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丽的波尔多老城与附近的圣爱美浓小镇都是世界文化遗产,如此美景岂能错过?
波尔多曾有个好听的名字:La belle au Bois Dormant,意思是林中睡美人,波尔多还被称为“小巴黎”。我们到达波尔多的时候已接近午夜,看着晕黄路灯下的古老建筑、弯曲的街道旁的法国梧桐,隐约是有些巴黎的调调,不过明明是夏夜,却吹着北京秋天般的凉风,瑟瑟发抖之余不免感叹这个睡美人真是美丽冻人。
“法国不止有巴黎!”
说起波尔多,相信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红酒!的确,在市内随处都可以看到卖酒的商店,而出了城,会发现大片大片绿色的葡萄园,还不时可以看到某某酒庄的指向标,而在离开波尔多时,机场的服务人员也会抱歉地向旅客表示不能为他们装满酒瓶的箱子贴易碎物品的标志,因为从这儿离开的人几乎没有不带一两瓶葡萄酒的,所以贴和不贴根本没区别。
凡此种种,用浪漫点的话来说就是:怎能不让人怀疑那条穿城而过的加龙河流淌的不是水,而是酒呢?
不过爱波尔多红酒的国人不少,真正来波尔多游览的却没那么多。因此当地人要嗔怪:“好多中国旅行者就只对巴黎感兴趣,就像法国只有巴黎一个城市一样。我们波尔多也很美啊!”跟着向导穿过波尔多的街巷,只觉得城市不大,看着石墙斑驳的老建筑、独具波尔多特色的窗户顶上的人脸雕像、圣安德烈教堂广场上在树荫下慵懒地互相倚靠着的情侣,还有露天咖啡座上面朝街头坐着看市景的人们……到却处处透露出经典的法式风情,而且比起冷艳高贵的巴黎来,多了一些平易和亲切,可是,谁让葡萄酒这种土特产的名气太大,于是盖过城市本身的风头了呢?
波尔多地区由三条河流构成,由东向西,北面的多尔多涅河(Dordogne)和南面的加龙河(Garonne)汇成注入大西洋的吉龙德河(Gironde),因而形成了熟悉葡萄酒的人们所知道的几个产区名字:“左岸”(吉龙德河与加龙河的左手方向),“右岸”(吉龙德河与多尔多涅河的右手方向)和“两海之间”(处于多尔多涅河和加龙河之间的区域)。一直以来,波尔多就是一座商业城市,繁荣的葡萄酒贸易让18世纪成为波尔多的黄金时期,许多老城区的建筑也始建于该时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波尔多都是依靠马车和汇入大西洋的几条河流进行将葡萄酒运送到欧美各地,今天,虽然加龙河已经不再用于运酒,但很多散落乡间的酒庄之间仍然没有改建高速公路和铁路,主要靠轻型卡车运输。
在12~15世纪,由于英法贵族的通婚,波尔多所在的阿基坦地区成为了英国的领土,几经易手之后最终归于法国人。先后被英法统治的一段历史反映到了波尔多的纹章上,就是象征法国王室的鸢尾花叠加在象征英国王室的狮子上。
“不过现在中国人来了,又该怎么表现呢?”法国向导玩笑道。中国已经成为波尔多红酒的第一大进口国,越来越多精明的中国商人来到波尔多买酒庄,谈合作,就连正在加龙河河岸上如火如荼地举办着的葡萄酒节的主宾国也是香港,旗帜用中法两国文字写着:欢迎!如此气势,难怪向导还提到,不少连波尔多都没出过的法国农民心中担忧,制造和模仿能力超强的中国人会不会把我们的酿酒技术都学去了,让我们没饭吃呢?
