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材简析
《奇怪的大石头》是课标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从小矢志不渝的感人故事,表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本文脉络清晰,首先介绍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质学家,接着讲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然后讲向师长请教和去英国留学,逐渐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最后讲回家乡进一步考察,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在写法上,本文通过对话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发现他善于思考、提问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会写14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等20个词语。
2、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教师指导下读懂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领会作者通过对话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的方法。
4、感受并学习李四光勤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感受李四光勤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品质。
教学难点:领会李四光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知道作者是抓住这两点把内容写具体的。
四、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简介人物导入
1、检查(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信息的情况。
2、归纳学生所收集的信息;教师简介李四光。李四光:蒙古族,祖籍湖北黄冈。1919年获英国伯明翰大学硕士学位,1927年获博士学位。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等职。李四光是中国地质学会创始人之一,依据他的研究成果,我国先后找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中国因此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
正如同学们所谈的,我们被李四光爷爷的巨大成就深深折服。在我们感叹的同时不禁会问,李四光爷爷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呢?换句话说,在他身上具有怎样的品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奇怪的大石头》,以此走近李四光,了解他、学习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新词,反复认读;读通课文。
2、学习生字。
(1)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2)出示生字(会认6个字,会写14个字)及新词,自主学习,互动纠错。(读音注意藏、坑、域、遗;字形注意藏、卧、旅、考、遗、纪等)
(3)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中你可以发现“( )的李四光”。
(三)精读课文,探究思考
1、问题引入。同学们发现李四光小时候是个爱提问爱思考的孩子,请同学们探究思考他到底提了什么问题。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来。
2、讨论、交流。
3、引导探究。同学们找到了李四光提出的好多问题,说明他真是个爱思考的小孩!好,我们来看看他心里究竟有哪些疑惑: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幻灯片1)
学生思考:这个问题提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教师小结:李四光通过捉迷藏对大石头产生了疑问,而其他小伙伴没有产生疑问。说明李四光比别人善于观察。善于观察就要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发现别人没有注意的事物。很多科学家都是善于观察的人,他们不懂就问,这是很好的学习态度。李四光心中产生了疑惑,才推动他不停地去去寻找答案。
引导分角色朗读。谁能把李四光内心的疑惑和老师的回答读出来?
“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幻灯片2)
引导思考:这句话是老师说的,老师的语气应该是怎样的?(学生继续分角色朗读)
从这句话发现了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学生思考,答问)
继续探究:老师没有正面回答李四光的问题,所以李四光又问了一个问题。
“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幻灯片3)
这个问题提得好不好,好在哪里?(学生思考,答问)
有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哪位同学代替老师回答他?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幻灯片4)
从李四光的老师回答的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从哪里看出来?(学生答问)
用什么语气把老师的不确定表达出来呢?谁来读?(学生读句子)
听着老师的回答,李四光又问了一个问题。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下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出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幻灯片5)
这个问题提得好吗?好在哪里?
老师怎么回答呢?谁来做老师?
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男同学读李四光的话,女同学读老师的话。谁愿意读旁白?(朗读课文第2-8自然段)
4、进一步领会,加深感悟。同学们读了这一课的对话,有没有发现和前面课文的对话有些不一样?(连续对话,以引号分自然段表示,中间不再说明是谁与谁)同学们都很善于发现,连文章的特殊表达方式也发现了。这样的对话不仅清晰而且很简洁。以后我们在作文中写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这么写。
老师被问住了,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同学们想一想他会怎么问爸爸,爸爸又会怎么回答?同学们在下面演一演,问爸爸的话可以参照李四光问老师的话来提问,再想象一下爸爸是怎么说不清楚的。(学生表演)
李四光解决了疑惑没有?是怎样解决的?请仔细阅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小时候的疑惑解决了。他去英国学习地质学,明白了冰川可以推动巨石。)
问题解决了吗?他明白了家乡的石头是从哪儿来的了吗?
