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双师型”教师的成长之路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ong_jon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7/08C-0069-04
  1992年,朱盛婷老师的教学生涯拉开帷幕。她留校任教,担任宜兴中等专业学校财会专业基础课程及技能指导教师。她潜心研究教学理论,不断在实践中创新教学方法,为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市级、省级珠算能手。朱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深受业内人士的好评,先后被评为中国珠算协会“优秀教练师”、江苏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无锡市先进会计工作者、无锡市教学能手、宜兴市教书育人标兵、宜兴市教科研先进个人等,在宜兴中专的发展历程中竖起了一面旗帜。朱老师如何实现从学生到老师的成功转变,勇挑珠算技能项目团队的大梁,在各级别的技能竞赛中指导学生勇夺桂冠呢?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和朱老师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对话。
  蔡萍:历年来,宜兴中专珠算团队在江苏省拥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尤其是朱老师您指导的选手,连续多年获得宜兴市、无锡市、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冠军,多次在江苏省珠算技术比赛中获团体一、二等奖,请问您是如何实现从选手到教练角色的转换,创造出这样优异成绩的呢?
  朱盛婷:“珠算”项目的教学特色很鲜明——速度,精准为胜。而它的教学意义不仅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实际运算能力,更重要的是,珠算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挖掘自我潜能,传承珠算文化。我在长期训练中摸索出了一套精选“苗子”的方法:凡是愿意学、反应快、动作灵敏、接受能力好、竞争意识强的学生,我都会用心去挖掘,去吸纳,去培养。我尤其注重培养选手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刚毅柔韧的品格,用自身的行动和往届选手的成绩来鼓励每一批新选手,让他们从心里热爱训练,继而化为自觉行动。当然会有一些选手因吃不了苦而退出了技能训练,而那些能坚持下来的,大多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我在学生时代的珠算训练过程中,摸索出了“手指操训练法”“音乐训练法”“定时定量法”等训练方法,应用于珠算教学中,之后又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研究出了“游戏式比赛法”“个性辅导法”等一系列创造性教学方法,有效激发了学生兴趣。在旁人眼里,我们团队师生的拨打速度已经让人赞不绝口,但我觉得还有提高与加快的训练空间,于是尝试改变训练方式,在加减算和传票算上利用了提前进位,在乘算上利用二和五的“一口清”,同时加强选手对心算、混合算的训练……几经尝试,成效明显。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熟能生巧”是珠算训练的不二法宝,为了挤出充足的时间多练、熟练,每天的课余休息时间就是珠算团队的训练时间,甚至周末、假期,我们依然奋斗在训练室,与算盘为伍。
  而我自己,也从未放下珠算技能,始终坚持和学生共进退,连续参加了江苏省、无锡市十几年的珠算比赛,其中1995年获得江苏省第15届珠算技术比赛加减算一等奖并打破省纪录,2000年获得无锡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操作技能竞赛财会项目一等奖,2008年获得无锡市职业教育专業技能竞赛珠算项目教师组一等奖,2009年、2012年、2015年、2018年连续四次夺得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财经商贸类(珠算、点钞、手工账务处理)项目教师组金牌。
  蔡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朱盛婷”三个字已经成为宜兴中专会计专业技能教学的代名词,甚至已经成为全省职业教育珠算界无可撼动的定海神针。您从青年教师一路成长至今,挥洒的汗水滋养了美丽的校园,那么在繁杂的技能训练工作之余,您是否还有精力担任班主任工作呢?
