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主要研究物质运行规律和基本结构,是初中教学的重要学科之一。但是由于物理知识深奥、抽象,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困难重重,难以抓住重点。因此,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需要通过物理实验,将抽象的物理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初中生,从而提高初中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学习兴趣;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0-16
作者简介:谢玉良(1972—),男,中学二级教师,专科,研究方向:物理教学。
一、初中物理实验课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每一位初中生由于家庭教育背景、思维认知能力等方面存在不同,其在学习初中物理知识时,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也存在差异性,部分初中生物理知识接受能力强,思维跳跃性强[1];而部分初中生物理知识接受能力弱,逻辑思维不严谨,对这部分初中生来说,在长时间的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由于难以掌握物理知识点,跟不上教师授课进度,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对物理的学习兴趣。面对此种情况,教师要想避免这部分初中生不落队,就需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物理实验课,通过物理实验讲解抽象晦涩的物理概念,并对物理现象进行推导,这样可以消除初中生对物理学科的抵触情绪,让初中生更好、更快地理解物理概念,进而提高物理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物理实验课,还可以提高初中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初中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物理知识有更加直观的感受,从而真正融入物理课堂中,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利用初中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对策
1.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合理使用实验演示
初中物理知识点零散,部分物理概念抽象,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难以理解,学习效率无法提升[2]。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在展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时,就需要合理使用实验演示,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加深初中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做到高效率学习。例如,物理教师讲解浮力的概念时,可以在課前准备一个生鸡蛋、一个玻璃杯、一个汤勺和适量的盐等试验器材,先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清水,放入生鸡蛋,鸡蛋下沉;然后放入适量盐,用汤勺反复搅拌,仔细观察,生鸡蛋不断漂浮起来。究其原因,盐水的密度比清水大,使生鸡蛋的浮力也变大,从而漂浮起来。
2.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有效设置悬念
由于物理现象与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初中生学习兴趣普遍较高,因此,教师在展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时,就需要重点关注初中生这一特点,把握初中生学情,合理展开物理实验教学,确保初中生在物理实验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兴致高昂的状态,进而做到全心全力地配合教师,提高物理学习质量。与此同时,教师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还需要根据教学情况,为初中生提出相关问题,让初中生在课堂上主动探究问题答案,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初中生在物理实验课堂上的积极性,还可以提高初中生的物理逻辑能力、物理思维能力以及物理判断能力,从而对物理知识点做到高效理解。
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注重生活实际的融入
众多周知,物理学是一种自然科学,主要研究物质、能量、空间等内容,与我们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要想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激发初中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就需要注重实际生活知识的融入。例如,教师在讲解初中物理“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时,此部分知识点晦涩难懂,教师就可以采用物理实验教学法,借鉴《还珠格格》中“抛绣球”这一经典片段,在课堂中为初中生组织“抛绣球”实验,让初中生在“抛绣球”过程中准确理解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
总而言之,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其直接影响到初中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展开初中物理教学时,就需要积极融入物理实验课,并将物理实验课与实际生活知识相结合,通过物理实验课激发初中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让初中生可以快速掌握物理知识点,提高物理思维能力、物理逻辑能力,并掌握物理知识的学习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苏文琦.利用初中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考试周刊,2018(30):171.
[2]丁鑫昆.利用有趣实验 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6(3):70-71.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学习兴趣;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0-16
作者简介:谢玉良(1972—),男,中学二级教师,专科,研究方向:物理教学。
一、初中物理实验课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每一位初中生由于家庭教育背景、思维认知能力等方面存在不同,其在学习初中物理知识时,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也存在差异性,部分初中生物理知识接受能力强,思维跳跃性强[1];而部分初中生物理知识接受能力弱,逻辑思维不严谨,对这部分初中生来说,在长时间的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由于难以掌握物理知识点,跟不上教师授课进度,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对物理的学习兴趣。面对此种情况,教师要想避免这部分初中生不落队,就需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物理实验课,通过物理实验讲解抽象晦涩的物理概念,并对物理现象进行推导,这样可以消除初中生对物理学科的抵触情绪,让初中生更好、更快地理解物理概念,进而提高物理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物理实验课,还可以提高初中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初中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物理知识有更加直观的感受,从而真正融入物理课堂中,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利用初中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对策
1.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合理使用实验演示
初中物理知识点零散,部分物理概念抽象,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难以理解,学习效率无法提升[2]。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在展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时,就需要合理使用实验演示,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加深初中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做到高效率学习。例如,物理教师讲解浮力的概念时,可以在課前准备一个生鸡蛋、一个玻璃杯、一个汤勺和适量的盐等试验器材,先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清水,放入生鸡蛋,鸡蛋下沉;然后放入适量盐,用汤勺反复搅拌,仔细观察,生鸡蛋不断漂浮起来。究其原因,盐水的密度比清水大,使生鸡蛋的浮力也变大,从而漂浮起来。
2.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有效设置悬念
由于物理现象与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初中生学习兴趣普遍较高,因此,教师在展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时,就需要重点关注初中生这一特点,把握初中生学情,合理展开物理实验教学,确保初中生在物理实验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兴致高昂的状态,进而做到全心全力地配合教师,提高物理学习质量。与此同时,教师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还需要根据教学情况,为初中生提出相关问题,让初中生在课堂上主动探究问题答案,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初中生在物理实验课堂上的积极性,还可以提高初中生的物理逻辑能力、物理思维能力以及物理判断能力,从而对物理知识点做到高效理解。
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注重生活实际的融入
众多周知,物理学是一种自然科学,主要研究物质、能量、空间等内容,与我们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要想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激发初中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就需要注重实际生活知识的融入。例如,教师在讲解初中物理“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时,此部分知识点晦涩难懂,教师就可以采用物理实验教学法,借鉴《还珠格格》中“抛绣球”这一经典片段,在课堂中为初中生组织“抛绣球”实验,让初中生在“抛绣球”过程中准确理解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
总而言之,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其直接影响到初中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展开初中物理教学时,就需要积极融入物理实验课,并将物理实验课与实际生活知识相结合,通过物理实验课激发初中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让初中生可以快速掌握物理知识点,提高物理思维能力、物理逻辑能力,并掌握物理知识的学习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苏文琦.利用初中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考试周刊,2018(30):171.
[2]丁鑫昆.利用有趣实验 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6(3):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