由于时值周日上午,即便是最有名的中心购物街圣凯瑟琳路(Rue Ste-Catherine)也冷冷清清,虽然每一家商店都打出了50%折扣的红色标志,却谨遵周日歇业的传统紧闭大门。唯有加龙河的河岸上热闹非凡。爱酒的老饕们在红酒节上如鱼得水,一家家地细细询问并品尝各种美酒,过周末的法国人举家出动推着婴儿车在河岸上漫步,年轻人则玩起最in的运动:滑板。
向导指着河岸大道告诉我们,河岸的改造工程是出自市长阿兰?朱佩的治下,而且令波尔多市民颇为骄傲的3条世界上仅存的使用地面供电系统的环保轻轨电车也同样是在他的推动下开通的,他还一直致力于改善波尔多市的治安,使之成为让市民和旅行者放心的安全城市。听多了这位曾担任法国前总理和外交部长的市长的大名,不免好奇他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结果不久之后在酒节场地里的一家小馆子吃饭时,向导一回头:“隔壁桌那位穿淡粉色衬衫的先生就是朱佩。”只见他端起一杯酒走到邻近几桌吃饭的大叔大妈身边,互相打了个招呼,跟老朋友似的闲聊了几句。
有这样亲民的市长,才有这样亲切的波尔多。
偷面包的圣徒——爱美浓
中国人的翻译能力很强悍,总是能将一个地名翻译得让人浮想联翩。“爱美浓”这三个字一听就必然让迷恋浪漫情调的人们生出向往之情。而事实上也是如此。汽车正在七弯八拐的法国乡间小路上行进,忽然在绿色的葡萄田中出现了一簇簇的紫色薰衣草、红色粉色的玫瑰、不远处闪现出教堂的尖顶和有着许多土黄色屋顶和灰色石墙建筑的古老小镇来。
这里,就是圣爱美浓(St-Emilion)。
圣爱美浓得名于中世纪的一位圣人。这位圣人本是一位贵族的管家,但却时常偷主人家的面包出城去分给穷人吃。一次主人发觉,对他进行盘问,他只得谎称自己衣服里藏的全是木头块,由于行的是善事,因而得到上帝庇佑将他身上藏的面包都变成了木块,从而逃过了主人的苛责。不过主人越来越深的怀疑让圣爱美浓开始了逃亡,一直来到此地,在一个小小的洞穴里度过了17年余生。
圣爱美浓栖身的小洞和围绕其挖掘出来的地下教堂现在成为了旅游胜地。在圣人了却残生的小洞里,有一尊因为本尊塑像早已在法国大革命中不知去向而替代了本尊的塑像供人们朝拜,还有一眼被祈求好运的人扔满了硬币的泉。正待众人摩拳擦掌准备扔个硬币求财求福时,导游小姐说了一句:“其实这儿求子最灵”。
若不付门票跟随导游进入,地下的洞穴和教堂是不能参观的,不过跟随导游小姐的脚步,听着这里的种种传说和史实,这地下洞穴里也就不觉得那么阴森了。这个欧洲最大的地下教堂据说是当地一名贵族在参加十字军东征后回来挖掘的,因此风格上带有些“东方风情”。“这里有时还会举办音乐会,音效非常好。”在这种阴暗沁凉的地方听音乐会,法国人还真是挺有创意的,但是他们不冷吗?“多穿点就行。”导游小姐说。
走上教堂顶上钟楼旁边的平台,可以俯瞰整个圣爱美浓。在餐馆外面的太阳伞下,法国人又开始用起他们悠长的午餐来,慢慢吃,慢慢喝,慢慢聊,一顿饭三个小时不成问题!街边的店里,售卖着圣爱美浓地区出产的葡萄酒,飘出甜蜜气息的点心店里摆着这里独具特色的甜点:个头小而模样朴素的马卡龙——“马卡龙其实发源于圣爱美浓地区,是巴黎的Laduree先生来到我们这里受到启发才发明那种五颜六色的马卡龙的!”导游小姐说。抬眼望去,葡萄园和清透的蓝天白云似乎接到了一起,在那遥远的葡萄园中长着赤霞珠、品丽珠和美乐葡萄,还散落着当地人的小房子。
我突然觉得,法国人民的小日子挺幸福。
波尔多曾有个好听的名字:La belle au Bois Dormant,意思是林中睡美人,波尔多还被称为“小巴黎”。我们到达波尔多的时候已接近午夜,看着晕黄路灯下的古老建筑、弯曲的街道旁的法国梧桐,隐约是有些巴黎的调调,不过明明是夏夜,却吹着北京秋天般的凉风,瑟瑟发抖之余不免感叹这个睡美人真是美丽冻人。
“法国不止有巴黎!”
