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中小学生的双言生活探析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0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深入调查厦门市中小学生方言学习态度与方言教育的情况,课题组对厦门市五个地区的 28所中小学校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第一,厦门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普通话的主导地位基本确立,然而各区闽南方言使用频率存在明显差异。第二,虽然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厦门市中小学生具备了普通话和闽南方言的双言交际能力,但是外地家长仍对闽南语的认同感较低。第三,厦门市中学以方言作为教学内容的课程极少出现,闽南方言课程小学阶段缺乏相应师资。建议学校的方言教育也应该进行区域化推进,从文化意义层面加强方言传承的宣传,让《闽南话水平测试》充分发挥作用,营造日常生活中宽松的语言文化学习环境。这样我们才能够建立普通话与闽南方言和谐共存的语言环境。
  【关键词】厦门地区;中小学校;闽南方言;双言生活
  【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Min dialect learning attitude and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group made a survey on the 28 schools in Xiamen. The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Mandarin has become a teaching and working language completely in the nine-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Xiamen, while the frequency of Min-dialect utilization is various in different districts; although a large amount of students have possessed Bi-dialect communicative skills, the cultural identity of migrant parents is still low; the dialect lectures are quite rare in secondary schools, and Min-dialect course in primary schools lack corresponding teachers. The paper suggests the dialect courses in schools should be implemented regionally. Moreover, we should strengthen Min-dialect culture publicity, bring Min-dialect proficiency test into effect and build a relax environment to study Min-dialect. In this way, we can build a harmonious bi-dialect environment.
  【Key words】Xiamen areas;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Min-dialect; Mandarin-Min dialects
  【作者簡介】苏恩(1985-),女,福建泉州人,厦门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厦门市社会科学调研课题《厦门市中小学生闽南语学习态度及教学情况调查》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厦社科研[2018]D07号。本研究为2018年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动态系统视域下双言者二语输出的跟踪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FJ2018C097。

一、导言


  方言作为中国地域文化多元化的承载者,也是地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方言中不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内容,同时也记录着人们认知活动的每一个进步。重视方言研究方言是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具体措施,对繁荣发展地方文化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为了国家的进步与发展,汉语固然要实现规范化,但规范化问题也与汉语方言研究紧密相连。我们一方面要大力推广普通话工作的进程,另一方面也要深入调查研究各地的方言情况,科学地提出并解决一些问题。
  闽南方言作为国内外使用广泛的汉语方言,它承载的不仅仅是闽南人的思乡情切,更富有浓厚的地域文化气息。而近几十年来,由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建国以来推普工作大力开展,如今普通话作为强势语言在不断推广。反观各地方言正却逐渐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使用方言的人群也趋于老龄化。近十年来重视方言的呼声愈来愈高。以厦门地区为例,从校园和社会生活中对闽南方言进行普及和推广。一方面,在厦门地区开展《闽南话水平测试》,赋予方言更加深刻和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就是开展“方言进校园的活动”。2010年初,厦门市选取了18所小学,10所幼儿园进行闽南语教学试点。到现在8年过去了,厦门地区中小学生的闽南语使用情况以及他们对闽南语的学习态度究竟如何我们不得而知。2018年,我们选取了厦门地区28所中小学校,对学生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采访,希望调查结果能对厦门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言规划提供一些参考数据和意见。

二、调查过程


  本课题调查于2018年5月至2018年9月之间开展,使用的问卷是由课题组设计的包括23个项目的“厦门中小学生闽南语学习态度和教学情况调查表”,问卷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2)闽南语的使用能力;(3)对闽南语的认可度;(4)学校的教学情况等。调查对象为厦门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部分学生。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法,参与调查的学生共有798人,其中中学生332人,占40.4%,小学生466人,占58.4%;男生452人占56.6%,女生346人占43.4%。下面根据问卷调查所得的结果从闽南方言使用能力,对闽南方言的认可度以及学校的教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厦门市中小学生闽南方言使用情况分析。调查对象中,中学生和小学生的人数及性别大体各半,基本都属汉族。他们出生地与成长地对语言使用状况影响较大,调查结果见表1。表1显示,思明区与湖里区成长地在本市的学生比例均高于出生地在本市的比例,而海沧、集美、翔安三区的外地生源较少。

