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科书中体悟数学之“趣”——以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来源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0701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数学的认识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当学生发现学习数学的趣味时,就会有效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优美的情境,创造的过程,数学之用,数学的思想、观念和精神,数学的结构与语言都能够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之趣。
其他文献
<正>一、引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下面简称为《课程标准》)把英语文学名著作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列入了欣赏类选修课程。将英语文学名著引入课堂教学,得到了很多专家和学者的认可,一些一线教师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课堂研究。例如,程岚通过开展“文学圈(Literature Circles)”活动,
期刊
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五十华诞之际,笔者回顾了与《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相识、相知的过程,内心充满感激之情。《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给予笔者教育教学新的启迪,也为笔者的教学、科研指明方向。
本文探讨了数学文化是什么、有怎样的性质和数学文化的结构这三个问题。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数学也是一个独立的文化体系,二者互相协调可以同时成立。论述了数学文化具有数学教育性质。举例说明数学文化的一种开放的归纳的结构模式;提出并且阐述了数学文化的另一种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基本要素的结构体系,这是一种封闭的演绎的结构模式。数学文化的这两种结构模式是互补的,运用这两种模式的结合,可以使我们对数
<正>1999年,封面设计变化较大,主要突出利用电子计算机构图并呈现数学内容。从第1期起,每期从48页增加到64页,定价调整为3.80元,是全国第一家扩版的中学数学类杂志。“课例点评”栏目全年进行了六次课例大家评活动,展现了课例点评的另一种形式,全国各地有众多读者参加。2000年,封面设计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各期主图突出数学与现实社会的结合,其中第7-12期呈现数学抽象的思想。可以说,2000年的封
期刊
网络爬虫行为目前已进入刑法视野,而爬虫技术的不当使用也会损害到公民的权利。公民个人信息具有其特殊性,在经过大数据处理后可用性极高,传播能力极强,会给其他犯罪提供便利,必须要谨慎对待。符合协议的多次爬虫目前不存在形式违法性,所以现有的法律法规很难针对性地进行规制,但其具有的实质违法性不可忽视,出于防患于未然的需要,有必进行入罪的思考。大数据爬虫行为入罪具有理论正当性和现实可能性。现有的刑法分则并不需
以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目标,以“四个理解”为着力点,从基于学生的思维特点,利用根式定义发现根式性质的两种途径;关注学生的提问,引发对指数由整数向有理数扩充的思考等七个方面来谈如何从高观点下审视、在细节处着力做好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教学。
本文从一道典型例题出发,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发现、创新的过程,主要解决函数中双变量的“任意性”和“存在性”问题。使学生加深对函数中双变量的“任意性”和“存在性”问题的理解,获得“以退为进”的解题策略,从创新的视角提升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育其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