说起波尔多,相信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红酒!的确,在市内随处都可以看到卖酒的商店,而出了城,会发现大片大片绿色的葡萄园,还不时可以看到某某酒庄的指向标,而在离开波尔多时,机场的服务人员也会抱歉地向旅客表示不能为他们装满酒瓶的箱子贴易碎物品的标志,因为从这儿离开的人几乎没有不带一两瓶葡萄酒的,所以贴和不贴根本没区别。
凡此种种,用浪漫点的话来说就是:怎能不让人怀疑那条穿城而过的加龙河流淌的不是水,而是酒呢?
不过爱波尔多红酒的国人不少,真正来波尔多游览的却没那么多。因此当地人要嗔怪:“好多中国旅行者就只对巴黎感兴趣,就像法国只有巴黎一个城市一样。我们波尔多也很美啊!”跟着向导穿过波尔多的街巷,只觉得城市不大,看着石墙斑驳的老建筑、独具波尔多特色的窗户顶上的人脸雕像、圣安德烈教堂广场上在树荫下慵懒地互相倚靠着的情侣,还有露天咖啡座上面朝街头坐着看市景的人们……到却处处透露出经典的法式风情,而且比起冷艳高贵的巴黎来,多了一些平易和亲切,可是,谁让葡萄酒这种土特产的名气太大,于是盖过城市本身的风头了呢?
波尔多地区由三条河流构成,由东向西,北面的多尔多涅河(Dordogne)和南面的加龙河(Garonne)汇成注入大西洋的吉龙德河(Gironde),因而形成了熟悉葡萄酒的人们所知道的几个产区名字:“左岸”(吉龙德河与加龙河的左手方向),“右岸”(吉龙德河与多尔多涅河的右手方向)和“两海之间”(处于多尔多涅河和加龙河之间的区域)。一直以来,波尔多就是一座商业城市,繁荣的葡萄酒贸易让18世纪成为波尔多的黄金时期,许多老城区的建筑也始建于该时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波尔多都是依靠马车和汇入大西洋的几条河流进行将葡萄酒运送到欧美各地,今天,虽然加龙河已经不再用于运酒,但很多散落乡间的酒庄之间仍然没有改建高速公路和铁路,主要靠轻型卡车运输。
在12~15世纪,由于英法贵族的通婚,波尔多所在的阿基坦地区成为了英国的领土,几经易手之后最终归于法国人。先后被英法统治的一段历史反映到了波尔多的纹章上,就是象征法国王室的鸢尾花叠加在象征英国王室的狮子上。
“不过现在中国人来了,又该怎么表现呢?”法国向导玩笑道。中国已经成为波尔多红酒的第一大进口国,越来越多精明的中国商人来到波尔多买酒庄,谈合作,就连正在加龙河河岸上如火如荼地举办着的葡萄酒节的主宾国也是香港,旗帜用中法两国文字写着:欢迎!如此气势,难怪向导还提到,不少连波尔多都没出过的法国农民心中担忧,制造和模仿能力超强的中国人会不会把我们的酿酒技术都学去了,让我们没饭吃呢?