  厦门市中小学生日常生活中使用何种语言交流是我们的首个关注点。在调查统计中发现,厦门市思明区及湖里区的中小学生,经常使用普通话进行日常生活交流的人数高达263人,占总人数的89.5%,而在翔安区,集美區和海沧区中大多数中小学生则倾向于用闽南方言进行日常交流,人数达348人,占总人数73%。
  通过将闽南方言使用情况这一问题与受访者的个人信息进行交叉分析发现,年龄较大者对方言使用的依赖程度较高,而年纪较小的受访者则对普通话的使用依赖程度较高。具体信息如表 2 所示。从年龄段来看,初中生比小学生日常生活中使用闽南方言的比例要高一些,分别为73.5%和34.8%。也就是说厦门地区中小学生使用方言的频率和稳定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提升,他们对闽南方言的接纳程度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的趋势。

  2.厦门市中小学生闽南方言学习态度分析。闽南方言的学习态度是本次调查的另一个重要项目。我们通过对方言的学习态度进行分析,从中可以了解使用者在学习闽南方言时的心理状态。调查结果发现,厦门市五区的中小学生对于学习闽南方言的积极程度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他们虽然平时在学校接触的语言以普通话居多,但是受到学校和社会组织的闽南文化活动的影响,如划龙舟、博饼等,对于学习闽南方言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这说明厦门市中小学生内心深处对闽南方言还是接纳的。
  而参与问卷调查的中小学生更有88%表示有意愿接受专业的闽南语课程教学。通过将闽南语学习的期待值与受访者的闽南方言使用情况进行交叉分析发现,日常闽南语使用频繁的人群更热爱闽南文化,更愿意在校内接受闽南语的学习。而日常使用普通话交流的人群则更多地倾向于在校外时间接受闽南语课程的学习,如通过在线课堂或闽南语学习APP。
  3.中小学生闽南语教学情况分析。对厦门市的28所中小学校的调查显示,普通话在校园确实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教学语言,这种情况也是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的结果。但是,我们也发现有61.3%的中小学有定期开设闽南语课程,并且在教授闽南语的过程中有55.85%的教师使用专用的教材。然而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大多闽南语课程的任课老师是语文老师,并且较少教师曾经通过闽南语水平测试的考核,甚至部分教师对闽南语水平测试并不知情。
  在访谈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或是学生都对闽南方言学习的必要性做出了比较充分的肯定。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种观点:一是闽南方言作为厦门地区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是悠久、厚重的历史与文化的体现,只有年轻一代学习并且使用它,才能保持闽南方言的活力。二是闽南方言具有情感纽带的作用,能够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三是学生大都希望能够同时熟练地掌握闽南方言与普通话,在学校和正式场合使用普通话,而在家庭和社会交流中多使用闽南方言。

四、厦门市中小学语言教学现状特点


  1.厦门市各区闽南方言使用频率存在明显差异。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厦门市中小学校园中普通话的主导地位基本确立。从本次的调查结果来看,受调查的厦门市中小学生从小就习得普通话,并且几乎都能熟练地使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在校园中,普通话更是成为了教学语言。即使在师生普通话水平相对较低的翔安区,集美区和海沧区,都能自觉遵循将普通话作为校园的工作教学语言。
  反观,闽南方言使用的普遍性在厦门各区还是存在明显的差别。这种情况与各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厦门岛内思明区和湖里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流动性也越大,外来人口也更多,中小学生闽南语使用频率要低于普通话。相反,集美、海沧和翔安三个地区使用闽南语的几率较大,年轻一代的方言能力退化并不十分明显。中小学生语言使用和学习态度也与家庭情况相关,父母的出生地若是在厦门本地,那么家庭用于使用闽南方言的概率也更高。
  2.外地家长对闽南语的认同感较低。厦门市中小学生对方言的认同度较高得益于近几年闽南文化的宣传活动,其实也是对闽南文化的认同。调查显示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厦门市中小学生具备了普通话和闽南方言的双言交际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兼用普通话和闽南方言。闽南方言在本地人口中使用普遍,而外来人口受闽南方言的影响小一些。“语言期望”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一个是国家层面,即政府对国民的语言期望,体现在国家的语言规划之中;一个是公民层面,即公民自身的语言期望,体现在公民对自己后代的语言要求和培养上。家长对孩子的语言期望将直接影响孩子的语言选择。所以,厦门市思明区或湖里区由于外地家长较多,对闽南文化的认同度也比翔安区,海沧区和集美区要低。
  3.闽南方言课程小学阶段缺乏相应师资,中学阶段开课难。方言进校园这一举措切实产生作用。调查走访的28所中小学有15所开设方言课程,其中大多数未开设方言课程的多为中学。在与中学教师交流访谈的过程中发现,未开设方言课程的主要原因是中学生课业繁重,课余时间较少,但是大部分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均表现出学习闽南方言的强烈意愿。目前,未开设闽南语课程的学校也均致力于方言文化的推广上,但还未进入到进行生活交际的层面。   而开设闽南语课程的学校中,大部分的任课教师由来自厦门的语文老师担任,缺乏专任教师。这些教师在接受访谈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他们当中大多数人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闽南语培训,也没有通过闽南语水平测试的考核,甚至大多数人对于厦门市语委办开展的《闽南语水平测试》并不了解。在了解过后,他们均对参加该项测试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促进厦门市中小学生双言共用的建议


