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对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影响研究

来源 :教学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177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中学化学教学中许多知识点的引出与探讨是在化学实验的协助下完成的。新课标提出在中学化学学科素养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注意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了解中学的实验教学以及核心素养培育的状况,特别是实验教学对核心素养培养的影响,选择3所初中和1所高中学生以及教师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实地实习、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开展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化学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但当前学校化学实验教学存在不足,需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手机的普及和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短视频的高速发展,短视频内容丰富,融合了文字、图片等多种信息,是当前满足用户表达的主要形式之一。国内外的短视频研究侧重点不同,相比之下,国外短视频兴起更早,研究范围更广,领先于国内,近年来国内短视频的相关研究呈高速增长的态势,多集中在移动端短视频APP的传播策略与传播效果,微信公众号、抖音和快手等平台上自媒体的内容生产等。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对微信公众号“回形
目的:评价农村地区老年人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现状,剖析主要影响因素,为健康素养的提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与随机分层抽样,收集来自重庆、湖北和江苏9个乡镇27个村的1678名老年人问卷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方法比较三个样本地区老年人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情况;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3个样本地区老年人在健康知识问卷的8个条目间和健康行为的10个条
研制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学业质量标准是《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重大突破之一,对教学具有导向作用。义务教育生物学新学业质量标准的教学导向包括: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从“知识理解”走向“知识运用”;从“能力提升”走向“综合发展”;从“坐而论道”走向“实践育人”;从“封闭情境”走向“开放情境”。
2022年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首次将科学教育从1年级贯彻到9年级,让学生有机会在义务教育阶段对科学概念进行连续学习,科学概念属于科学核心素养的科学观念范畴,该课标是我国科学教育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成果,也是科学核心素养落地的具体举措。在对比2017版科学课标与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NGSS)的基础上,以“生命科学”领域为例,对2022版科学新课标与NGSS的学习主题以及核心概念层级结构进行对
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的运行现状,对其今后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并对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中5G无线通信技术、MSTP传输技术和LET可靠切换技术的积极应用进行了探究,以期推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与壮大。
介绍王晖教授运用祛湿通络法辨治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经验。王晖教授认为,原发性高血压属中医络病范畴,临床寒、湿、热、瘀、虚多种病因病机错综复杂,治疗上基于“络宜通补”的理论思想,结合江南多烟雨、湿气晴犹重的气候特点,以祛湿通络法为基础,分期论治,攻补共济,以达到络脉通畅、气血调和的动态平衡状态。
“萨朗”作为羌族人民在节庆仪式活动中常用的歌舞,对增强当地人民的民族认同发挥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基于2018年、2019年、2020年三次奔赴北川、汶川、理县,参加当地的羌历年节庆仪式,笔者收集并整理了这些地区羌历年节庆仪式中的萨朗歌舞资料。论文自名称演变与文化互动入手,描述羌族歌舞音乐文化的基本样态。以采风样本的实证分析揭示“藏羌交融”和“羌魂犹在”的文化现象。聚焦羌族萨朗音乐的当代变迁在文化互动
基于素质教育理念,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生物课程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新课标要求,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此,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翻转课堂等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过渡到以学生为中心。文章从情境指引、深度学习、开拓创新、价值导向等方面探究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生物翻转课堂实践策略。
<正>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动物源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发生于草食动物(牛、羊、马),人类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临床主要分皮肤炭疽、肺炭疽和肠炭疽。牛羊炭疽对我国养殖户和消费者都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因为炭疽人畜共患,一旦食用了带有炭疽芽孢的羊肉、牛肉或接触了患病的牛羊,会有极大的感染概率。因此养殖户和当地政府机构应当高度重视对牛羊炭疽的研究和有效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