  朱盛婷: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不做班主任的教师不是完整的教师。”我觉得非常有道理。我从2000年9月1日担任班主任的那天起,至今从未间断,始终在尽心尽力地为管理好班级而努力工作。
  首先,严抓学生思想工作。我一直把思想工作置于班级工作的首要位置来抓。特别是新生,对会计专业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班主任要及时强化新生专业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对专业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清晰,对学习目标和方向更加明确,感受到专业学习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同时在班内积极开展“理想教育”“感恩教育”“养成教育”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找到目标理想,挖掘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的斗志。
  其次,用爱心感染学生。关心学生就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既关心他们的生活,又关心他们的健康,还要关心他们是否懂得学习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关心他们是否懂得怎样做人。只有给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才会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
  第三,重视培养班干部。作为班主任,要做的工作多而繁杂,如果不能建立一个良好的班团组织,各项工作就很难顺利地开展下去。每个新学期的开始,我都会花很大的心思培养班级的骨干力量,让学生去管理学生。这样不仅班主任轻松,还锻炼了班干部的组织能力。班内的工作形成了程序化和制度化,各项工作就更能顺利开展。
  第四,不能忽视后进生的转化。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后进生更需要老师的帮助和鼓励。我先深入调查,了解他们成为后进生的原因,因材施教,对他们真诚相待、耐心相帮。我也注重对后进生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种种心理担忧。同时,我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后进生表现自身优点和长处,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数十年来,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尝尽了作为班主任的各种酸甜苦辣。然而,付出才有回报,我带的班级卫生、纪律、考证等各项考核基本上每月位居系部前列。之前带的联五091会计班,被评为“无锡市先进学生集体”、宜兴市“五有”团支部,我个人也被评为“宜兴市优秀班主任”;现在带的联五141会计班,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班集体”“联院优秀班集体”“宜兴市优秀班集体”。
  蔡萍:2018年是宜兴中专的“科研提升年”,学校提出这样的口号:从实践走向研究,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师者走向专家,请问您是如何逐步提升个人的科研能力的呢?
  朱盛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职业学校要培养一批师德高尚、教学业务精湛、科研能力强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科研水平是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需要。“研而不教则空,教而不研则浅”。学校浓厚的教育研究氛围,使我自觉投入到科研队伍里,努力实践,积极探索。   在日常教学及班级管理中,每一点,每一滴,我都格外用心,特别注意积累和总结,由此我写出了《怎样才能打好算盘》等多篇专业教学论文以及《谈职业学校新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等多篇德育论文。其中《怎样才能打好算盘》在江苏省职业中学财会专业论文评比中获得二等奖。
  教育研究是教师的必备素养,也是教师成长的有效载体和手段。我申报主持了宜兴市级立项课题“中职会计技能实训项目的实践研究”,在改革中构建,在传承中创新。以此课题研究为契机,发表了《培养优秀珠算选手的三点体会》《谈选手训练与比赛的心理成因与对策》《“体验教学法”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思考》等多篇论文。除此之外,我还主编了江苏省国示范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系列教材《会计基本技能实训》,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并投入广大职业院校使用,而且成功申报“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这是对我多年珠算教学经验的最大认可与推广。
  2018年是宜兴中专的“科研提升年”。我正着手于申报无锡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课题。我认为专业教师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关注教育理论,结合教学实践,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从而树立专业自信,最终实现自身从“经验型教师”到“研究型教师”的蜕变。
  蔡萍:我国职业教育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问题,请问朱老师您对“双师型”教师是如何看待的呢?
