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kanhaow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试用的各种新教材虽然增加了一些化学史知识,但给人的感觉是:化学史知识好像是“味精”.在实际教学中,化学史知识常常被轻描淡写,甚至被打入“冷宫”,其应有的价值与功能没能充分发挥.
  鉴于此,本文试对化学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如何开展化学史教育进行初步的探索.
  一、介绍部分化学家的生平业绩,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格
  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介绍科学家生平及其重大成就,以及对世界文明史的贡献;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绩.在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灿烂文明的同时,也可激发其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从而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观点.
  在诺贝尔、邓稼先、居里夫人、候德榜、门捷列夫等科学家身上,体现了科学探索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完美结合.进行德育教育,也是化学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运用化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
  化学史不仅包含着科学家的天才智慧,更为感人的是科学家们严格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追求真理的精神,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和态度的极好典范.
  例如,在讲氧气时,我介绍燃素学说是怎样提出的,这个错误的理论为什么能得到当时许多科学家承认,普利斯特利却没有发现真理?而拉瓦锡怎样利用氧气的发现推翻燃素学说,提出燃烧的氧化学说的?这一曲折过程包含着深刻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使学生从前人的失败中得到教训,从胜利中得到启发,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是很有启迪作用的.
  三、利用科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崇高品
  质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榜样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促进学生进步.
  例如,我利用化学课向学生介绍居里夫妇历经45个月的艰辛,终于从数吨沥青铀矿渣中成功地提炼出0.1克氯化镭的光辉业绩,以及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潜心研究制碱技术,打破了当时帝国主义对制碱技术的垄断,于1926年生产出的“红三角”牌纯碱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质奖.他成功地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扬了中国人的志气.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具有创造革新和不怕困难挫折的精神.这无疑会使学生受到百折不挠、大胆创新等科学态度的熏陶和教育,激励学生热爱祖国,树立为国争光的远大理想.
  四、运用化学史实,积极创设探究情景
  在情景设置的氛围下,教师带领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研究”问题,使学生能够保持一种对新奇事物的兴奋感.
  例如,在讲“活泼金属能够跟酸起置换反应而放出氢气”时,可以结合当初许多化学家的误解,即活泼金属是“氢的化合物”,及他们当时为什么会有这种误解,后来又是怎样得到纠正的,用什么样的实验才能检验出活泼金属究竟是化合物还是元素等来分析.
  通过这些问题就会使学生自然地把自己摆在化学发展的进程之中,缩短同知识间的距离,并同先辈的化学家“一起”去主动探索.
  五、考察知识发展,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不能把教科书上的知识教得过死或过于绝对,而应当在充分论证它的正确性和绝对意义的同时,适当说明它的发展性和相对意义,使学生能够从发展的高度上去把握知识,培养科学的钻研精神和创新能力.
  例如,讲授原子结构的时候,如果能够适当联系一下人们对原子结构探索的过程,从汤姆逊的“西瓜式”,卢瑟福的“行星式”,到玻尔的“旧量子化”的原子模型,直到玻恩运用概率分布解释的电子云图像,从变动和发展的角度去阐述,这样把知识作为历史的产物来考察,从它的孕育、产生和发展的流动中进行阐述,就会活跃学生的思想,启发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六、注重化学知识运用,培养学生用科学造福人类的科
  学人道主义精神
  用科学造福人类的人道主义精神的培养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教育目标.结合化学史,联系当今世界,注重化学知识的运用,增强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同时也不能忽视化学科学发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例如,目前有些国家仍拥有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恐怖活动时有发生,给国际社会造成诸多不安全因素.
  随着化学科学的进展,来自社会意识领域和人文领域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要在化学教学中溶入伦理教育,引导学生把化学科学的运用与道德伦理等因素结合起来思考问题,引发学生在少年时代就对化学科学的伦理问题进行思考,真正培养学生用科学造福人类的人道主义精神.
  培养这种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个体,才是现代中学化学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化学史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对其终身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希望本文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迪.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如下三个目标的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特别提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要求,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因而培养学生数学兴趣,感受数学的美,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法.  一、艺术美  数学家博赫尔曾说:与其把数学看做一门学科,我几乎更喜欢把它看做一门艺术,因为数学家在理性世界指导下,所表现出的经久的创造性的活动,具有和艺术家的活动相似之处.
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必须抓住几个衔接点的教学,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能衔接自如.本文就中、小学数学教材中几个衔接点的教学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由“算术数”扩充到有理数    小学教材里的书都属于非负有理数.学生升入中学以后,首先接触到的负数,把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域,数的运算也相应地由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又引入乘方、开方运算,实现了由局部到
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等等,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因此重视对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这里仅对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及形式谈几点拙见.    一、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1.预习方法的指导.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1)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
人的创造力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个性两个方面,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  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培养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也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兴
摘要 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最主要的生产资料。种子在农业的增产、增收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种子安全,事关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大局。种子生产经营网上备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确立的一项新的主要制度,也是新形势下构建种子市场监管网络、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的主要措施。本文介绍了柳江区开展种子生产经营网上备
摘要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立足于滨州市实际情况,深入实地调研,分析在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乡村振兴;问题;对策;山东滨州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华与超越,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选择。滨州市隶属
摘要 依据问题解决模式,阐述果树标准化栽培技术的指导过程及方法,并展示了建议函的实例,以期为果树标准化栽培提供科学的参考。  关键词 果树栽培;技术指导;问题解决;建议函  问题是指造成应有状态与现有状态之间存在差距的各种影响因素[1]。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2]。问题解决有4个阶段,即发现问题—分析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现代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新课程的课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位生物教师都必须认真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做好以下几点.    一、趣味引言,引起学生注意    利用社会热点、难点
湘西自治州是湖南省重要的烟叶生产基地,烟叶种植面积约占湖南省总种植面积的1/3。主要种植模式是采用连片良田种烟一季,然后空闲,翌年继续种烟。这一模式的最大弊端是从第2年或第3年开始,烟草黑胫病、青枯病、花叶病等病害日益严重,烟叶产量锐减,烟叶质量下降,农户种烟效益不高。同时,种烟与种粮争地的矛盾在人多田少的湘西山区也十分突出。为科学合理地解决烟草病害和烟粮争地两大问题,提高烟叶和粮食两大作物的产量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学家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学习放在学习环境四大要素的首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关键,学生学习“学生自己的知识”而不是学习“为学生准备的知识”.  教学就是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进行自己的意义建构.  教学情境是指从教学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学目的而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和氛围,从而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