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中的师幼互动研究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c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有助于增强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与认识,也有助于加强师幼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同时也培养了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师幼互动;概念;问题与措施
   目前,幼儿园的教师逐渐意识到师幼互动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影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增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良好的师幼互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幼儿园的教学水平。但是,目前我国许多幼儿园教学中的师幼互动存在诸多问题,严重阻碍着幼儿教育水平的提高。下面对师幼互动的概念、影响师幼互动的因素以及增强师幼互动的途径加以阐述。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师生互动主要是指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以及各种程度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幼儿教育领域一般称为师幼互动。师幼互动主要是指发生在幼儿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行为与过程。师幼互动不仅对幼儿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同时也标志着外显的教育结果、教育手段,内藏的教师的儿童观以及儿童的教师观。
   二、影响师幼互动的因素
   (1)师幼互动中幼儿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出来。师幼互动属于一种非对称的互动,即教师是根据自己的设计做出相应的反映,幼儿将教师的反映作为自己行为的主要根据。教师对互动是有计划、有准备的,教师能够引导、控制互动的方向与速度,幼儿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但是这种非对称的互动没有否定教师与幼儿同时是师幼互动的主体,教师可以适当地调节、控制、引导师幼互动的发展方向。但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师幼互动中,教师没有准确把握互动的度,而是过度地掌握了师幼互动的控制权,从而导致幼儿在师幼互动中主体地位的缺失。
   (2)师幼互动形式单一。著名教育学家卢月珍曾经说过,师幼互动主要存在三种形式。为了避免场面失控,教师一般很少让幼儿组织互动或者利用环境引发互动。
   (3)师幼互动中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首先,这种差异体现在教师和幼儿互动的对象上。教师会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性格外向、表现积极的幼儿身上,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幼儿在教学的过程中容易被教师忽视。聪明、积极思考、遵守纪律的幼儿有助于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对这类学生会表现出亲近感。经常违纪、过度活跃的幼儿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影响,导致教师不愿意亲近这类幼儿,在师幼互动中处于被忽视或者被拒绝的状态。其次,幼儿园教学中师幼互动存在空间差异。幼儿和教师的空间距离的远近直接影响着师幼互动的有效性。与教师距离比较近的幼儿,容易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参与师幼互动的机会则相对比较多。距离教师比较远的幼儿,容易受到教师的冷落,参与师幼互动的机会则较少。甚至有的幼儿被教师忽视,游离在教师的视线之外,无法参与到师幼互动中。
   (4)师幼互动失真。师幼互动失真的原因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固有的幼儿观和教育观根深蒂固。古往今来,幼儿在教学中主体地位严重缺失,幼儿基本没有话语权。这种落后的观念在受到西方文化冲击之后,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这种传统的思想要完全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潜藏在人们意识中的儿童观与教育观是幼儿主体地位缺失的根本原因。二是教学外在的评价机制。外在的评价机制对幼儿教学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如果评价机制偏离了目标的评价标准,则会使师幼互动走入误区。教师在互动的过程中,应该将重点放在“幼儿在课堂中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怎样解决困难”等方面。
   三、提高师幼互动有效性的途径
   (1)展现幼儿的主体性。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不表示教师退居第二线成为提醒者或者旁观者,教师的积极参与对幼儿学习的兴趣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在传统的意义上,主要通过传道、授业、解惑等形式表达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一般被视作知识的权威,也是知识的传授者,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重视。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引导者、支持者与合作者的形式与幼儿进行互动,从而形成合作性的探究式的师幼关系。教师在师幼互动的过程中,应该要求自己的行为被接受与被执行。教师应该将自己定位为良好师幼环境的创造者、沟通和交流的促进者。同时,教师应该以宽容、关怀、开放的态度与幼儿相处、互动。
   (2)在幼儿熟悉的环境中向幼儿表达文化。在进行语言教学时,教师在幼儿熟悉的环境中,运用自己的语言,向幼儿传达与环境、与家长、与教师、人格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这种语言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与自主性。宽松的学习氛围与自由度较高的空间,有助于进行师幼互动。现代的幼儿教育逐渐从以往简单的教师教、幼儿学的模式向师幼互动模式发展。教师在学会观察中捕捉幼儿自发产生的问题中的教育价值。所以,教师应该在幼儿问题产生中具备捕捉信息的能力与鉴赏能力。教师在刚接触到一批陌生的幼儿时,应该注重创造宽松的心理氛围,在全面了解幼儿兴趣、爱好、特长、已知经验以及认知水平的基础上选择与幼儿贴近的素材。在教学活动中,多提供能够吸引幼儿注意力的环境以及操作材料,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
   综上所述,目前幼儿园教学中师幼互动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幼儿的主体地位缺失、师幼互动形式单一、师幼互动中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师幼互动失真等。因此,教师在进行互动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丰富师生互动形式,从而不断提高幼儿参加互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黄娟娟.幼儿园半日活动中师幼互动类型及成因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2]张婉莹,何彩虹.如何改善幼儿园课堂教学中师幼互动的现状[J].新课程学习,2013(33).
  [3]李丽,黄骅.探究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和幼幼互动的价值[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1(11).
  
   (江苏省响水县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提起中国台湾地区首富王永庆,几乎无人不晓。他把台湾塑胶集团推进到世界化工业的前50名。而在创业初期,他做的还只是卖米的小本生意。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一家米店。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在新开张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多媒体以它以声情并茂、形神兼备的特点,用图像和声音来表现教育教学内容,使学生更为直观地感知到客观事物的形、声、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基于多媒体的种种特点,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巧妙而科学地运用多媒体设备,达到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巧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它枯燥而乏味,因此我们要想取得好的课
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性、工具性学科,无论是在小学还是初中、高中阶段,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素质教育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概念,虽然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解释,然而,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像有人说的那样,人的素质并不是一个纯粹自然的、纯生物的实体,它是人类不断进化、社会长期演变的结果,是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和人的生活最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