  朱盛婷:20世纪80年代末,我考入梦寐以求的中专,学习炙手可热的会计,当时是无比自豪的。当我以金牌技能选手踏入教师殿堂,便意识到我的学历没有任何优势,更没有系统学过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教学理论。为此,在教好书、育好人的同时,我非常注重知识的更新和完善,注重学历的提升。我先后两次参加成人高考,从一名中专生成为苏州大学的专科生,又从专科生成为扬州大学的本科生,还拿到了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用友软件应用基础等多方面的资格证书,目前是高级讲师、无锡市教学能手。
  然而,这些只是满足了“双职称”的条件,更重要的是具备“双素质”,就是教师在熟练掌握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还应具备实践教学能力,尤其是到企业实践的经历和经验。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提升教师的感性认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有利于教师成功地将教学理论与实践操作相互结合。每个暑假我都会下企业锻炼,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工艺流程等,更重要的是熟练掌握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与流程,尽可能到各个岗位轮流实习,以便清楚各个岗位的工作流程,加以总结并做到如实传授。这些实践经验的积累,对我的财会实务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当专业教师具备了成功地将教学理论与实践操作相互结合的能力,就必须积极参加各类赛教活动。只有通过赛教活动才能促进专业教师的业务发展,探索自主高效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编写的课例《会计制单技能实训》、设计的教案《库存现金收付业务的处理》分别获得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家级726项目研究成果评审一等奖、二等奖。参与设计的《手工点钞》实训课获得无锡市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一等奖、江苏省信息化教学设计三等奖。参加了这些比赛,我切实感受到自身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从而达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研的目的。
  基于我多年在珠算教学方面的研究,2012年9月我被聘为江苏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项目财经专业技术专家,主持《会计基本技能实训》教材的编写,参与资源库的建设,并且于2014年6月担任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能力提升活动会计专业讲师;2015年8月在江苏省珠算协会秘书长的引荐下,也为了我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珠算的继承与发扬,有幸参与了江苏省小学数学珠心算教育实验工作,主讲了珠算加减法指法与技能训练,得到了省厅专家及全省120多位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认可;2017年6月接受无锡市珠算协会以及无锡市教育局高职处的邀请,我担任了无锡市职业院校财经商贸类珠算教师培训班的讲师,讲授珠算课堂教学与基本训练方法,和参培教师交流在珠算教学方面的工作实践经验和方法。
  在我看来,“双师型”教师具备“双资格”,这是硬条件,但更重要的是具备“双素质”的软条件,也就是除了具备一定的理论教学能力外,在实践教学上也应具备专业性,兼具理论与实践双重能力。
  蔡萍:朱老师具有先进的教学理论、丰富的教学经验、独特的教学风格、显著的教学成效、丰硕的教科研成果,您是当之无愧的名师。那么作为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如何引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呢?
  朱盛婷:之所以成立名師工作室,是为了给会计专业教师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构建学习共同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从而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名师工作室“引领”是关键,“引领”主要是思想引领、理念引领,要把先进的教学思想、理念植根于心中。而这一切都需要依靠丰富多样的活动来实现,为此我们开展了阅读交流、听课评课、论文撰写、课题研究、专家指导等多种活动。
  首先,没有阅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没有专业阅读,就无法造就真正的教师。除常年阅读会计专业杂志,工作室的成员还阅读教学理论、税收改革之类的书籍。每学期写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读书笔记,参加阅读交流会。阅读中,成员的理论素养得到滋养,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众所周知,听课评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是教师互相学习、切磋教艺、研究教学的重要措施。工作室成员每学期听课达到20节,从而吸收大量的教学经验和先进的教改信息,在执教中运用。如此循环反复,成员的教学业务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信息化时代,青年教师应该向科研型、学者型的方向发展,撰写论文能加速这一发展的进程。撰写论文的过程,就是教学业务水平、理论研究水平和写作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就是从经验型“教书匠”向研究型专家转化的过程。近几年,我们工作室研究氛围浓郁,成员不断有文字见诸省级以上教学杂志。
  课题研究是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探索教育客观规律的过程,也是通过认识教育规律来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工作室成员紧密凝聚,共同研究,集大家之智慧完成了“中职会计技能实训项目的实践研究”市级立项课题。目前工作室正着手申报无锡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课题。
  工作室每年举行多次专家指导活动,例如邀请省内技能大赛金牌教练来现场指导,调整会计实务、传票翻打、手工点钞的技能训练方法;邀请税务师事务所专家来开坛设讲,解读营改增新政策,使青年教师面对面地领会专家的智慧,通过与专家的对话加快专业成长的步伐。
