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酒店业是中国最早与国际接轨的行业之一。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接踵而至的国际顶级酒店登陆北京,给酒店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
在强手如云的酒店业,贵宾楼总经理王福和先生凭借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和独到的经营理念,使贵宾楼这个具有民族特色的品牌酒店脱颖而出,稳稳站住了自己的市场。执掌帅印七年,王福和先生把贵宾楼带出低谷,稳步走入了经营的黄金时代……
坐在我对面的北京贵宾楼总经理王福和,有一种独特的睿智和亲和力。与王福和先生接触,听他聊自己的工作,你能品出他对贵宾楼和手下经理人十足的信心,感受到他对酒店业透彻的了解,领略他与众不同的管理风格和领导艺术,这当中散发着浓厚的中国文化气息。
“管理”与“放权”
贵宾楼饭店在北京很有一号,想想,有几个商家能把店面开在长安街上?而且,右边不远是故宫,左边紧邻王府井的寸土寸金之地!“昔日帝王宫,今朝贵宾楼”,一句宣传语把这里的定位和金贵说得很清楚,其服务,则顺理成章地体现为“三高”:价格高、客人身份地位高、服务档次高。在一般人看来,这可不是个轻松的担子,强手如林的酒店业、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事无巨细的繁琐事物,还能“闲”得下来?但王福和就要让自己有一份“闲在”,不陷入那事必躬亲的困境。
贵宾楼接待的大型重要会议非常多, “全国政协会”、“中非总统论坛”、“大城市首脑论坛”……各国议长代表团、政府代表团平均每周都有,他说:“每次重要会议接待之前,我只是在会上把接待的性质和需求一说,下边的部门经理们就能各司其职,比着拿出自己的设计方案,想得特细,干起来根本不用你操心。”

他的 “说”,与下边的 “干”,中间的距离是用管理给填派平了。他说:“做企业,敬业不能少,但是要把企业真正带好,光靠尽心、尽力也未必能算尽职。”
你看,这就露出玄机来了,一个“带”字,是让自己脱开冗杂事物的诀窍。这就是管理问题,是用好人才,培养自觉意识、树立企业发展目标后,按部就班、气定神闲的保障。
“这企业就像个大社会,什么样的人都有,性格、品行、特长都各不相同。首先要认真地了解考察他们,然后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发掘和鼓励其特长,调整和规避其弱点,用人所长。知人,而后善用。这样,用人者用的放心,被用者干的舒心。”
他说,哪个总经理也不可能精通所有的专业,相信属下的能力,给他们发挥的空间,并且放手让他们发挥很重要。有时候领导者往往认为自己比谁都能,自己的想法人家不落实不行,而真落实了有时候效果却差强人意。就说电脑,你只会使用它,至于应该买哪个型号,换哪个软件,你并不是内行,那就放权让下属决定,他们肯定办得比你漂亮。因为经理人需要并应该体现自己的专业价值。我经常说,总经理不能干部门经理的活儿,部门经理不能干主管的活儿,否则,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职业经理人。
“管理”与“放权”,体现一个领导者的气度和领导水平。是举着“鞭子”站在经理人身后,还是站在他们前面悉心引导,让他们放手工作,是体现管理者人文精神的管理艺术。“放权”,不但可以激发经理人无穷的工作动力和创新源泉,也能使他们更加勤勉,得到更多的锻炼。
业内不少人知道,在王福和手下工作过的人,到外面都是独挡一面的精锐人才。
授人以“渔”

