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牌”游戏的玩法、价值及其指导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dagjc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骨牌属于低结构材料,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性强、玩法灵活多变的特点。在幼儿园区域活动实践中,不仅能有效激发幼儿的探索操作兴趣,进而生成丰富多样的骨牌游戏活动,同时还能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骨牌创意玩法;游戲价值;指导策略
  
  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儿童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的。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形式,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教育功能主要通过区域材料来实现。
  结构游戏,又称建构游戏,是指幼儿利用各种结构材料或玩具进行建筑和构造的活动。它对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骨牌是一种经典的游戏材料,本质上属于低结构材料,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性强、玩法灵活多变的特点。在幼儿园区域活动实践中,不同颜色、大小的骨牌以及相关辅助材料(纸杯、纸筒等),不仅能有效激发幼儿的探索操作兴趣,进而生成丰富多样的骨牌游戏活动,同时还能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
  一、 骨牌游戏的玩法
  幼儿的骨牌游戏存在多种玩法,呈现出由易到难的发展规律。
  (一) 骨牌的直线摆放
  起初幼儿通过自由摆弄骨牌,逐渐学会将骨牌由“平躺”到“直立”的技能,并掌握骨牌游戏的核心经验——即骨牌按一定间距排成行,轻轻推倒第一张骨牌,其余发生连锁反应依次倒下。
  (二) 骨牌的曲线和分支摆放
  而后向曲线和分支摆放发展,但转弯处易出现因间距和方向控制不好而导致不能依次倒下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制作“转弯码牌图卡”,以隐性提示的方式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方向和间距,待幼儿熟练操作后再撤掉图卡让其自主操作。
  (三) 骨牌的平面造型摆拼
  接着开始挑战块面的摆拼。幼儿摆放的块状图形主要是其熟悉的三角形、菱形、方形、圆形、扇形等,呈现由易到难的规律。教师根据游戏进程投放骨牌66种摆法技巧学习单(包含排列、组合、叠高、辅助材料四大类型)和记录单,引导幼儿用简单的符号记录自己的作品。
  (四) 骨牌的立体造型摆拼
  进而挑战立体造型和主题摆拼。幼儿自主探索的立体造型,由易到难主要有:单面牌楼、单面金字塔形、碉堡形、方形楼房、古罗马圆形城堡形、立体金字塔、立体的桥、各式房子造型等。
  二、 骨牌游戏的教育价值
  骨牌的创意玩法更让人脑洞大开,能从各个方面轻松锻炼幼儿的多元智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 促进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
  骨牌被命名为“世界上最细心的运动”。幼儿在游戏中要全神贯注、小心翼翼地用手将窄窄的骨牌一一立起,在摆拼时需要控制双手移动骨牌,幼儿拿着小汽车、小球在搭建好的轨道内、迷宫内行走且不碰倒,根据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敲击骨牌等游戏可以有效提高幼儿小手肌肉的控制力、灵活性、手眼协调力、双手协作能力、平衡感等。针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教师引导其用骨牌最大、最长最窄、最小最窄的面进行叠高,能兼顾到幼儿的个体差异,促进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在各自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二) 促进幼儿认知发展
  1. 促进空间建构能力及对称概念的建立
  搭建“骨牌楼梯”游戏中随着骨牌数量的增加,“骨牌保龄球”游戏中将纸团对准骨牌滚过去或者弹过去,将骨牌击倒,幼儿能够看到骨牌从高到低的变化,会感知到上下、高低的空间感。从侧面观察楼梯中间的对称轴,又能初步建立对称的概念;骨牌从不同的面叠高倒下,这种高空间和低空间的对比,能帮助幼儿建立高低的空间概念;根据图形上的不同颜色摆放对应颜色的骨牌,幼儿在操作中需要自己检验摆放位置是否正确,能帮助幼儿增强空间建构能力。
  2. 发展数概念及数量关系的理解能力
  “汽车轨道”游戏中,通过点数或变换点数的方式,比如跳着数等,幼儿能了解数字的含义,提高点数能力,发展数概念;“骰子牌九”游戏需要把骰子的点数和骨牌上的圆点数量相对应,能增强幼儿对于数量关系的理解。“点点比大小”游戏通过随机选择贴有不同点数的骨牌,让幼儿进行加法运算或数数比较多和少,可以有效锻炼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
  3. 促进观察能力的发展
  “影子乐”游戏将手电筒向堆叠的骨牌打光,堆叠方法、光线角度不同都会影响影子的长短和宽窄。幼儿通过观察光源与骨牌之间空间的变化,可以看到光源是如何影响影子的大小,可以有效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