  回顾朱盛婷老师一路走来的历程,她完成了多个“转变”:从稚嫩的学生转变为令兄弟院校同行称赞的名教练;从一个普通的中专生转变为手持学士学位的本科生;从懵懵懂懂的一线教师转变为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从默默无闻的技能指导老师转变为潜心科研的财经专业技术专家。朱老师强大的专注力、计划性和执行力,使她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开拓了一片又一片教学新领域。她勇挑重担、主动创新、孜孜不倦的精神,伴随着一届届学生的成才,也激励、引领着青年教师及同行。
  责任编辑:章跃一
其他文献
摘要:江苏省泰州中学从学校教育哲学和实际需求出发,以“学习体验”为切入点,数学学科率先突破,理科、文科、体育、艺术学习体验中心跟进,有序建设了一批课程基地。丰富的基地资源为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保障,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学校向着高品质的方向不断前进提供动力。  关键词:学习体验;课程基地;体用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
在信息社会,广播、报纸、电视和网络已经成为高中生学习知识、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网络支撑下的微博、微信等新媒介技术让每个人都能成为媒介信息的报道者。但是媒介在提供给学生丰富多彩的信息之余,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决定了他们在媒介信息的洪流中能否正确解读和判断各类媒介信息,去伪存真汲取对自己有效的信息。  一、高中生媒介素养问卷设计及样本分布  为了正确把握高中学生的媒介素养
摘要: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2012年年会代表们认为:面对体制改革的趋势,行政主管部门既要考虑政策的顺利执行又要充分考虑各类期刊的自身特点,切忌一刀切的做法;各刊物也应该完成从注重学术质量、社会效益向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转变,以顺应改革的趋势,达成期刊的健康稳步发展。  关键词: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年会综述;学术原创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
摘要:全球素养已成为世界基础教育风向标,培养学生的思维力逐渐成为教育的一个重心,儿童电影哲学课与全球素养有着密切关联。本文从目标、内容、流程、策略等方面,证明儿童电影哲学课的实施,一贯以发展全球素养内核要义为根本目标。在实施的效果上,也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全球素养。  关键词:全球素养;儿童电影;儿童哲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12B-0039
摘要:奇瑞捷豹路虎中英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有效推进和深入开展让企业文化同步跟进,并与职校校园文化深度融合。校、企文化融合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英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文化嫁接;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5)06-0062-02  企业文化特别是优秀企业文化代
摘要:金湖中专沈萍进行职教研究着眼地方经济特点,关注百姓生活,贴近学校专业群建设,心系学生发展,取得职业科研与职业教学双丰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职教科研风格。  关键词:职教科研;地方经济;专业群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12C-0041-03  沈萍,江苏省金湖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淮安市电子电工专业学科带头人,江苏省第五期“333高
摘要:当前中高职语文教学走向平庸化,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相对于市场需求和环境变化,语文教学的绝对平庸化;二是与专业学科对比,相对平庸。从实践角度,中高职语文教学防范平庸,摆脱烦恼,战略层面上政策设计者和学校领导、教师要真正懂得语文教学的意义与价值;战术层面,一线教师要围绕大纲教材,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堂實践形成语文学科品牌;“道”的层面,以“为学生终身发展铺就基础”为导向,想学生
摘要:在中职化学学科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应实施“五宜”,做到“四忌”。化微观为宏观,化无形为有形,化繁杂为简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职;化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1C-0022-04  当今社会,现代信息技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态势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变革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教学内容:  1.以《莫高窟》为例,指导学生编写段落提纲,知道什么是段落提纲,学会如何编写提纲。  2.学生实践运用:编写《莫高窟》《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3篇课文的段落提纲。  3.结合实践过程,揣摩编写段落提纲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学习编写段落提纲  1.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读了第五单元课文,知道这一单元是一组描写祖国风景名胜的文章。谁来带我们回顾一下这单元课文的课题
摘要:民国时期社会全方位的变革给家庭教育带来了思想冲击,家庭教育实践也逐步发生实质性变革。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逐步趋向系统化、制度化、现代化、科学化,而在这变革过程中始终指向的一个中心便是新国民民族意识的塑造和保护,这一指向推动着民主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民国时期家庭教育引入了国家观念的新理念,确定了养成国民性的新目标,构建了爱己、爱人、爱国家的新内容,探寻了民主教育的新方法。  关键词:家庭教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