王福和先生一直倡导学习型企业,他要求员工要做 “主动型学习者”,要多动脑,多出思路,能够将所学融会贯通,解决实际问题。 他常以一句古语告诫下属:“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要求他们在学习知识或一项技能后,要能提出问题和建设性的意见,而不是盲目地接受和效仿。
他认为,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也不可能只从书本上学,一个“悟”字十分重要,要根据企业的特点多学习多琢磨。平时他爱看名人的自传和历史书籍,各时代名人的传记和清史他都耳熟能详,也从中悟出不少管理企业的门道。你学我的,学不像;我学别人,也学不像,作为领导者就得有自己的风格。比如毛泽东谁能学?他老人家读过的书,每本都不止一遍,所以才能够将所学用之如神。管理饭店,就是要琢磨透要干的事和用好干事的人,这是一门艺术。
他很喜欢中国的古话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给人某种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吃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而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从贵宾楼饭店的日常会议安排,就能看出这一点。王总说,“天天开会,未必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影响工作效率。我们每周只开一次业务会,内容很明确:一个是当场解决问题,另一个就是讲理念和思维创新,和大家聊想法。对于某一项具体的工作,部门经理们完全有能力解决和掌控;而我要给予他们的,是经营管理的方向和理念,是个宽泛的提示和启发,包括行业的信息、新型的管理模式,甚至有时把一个历史典故或一个新的商业案例说给他们,而在具体的细节上不指手划脚。”

“海绵文化”
事实上,王总很善于排兵布阵,他尤其注重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他的功夫用在人上,他尊重、信任、依靠手下的员工并且为他们着想。
他经常提到饭店的管理要由经验型向思维管理转变,教育经理人们要打破旧有工作管理模式,摒弃单纯依靠制度、惩戒、训教来约束员工的死板方式,多运用技巧和方法,从思想上影响人、引导人、让人心悦诚服,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企业通过营造宽松、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使员工与管理人员建立了感情,员工也自然会对企业产生感情,这样才可以促使员工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的统一。
他非常看中“人和”对企业的重要性,用他的话:“这企业天天较劲儿,谁跟谁都不和,能好吗?”
王总对企业的和谐,有着自己的概括和理解:“和谐就是员工的意识、目标,与管理者的意识、目标相一致,达到共同的认知,双方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去努力。”
管理者想的是如何把企业做大做强,员工想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提高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二者之间既矛盾又统一,对于总经理来说,找到一个对接的平台非常关键。”
王总对于员工,就像是家长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工作、生活、发展多管齐下。他要求培训部为每个部门的员工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看看他们在饭店会有什么发展,受到了怎样的培训,即使有一天离开饭店,能否在社会上有一技之长、有竞争力…… “让子女学习生存的本事,证明没有家长的时候也能养活自己,这是每个家长的愿望,也是我对员工的责任和义务。”如此朴实的语言,让我们发现了贵宾楼营造的那个“和谐的对接平台”。

在贵宾楼,出台一个决策,员工们都会奔一个目标去。员工每天关心的是,今天有没有客人投诉,今天餐饮和客房完成多少销售额了,在我们这儿工作,虽然辛苦,但是大家心里都是愉快的,没有牢骚满腹,正如员工所说,“在贵宾楼找工作,幸福指数高。”
贵宾楼的“海绵文化”,我已略有所闻,今天王总又向我做了生动的解释:“海绵具有 ‘包容’与‘柔韧’这两种特性。‘包容’,强调的是团队间、成员间的密切配合与沟通,以及在关系到企业大局利益时,所做出的忍让和个人利益的牺牲;‘柔韧’则是蕴含于管理过程中的张驰有度、恩威并施。”
“我要求我的管理团队既要讲和谐,也要讲原则。二者并不矛盾,只要方法得当,有宽广的胸怀,就会将工作做好,将矛盾化解。”
总经理的宽容谦和就像一面镜子,员工的作风自然也和睦。
贵宾楼经理人都有争做“坏人”的意识:出了问题大家绝不推三阻四,都先审视检讨自身的不足,争着往自己身上“揽”责任。这“揽”和“推”有着本质的区别,正说明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包容的关系,团结、士气、和谐也就由“揽”而生了。

把企业内部搞得顺畅和谐了,剩下的事情也都容易理顺了。听说,在职工食堂吃饭,王总坐在哪,哪就是中心。许多人围上来,大家边吃边聊,其乐融融……
贵宾楼连续七年的经营业绩令酒店业人瞩目,贵宾楼和谐的企业氛围更是在业内有名:总经理与经理人的和谐,酒店的发展目标与职工利益的和谐,经理人与经理人之间的和谐,客人与员工的和谐……
看似“大松心”的“甩手掌柜”王福和先生,亦商亦儒,的确有着与众不同的管理艺术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