进取精神,部分学生追求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缺乏友爱、诚信的道德品质。本文拟通过对儒家思想的阐述,探讨儒家思想对学生道德品质积极引导的意义。  关键词:儒家思想;高职学生;道德  目前,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职业技术人才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崛起的坚固力量。但社会不良风气和西方思潮的影响,部分高职学生自私自利、无
摘要:通过对河南省11所新建本科院校的实地调研,总结归纳了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发展中存在的培养目标与实际情况脱节、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概念不清、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失调等问题,提出了以实际应用为目的、构建需求导向的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应用型人才 创新改革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今天是星期天,可兔子却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他想做一些事情让自己快乐起来。  兔子问鼹鼠:“做什么事情最快乐?”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一、教学策略的设计要有梯度  本课是复习足球脚背外侧运球,复习课中学生掌握的技术已经出现分化,此时教师应根据男女生和个体差异设计有梯度的教学内容和提出不同要求的练习,但是本课中只注重了学生的练习密度。毋庸置疑的是,学生只有通过反复地练习才能不断改进和提高以及巩固主教材技术,达到动作规范、熟练,以此达成教学目标。但是如果只为了增加练习密度,而没有在学生原来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练习要求,这样只会让学生单纯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一、教学设计理念  为落实2016年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的“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目标,本课以青少年出现的肥胖率较高为出发点,通过体能训练与教学相结合的形式来达到提高青少年运动能力、降低肥胖率的目标。预期设计出既达到青少年减脂锻炼的要求,也能够避免动作单调而出现的专注力下降的情况;最终使学生形成“我锻炼,我快乐,我减脂,我自豪”的意识
作为江苏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初中规范化语言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扬州市初中生语言规范运用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翻开五年来的语言规范运用大赛试卷,我们很容易就发现五年来各年级组别的试卷都呈现出语法感强、立意新颖、构思巧妙、时代感鲜明的特点。不论是试题的立意、构思,还是整体结构安排,命题者都力求融合语言规范运用的本质内涵与外部延伸,有效衔接语言规范在语文课程内外的运用,使各组别的
1.苹果丰收了!熊大哥请猪老弟和猴小弟帮忙摘苹果。  2.猴小弟得意地对猪老弟说:“我摘得多,你摘得少!”  3.猪老弟说:“我慢慢摘,总会和你摘得一样多的!”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全国课改的大前提下,各科课改势在必行,而且有全面发展的趋势。那么,放在教师面前的是如何改进自身教法,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之更有兴趣地学习的问题,这就是学生的学法。指导学生习得一种完整而科学的学法,对各学科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非常强,集人文知识性和思想理论性于一体的学科。语文学科看似简单,学生们平常一直都在用,一看就会,一听就懂,可是一答就错。可见,语文学科的知识并不是那
[摘 要:语文作为衡量学生素质以及知识的标准,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前提和重要保证。习作主要是通过文字的形式将内心所想的重点和思想表达出来,好的习作水平往往也代表着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习作水平的提高也代表着语文知识的提高。本文也是在通过分析解决小学习作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主动习作的能力与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问题分析]  习作教学对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