  4. 提高有意注意,锻炼记忆力
  “配对消消乐”游戏,需要在短时间记忆骨牌的位置,并且快速地找到对应的骨牌,才能将相同图案的骨牌消除掉,可以有效锻炼幼儿的有意注意和记忆力。
  5. 促进归纳辨别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发展
  将所有颜色的骨牌按照颜色分类,而后延续到归纳对比色再寻找相近色,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归纳辨别能力和分类能力。“骨牌拼图”游戏中,通过发现拼图块从散乱到完整的过程,幼儿脑海中也在构建完整的画面,可以促进其抽象思维的发展。
  6. 按规律排序,增强推理能力
  将不同颜色、大小、标有不同数字的骨牌按一定的规律排序摆搭,可以增强幼儿按规律排序的能力。将其中一块骨牌抽走或替换一块骨牌,让幼儿思考哪里出错了、应该补上哪块骨牌。这个游戏能让幼儿根据已知的排列找出规律,帮助幼儿理清推理过程,增强推理能力。
  (三) 促进规则意识、幼儿语言交往及社会性的发展
  “依色搭建”“双色九宫格”等游戏中,幼儿需要两两合作,一方需要通过语言发出指令,另一方要依据指令将骨牌放在相对应的位置。幼儿通过游戏培养了规则意识,同时又有效促进语言交往能力的发展。而进行主题创意摆拼的过程中,几位幼儿协同合作,需要与同伴互相交流、沟通、分工合作,最后才能完成整个作品。这期间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又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三、 指导策略
  (一) 投放多层次、多样化材料,促进不同能力幼儿的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经验水平、本阶段兴趣点,有层次、分阶段地逐步投放不同的骨牌,使游戏材料能够适合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适应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让每个幼儿都在现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1. 骨牌的大小
  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水平差异,投放的骨牌大小有所不同。小班幼儿精细动作的把控能力较弱,所投骨牌更大更厚,便于幼儿抓握和摆拼,使其更易成功。中班投放中等大小的骨牌,大班则根据幼儿实际操作情况增加小号骨牌,最后三种大小的骨牌同时投放。
  2. 骨牌的颜色
  不同年龄幼儿对颜色的认知不同,应适时投放和调整骨牌颜色。小班幼儿对于色彩的认知经验不足,所投放的色彩种类宜少,颜色以其能正确说出的为宜。中班以对比色为主,如红与绿、白与黑,辅以黄色和蓝色。大班投放近似色,如深浅不同的绿、橙、蓝色等。骨牌按颜色分类放置收纳。不宜同时投放过多的颜色,因为幼儿对于色彩搭配的审美经验还不够丰富,需要老师进行隐性指导。可采取一阶段投放一种色系辅以黑白两色进行搭配,隔一阶段换一种色系,以使其骨牌作品色调搭配合宜,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其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 骨牌的数量
  骨牌数量也随幼儿的不同年龄进行适当调整,原则上是由少到多、分阶段逐步投放。小班幼儿对骨牌的操作不够熟练,一次投放太多数量易使其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小班每位幼儿一篮骨牌、每篮64块骨牌,份数以幼儿参与游戏人数的2倍为宜。而到了中大班后,增加每种颜色骨牌的数量,份数减少。具体数量视其操作情况进行适当增减。
  4. 机关、辅助材料及替代材料的投放
  随着游戏的不断深入开展,逐步投放骨牌机关及一些半成品、低结构的辅助材料,保持幼儿的游戏兴趣。辅助材料包括大小、长短不一的纸卷芯、易拉罐瓶子、透明胶带卷、大小纸杯、各种材质的大小球及扑克牌等。例如,幼儿根据纸杯口大底小和能按一定弧度滚动的特性,实现骨牌弯道连接;利用旺仔牛奶罐一次性可以推倒相等宽度的骨牌。
  (二) 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
  骨牌的投放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动态变化、实时更新的。根据幼儿经验水平的提升和兴趣点的变化、主题情景游戏活动的开展等情况,及时地更新和调整材料。当发现幼儿对材料兴趣降低时,教师需要先客观分析是因为活动材料的目标过低,已经落后于幼儿的经验水平,那么教师可以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提高难度,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有些材料已经失去了操作的价值,无改进的空间,可以果断地撤掉。而有些材料对于幼儿仍有价值,只是因为幼儿太过熟悉而失去兴趣,那么可以先将其收起,过段时间再重新投放,这样幼儿又会有新鲜感,也会再度激发其操作的兴趣。
  若简单地重复操作骨牌,幼儿容易对游戏丧失新鲜感和兴趣。结合幼儿生活,创设富有趣味的游戏情境,能使幼儿保持游戏的兴趣,深化游戏的进程。如,投放张贴着喜羊羊与灰太狼形象卡片的骨牌,幼儿为羊羊们建“羊村”、为灰太狼建“狼堡”,用所提供的“机关”和辅助材料创设了很多“陷阱”和“迷宫”,铺通往“狼堡的道路”去“打倒灰太狼”等。
  (三) 教师适当介入游戏,推进提升幼儿骨牌游戏过程和质量