由于时值周日上午,即便是最有名的中心购物街圣凯瑟琳路(Rue Ste-Catherine)也冷冷清清,虽然每一家商店都打出了50%折扣的红色标志,却谨遵周日歇业的传统紧闭大门。唯有加龙河的河岸上热闹非凡。爱酒的老饕们在红酒节上如鱼得水,一家家地细细询问并品尝各种美酒,过周末的法国人举家出动推着婴儿车在河岸上漫步,年轻人则玩起最in的运动:滑板。
向导指着河岸大道告诉我们,河岸的改造工程是出自市长阿兰?朱佩的治下,而且令波尔多市民颇为骄傲的3条世界上仅存的使用地面供电系统的环保轻轨电车也同样是在他的推动下开通的,他还一直致力于改善波尔多市的治安,使之成为让市民和旅行者放心的安全城市。听多了这位曾担任法国前总理和外交部长的市长的大名,不免好奇他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结果不久之后在酒节场地里的一家小馆子吃饭时,向导一回头:“隔壁桌那位穿淡粉色衬衫的先生就是朱佩。”只见他端起一杯酒走到邻近几桌吃饭的大叔大妈身边,互相打了个招呼,跟老朋友似的闲聊了几句。
有这样亲民的市长,才有这样亲切的波尔多。
偷面包的圣徒——爱美浓
中国人的翻译能力很强悍,总是能将一个地名翻译得让人浮想联翩。“爱美浓”这三个字一听就必然让迷恋浪漫情调的人们生出向往之情。而事实上也是如此。汽车正在七弯八拐的法国乡间小路上行进,忽然在绿色的葡萄田中出现了一簇簇的紫色薰衣草、红色粉色的玫瑰、不远处闪现出教堂的尖顶和有着许多土黄色屋顶和灰色石墙建筑的古老小镇来。
这里,就是圣爱美浓(St-Emilion)。
圣爱美浓得名于中世纪的一位圣人。这位圣人本是一位贵族的管家,但却时常偷主人家的面包出城去分给穷人吃。一次主人发觉,对他进行盘问,他只得谎称自己衣服里藏的全是木头块,由于行的是善事,因而得到上帝庇佑将他身上藏的面包都变成了木块,从而逃过了主人的苛责。不过主人越来越深的怀疑让圣爱美浓开始了逃亡,一直来到此地,在一个小小的洞穴里度过了17年余生。
圣爱美浓栖身的小洞和围绕其挖掘出来的地下教堂现在成为了旅游胜地。在圣人了却残生的小洞里,有一尊因为本尊塑像早已在法国大革命中不知去向而替代了本尊的塑像供人们朝拜,还有一眼被祈求好运的人扔满了硬币的泉。正待众人摩拳擦掌准备扔个硬币求财求福时,导游小姐说了一句:“其实这儿求子最灵”。
若不付门票跟随导游进入,地下的洞穴和教堂是不能参观的,不过跟随导游小姐的脚步,听着这里的种种传说和史实,这地下洞穴里也就不觉得那么阴森了。这个欧洲最大的地下教堂据说是当地一名贵族在参加十字军东征后回来挖掘的,因此风格上带有些“东方风情”。“这里有时还会举办音乐会,音效非常好。”在这种阴暗沁凉的地方听音乐会,法国人还真是挺有创意的,但是他们不冷吗?“多穿点就行。”导游小姐说。
走上教堂顶上钟楼旁边的平台,可以俯瞰整个圣爱美浓。在餐馆外面的太阳伞下,法国人又开始用起他们悠长的午餐来,慢慢吃,慢慢喝,慢慢聊,一顿饭三个小时不成问题!街边的店里,售卖着圣爱美浓地区出产的葡萄酒,飘出甜蜜气息的点心店里摆着这里独具特色的甜点:个头小而模样朴素的马卡龙——“马卡龙其实发源于圣爱美浓地区,是巴黎的Laduree先生来到我们这里受到启发才发明那种五颜六色的马卡龙的!”导游小姐说。抬眼望去,葡萄园和清透的蓝天白云似乎接到了一起,在那遥远的葡萄园中长着赤霞珠、品丽珠和美乐葡萄,还散落着当地人的小房子。
我突然觉得,法国人民的小日子挺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