  我们知道,语言本身具有工具性这一特点,当使用者有多种工具可选时,人们能够根据现实生活的需要做出选择,这也增添了我们语言生活的丰富性。调查结果也告诉我们,语言的文化性会直接影响人们对它的自觉延续和保护。我们从都德的《最后的一课》中能够强烈感受到语言(或方言)对民族(或族群)所营造出的归属感,具有不可忽略的意义和价值。目前,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普通话已经获得了较科学的推广。但是我们必选明白,方言一旦消失,中国地域性文化的特色也将黯然失色。因此,为了让年轻一代能够做到普通话和闽南方言并用,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的中小学生语言教学现状,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从文化意义层面加强方言传承的宣传。经过几十年推普工作的积淀,普通话已经成为我国不同种族,不同地区的民众之间相互交流的重要工具。但是,国家推广普通话并非要取代方言,更不是要消灭方言。闽南方言作为中国古汉语的活化石,承载的是闽南地域的文化,是闽南人的乡情。闽南方言的乡音也能够唤起海峡两岸的文化认同感,更能加深我们一母同胞的族群记忆。因此,闽南方言的学习和传承,不仅仅是语言学习,更是认同祖先流传下来的文化习俗。
  然而,目前仍有许多来自非闽南地区的家长对闽南方言的作用尚未有正确的认识,甚至担心孩子学习闽南方言会影响普通话的发音甚至是英语的学习。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根据研究发现,闽南方言的社会母语经验非但不会影响到孩子的英语学习,反而能够增强学生的语音意识,加快二语词汇习得的速度。而对于普通话的发音,因为年轻一代是先学习普通话再学习方言,那么方言的发音对普通话的影响甚微。
  2.《闽南话水平测试》充分发挥作用。早在2009年厦门市教育局就曾召开“认真做好闽南方言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的大会,鼓励学生在家中或校外使用闽南方言交流。2016年,厦门市开展首期闽南话水平测试。220名考生将在两天内分批接受测试。这也是全国首个闽南话水平测试。厦门市将在今后继续开放面对社会大众的闽南话测试,届时任何地区的人士均可报名参加。可见,政府部门已经认识到要让年轻一代热爱并使用方言,才能够保护丰富多彩的闽南文化。
  根据前期调查,目前大多数小学的闽南语教师是由语文老师担任,缺乏专任教师。授课教师应经过闽南语专业课程的培训,通过《闽南话水平测试》,使用专业的教材。課程的考核方式可以引进《闽南话水平测试》。通过测试的学生颁发相应的等级证书。我们还应该加强在高等院校和高职院校中通过《闽南话水平测试》选拔能够担任闽南语专任教师的人才。一是可以增加闽南语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同度,二是可以为来自闽南农村地区的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学校的方言教育应按区域化推进,以培养方言情感为主要目标。中小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场所,对学生的语言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大多数厦门地区中小学的师生普通话能力都相对稳定,倒是缺乏闽南方言使用的氛围,因此有必要在厦门各区开展闽南方言相关的文化活动。而厦门各区学生的双言水平程度不一。例如,厦门本岛的思明区和湖里区,外来人口比例大,学生能够实现双言交流所占的比例较少,可相应增加闽南语文化活动的开展。而对于翔安区,集美区和海沧区,中小学生基本能够做到普通话和闽南方言自动切换,可相应减少闽南语课程的课时。
  校园内除了定期举办与闽南方言相关的文化活动外,还可以参考多方面因素,制定适合本校的闽南方言课程,课程设置可以根据学下自身情况设置为校本课程或兴趣小组,课时安排以每周一课时为宜。但是,仅仅通过学校开设的方言课程来掌握并流利使用方言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学校开设的方言课程受到课时量少,授课内容少,间隔时间长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而方言本身源于生活,更应该在生活环境或私人场合使用。所以,方言教育阵地应以家庭和社会为主,但是学校可以通过定期组织乡土文化艺术活动唤起家长和学生对方言学习的重视和热情,培养人们对本地方言的认同感。
  4.营造日常生活中宽松的语言文化学习环境。新时期以来,厦门地区双言生活的现象已经基本形成。但是要真正实现中小学生双言和谐发展,除了需要家长的配合和学校的重视,还必须构建一个和谐良好的社会语言文化学习环境。通过各宣传媒介的正确导向,例如开拍闽南方言电视剧,创作闽南语流行歌曲,制作闽南语动漫和闽南语学习APP,提升闽南方言的社会地位和闽南方言学习的趣味性,促进中小学生对闽南方言和闽南文化的认识,营造良好和谐的双言氛围。
  参考文献:
  [1]王立.语言期望与中小学生的语言成长[J].语言文字应用,2008 (4).
  [2]苏恩.方言的社会母语经验对二语词汇习得的影响[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5(6).
  [3]苏恩.双言对学习者二语词汇通达能力的影响——以闽-普双言为例[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7(4).
  [4]陈燕玲,林华东.闽南方言的现状与未来[J].东南学术,2011(4).
其他文献
【摘要】以读促写,又被称之为读写结合教学方法,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能够满足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的需求,帮助学生摆脱“阅读兴趣不高”“写作无从下笔”的尴尬,帮助学生认清读与写的关系,促使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得到培养。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工具,它具有加强的发散性和层次性,因此将其合理地运用到读写结合教学中,能够实现“读”、“写”不分家,最终实现英语素养的提升。笔者概述了思维导图绘制的原则,并结合教学实践