  区域游戏是幼儿自主的活动,教师应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探索空间,同时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并善于把握时机,适时以游戏伙伴的角色介入,在幼儿遭遇“瓶颈”或难题时,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引导。幼儿合作拼建一个大型主题骨牌作品,经常出现因为某个幼儿在自己任务中失误而导致整个骨牌作品提早倒下的现象,难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时,教师组织幼儿讨论:骨牌合作摆放时如何能更好地保护作品。幼儿想出了在每个大型单体造型的前后都空一个位置,等所有造型和引线完成,再填补这些空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作品的完整性。
  从区域活动的实践中可以看出,骨牌具有操作性、灵活多變的特点,可以产生多种游戏活动形式,蕴含丰富的教育价值,能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春燕,周彬男.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区域材料及投放研究[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8(3):8-13.
  [2]邵爱红.提升幼儿园建构游戏质量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6(10):70-72.
  作者简介:张利红,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龙岩市儿童保育院。
其他文献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金融体系的一体化、自由化程度的加深,金融市场的作用迅速提升,金融工具的种类也层出不穷.出于现实的紧迫需要,金融工具会计成为近年来会计界的
进入21世纪,深切感受到当今的变迁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快速。面临机遇与挑战,如何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取胜,是摆在中国大中型商业企业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中国企业
由于听障学生自身生理缺陷,书面语言能力差,很多高中学生语言表达过程中还常常出现词不达意、句序颠倒、语病频出等问题.写日记是培养学生书面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从小学阶段
该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主要介绍中国金融不良资产的现状、存在原因及其危害以及所采取的措施,指出解决好不良资产定价是加快不良资产处置的关键.第二部分为不良资产
该论文是东华大学管理学院与美国路易斯安娜大学合作课题第二阶段的研究成果.在管研97级学生李荣智第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第二阶段的研究主要采用以封闭式问题为主的问卷调查
该文旨在从不同阶段的科研制度的安排角度去分析和研究科研制度与科研成果的转化成效之间的关系,该文又用较大篇幅论述了产权制度、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安排、科技成果转化的
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的碰撞模式测定大西洋鲑鱼中Ca、Fe、Zn、Cu、Mn、Pb、As、Cr、Cd、Al 10种无机元素含量的方法.采用HNO3-H2O2体系进行微波消解后直接
老粗布,又名老土布,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世代延用的一种手工织布工艺。它质地柔软,手感极佳,透气性好,无静电反应,持久耐用,不易搓起、不卷边、抗静电,又因其线粗纹深,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由于老粗布采用纯棉纱为原料,全部工艺采用纯手工制作,无污染,在时下倡导绿色环保潮流下,深受消费者青睐。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市场环境发生了改变,粗布老品牌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呈现品牌同质化的竞争,品牌的发展面临着更加
导学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个很好地解决学生对阅读有条不紊的探索方法之一,也可以更好的解决课堂教学改革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矛盾,它既可以将学生自主学习引入正轨,又可以将
本文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运用知识经济理论和创新理论的一些原理和方法,对企业核心能力的构建进行了研究,以此为我国企业的核心能力的培育提供一点思路。全文共分四部分:首先,回顾了核心能力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溯源及发展;然后,阐述了知识经济条件下核心能力理论的内涵和其主要特征;第三部分是本文的核心,论述了构建核心能力的四种具体的创新活动;创新性产品开发、创新性工艺开发、战略意图创新和从外部获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