(直到他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那块石头,才弄明白家乡的那块石头是从秦岭来的,小时个的疑惑才终于解决了。)
李四光是怎样考察的?你想象一下他考察时做了些什么。
(四)延伸课堂,升华认识
李四光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放幻灯片,打出李四光的照片)看,李四光爷爷来了,你们想对他说些什么?(幻灯片6)
小结: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勤于动脑,将来也像李四光那么有出息。
(五)书写练习
李四光爷爷想看看304班同学的漂亮的字,露一手给他看。学生练习书写。(注意指导容易写错的字:藏、卧、旅、考遗、纪等)
《奇怪的大石头》是课标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从小矢志不渝的感人故事,表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本文脉络清晰,首先介绍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质学家,接着讲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然后讲向师长请教和去英国留学,逐渐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最后讲回家乡进一步考察,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在写法上,本文通过对话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发现他善于思考、提问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会写14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等20个词语。
2、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教师指导下读懂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领会作者通过对话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的方法。
4、感受并学习李四光勤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感受李四光勤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品质。
教学难点:领会李四光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知道作者是抓住这两点把内容写具体的。
四、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简介人物导入
1、检查(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信息的情况。
2、归纳学生所收集的信息;教师简介李四光。李四光:蒙古族,祖籍湖北黄冈。1919年获英国伯明翰大学硕士学位,1927年获博士学位。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等职。李四光是中国地质学会创始人之一,依据他的研究成果,我国先后找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中国因此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
正如同学们所谈的,我们被李四光爷爷的巨大成就深深折服。在我们感叹的同时不禁会问,李四光爷爷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呢?换句话说,在他身上具有怎样的品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奇怪的大石头》,以此走近李四光,了解他、学习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新词,反复认读;读通课文。
2、学习生字。
(1)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2)出示生字(会认6个字,会写14个字)及新词,自主学习,互动纠错。(读音注意藏、坑、域、遗;字形注意藏、卧、旅、考、遗、纪等)
(3)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中你可以发现“( )的李四光”。
(三)精读课文,探究思考
1、问题引入。同学们发现李四光小时候是个爱提问爱思考的孩子,请同学们探究思考他到底提了什么问题。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来。
2、讨论、交流。
3、引导探究。同学们找到了李四光提出的好多问题,说明他真是个爱思考的小孩!好,我们来看看他心里究竟有哪些疑惑: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幻灯片1)
学生思考:这个问题提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教师小结:李四光通过捉迷藏对大石头产生了疑问,而其他小伙伴没有产生疑问。说明李四光比别人善于观察。善于观察就要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发现别人没有注意的事物。很多科学家都是善于观察的人,他们不懂就问,这是很好的学习态度。李四光心中产生了疑惑,才推动他不停地去去寻找答案。
引导分角色朗读。谁能把李四光内心的疑惑和老师的回答读出来?
“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幻灯片2)
引导思考:这句话是老师说的,老师的语气应该是怎样的?(学生继续分角色朗读)
从这句话发现了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学生思考,答问)
继续探究:老师没有正面回答李四光的问题,所以李四光又问了一个问题。
“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幻灯片3)
这个问题提得好不好,好在哪里?(学生思考,答问)
有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哪位同学代替老师回答他?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幻灯片4)
从李四光的老师回答的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从哪里看出来?(学生答问)
用什么语气把老师的不确定表达出来呢?谁来读?(学生读句子)
听着老师的回答,李四光又问了一个问题。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下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出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幻灯片5)
这个问题提得好吗?好在哪里?
老师怎么回答呢?谁来做老师?
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男同学读李四光的话,女同学读老师的话。谁愿意读旁白?(朗读课文第2-8自然段)
4、进一步领会,加深感悟。同学们读了这一课的对话,有没有发现和前面课文的对话有些不一样?(连续对话,以引号分自然段表示,中间不再说明是谁与谁)同学们都很善于发现,连文章的特殊表达方式也发现了。这样的对话不仅清晰而且很简洁。以后我们在作文中写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这么写。
老师被问住了,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同学们想一想他会怎么问爸爸,爸爸又会怎么回答?同学们在下面演一演,问爸爸的话可以参照李四光问老师的话来提问,再想象一下爸爸是怎么说不清楚的。(学生表演)
李四光解决了疑惑没有?是怎样解决的?请仔细阅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小时候的疑惑解决了。他去英国学习地质学,明白了冰川可以推动巨石。)
问题解决了吗?他明白了家乡的石头是从哪儿来的了吗?
(直到他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那块石头,才弄明白家乡的那块石头是从秦岭来的,小时个的疑惑才终于解决了。)
李四光是怎样考察的?你想象一下他考察时做了些什么。
(四)延伸课堂,升华认识
李四光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放幻灯片,打出李四光的照片)看,李四光爷爷来了,你们想对他说些什么?(幻灯片6)
小结: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勤于动脑,将来也像李四光那么有出息。
(五)书写练习
李四光爷爷想看看304班同学的漂亮的字,露一手给他看。学生练习书写。(注意指导容易写错的字:藏、卧、旅、考遗、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