【摘要】英语作为各地区初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其教学方式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有着很大的关系,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学生已经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完成英语学习任务的完成,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需要作出非常大的创新改革,而其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有效性就是影响学生英语成绩的重要环节之一。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互动;有效性  【作者简介】陈海燕(1979.04-),女,汉族,
【摘要】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学生掌握英语单词的多寡直接影响到他们是否能把英语给学好。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不熟悉的单词,这对他们阅读的流畅性来说造成了一个不小的障碍,不仅会影响他们的阅读速度而且也会让他们在对原文的理解上出现偏差。是否能够克服学生英语阅读中的词汇障碍是初中英语教师能否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关键。本文在调查研究初中英语教学当中教师扫除学生阅读学习词汇障碍的基础上,探
【摘要】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实施者与实施对象均是人,因此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讨论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必然环节。其中师生关系是其核心,它会决定教学目标、课堂开展的进程和最终的教学结果。因此,要对当前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并探讨合理有效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教学过程;师生关系;英语课堂  【作者简介】李雨霏(1994.07-),女,汉族,黑龙江巴彦人,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
【摘要】小学时期是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活跃思维,掌握基础知识最关键的时刻。教师需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逐渐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积极完成阶段性成长任务。目前,英语学习已经是学生必学课程,对于小学生而言也是非常有趣的。但是随着学习难度的加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逐渐降低。英语学习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提升学习能力,教师需要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是进行教学,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的一次磨课过程,较为详尽地分析了这节课前后两次不同的教学过程,得出自己的一点感悟。  【关键词】教研课;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案例评析  【作者简介】姜燕军,女,汉族,浙江江山人,浙江省江山实验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英语。一、背景分析  刚开学,英语组就排教研课,让我和另外一老师各上一节有关拓展型教学的教研课,原因是我们有一个省里的拓展型教学的课题。那么,就上季节吧
【摘要】伴随当今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教育智能化的逐步推进,互联网的信息智能英语教育逐步成了教学发展的大趋势。处于新媒体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应该应用新的教学手段,优化初中英语教学方式,打造初中英语教学中主动学习和课下管理的平台,将当今新媒体技术和英语学科教学相互融合,建立很好地教学方针机制,推进教师与学生的发展、成长,提升初中英语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初中英语;教学模式  【作者简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教育专家、教育理论者提出了各种用来指导英语课程改革实践活动的教学理论,其中就包括同伴互助理念。基于此,本文以小学英语教学为例,探究同伴互助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提高农村英语学习水平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英语;同伴互助;农村教学  【作者简介】杨春香,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瑶岗仙小学。  目前,农村英语教学问题重重:教师教学任务重,一个教师往往包校教学
【摘要】试卷讲评一直以来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也鲜有人对讲评的高效性进行思考探索。本文结合高中英语教学实际,对试卷讲评方法进行探索。强调知识点的针对性讲评,同时重视学生在讲评过程中的中心地位。  【关键词】针对性;学生中心;高频错误  【作者简介】丰君健,银川市第二中学。  考试是学校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方式,考试的目的一方面是对教师的前一个阶段的教学进行检测,另一方面是对学生前一个阶段的学习进行检测。
【摘要】核心素养是在不断地学习的过程中慢慢积累形成的,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单元为整体,对教材进行深入的了解,确定每个单元的主题,并且在主题教学中发展小学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为小学生学好英语打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  【作者简介】张云鹤,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