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及成品的热稳定性。
方法将不同批次EV71灭活疫苗的病毒收获液、疫苗原液以及疫苗成品分别置于不同温度保存。第0、6、12、24个月时选取存放于–20 ℃、4 ℃的病毒收获液及–20 ℃的疫苗原液的样品,第0、1、3、6、12个月时选取存放于4 ℃的疫苗原液的样品,第0、6、12、24个月时选取存放于4 ℃的疫苗成品的样品,第0、7、14、28、42、60天时选取存放于25 ℃的疫苗成品的样品,第0、3、7、14、21天时选取存放于37 ℃的疫苗成品的样品,检测样品的病毒感染性滴度(lgCCID50/ml;CCID50,cell culture infective dose 50%,细胞培养半数感染量)、抗原含量、内毒素含量、pH值等;对1 800只BLAB/c小鼠进行疫苗成品的腹腔免疫注射,同时针对每个温度下不同保存时间设立对照组,每组10只小鼠(注射无病毒抗原的稀释液),共150只。接种4周时每只小鼠采集尾静脉血500 μl,检测血清的中和抗体效价,计算疫苗成品的半数有效量(ED50)。采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对不同温度下,不同保存时间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EV71灭活疫苗的病毒收获液在–20 ℃条件下,保存0、6、12、24个月时病毒滴度分别为(6.67±0.13)、(6.56±0.09)、(6.52±0.04)、(6.39±0.16)lgCCID50/ml;4 ℃条件下,各时间点的病毒滴度分别为(6.67±0.13)、(6.41±0.13)、(6.19±0.18)、(5.97±0.09)lgCCID50/ml,均随保存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F值分别为9.81和44.16,P值均<0.05)。疫苗原液在4 ℃条件下,保存0、1、3个月时的抗原含量均为(3 626.67±1 382.56)EU/ml,保存6和12个月时分别为(2 080.00±876.36)、(951.17±346.35)EU/ml。疫苗成品在4 ℃条件下,保存0、6、12、24个月时的效力分别为(31.00±2.71)、(32.93±3.22)、(39.37±3.44)、(46.04±3.25) EU/ml;在25 ℃条件下,保存0、7、14、28、42、60 d的ED50分别为(31.00±2.71)、(32.23±2.66)、(34.70±1.77)、(40.04±2.10)、(47.78±1.93)、(56.97±0.50) EU/ml;在37 ℃条件下,保存0、3、7、14、21 d的效力分别为(31.00±0.00)、(36.20±0.00)、(41.87±0.50)、(53.25±0.50)、(64.84±0.58) EU/ml,ED50均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与初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8.49、215.15和156.12,P值均<0.05)。
结论在–20 ℃保存24个月或4 ℃保存6个月以内的EV71灭活疫苗病毒收获液,在–20 ℃保存24个月或4 ℃保存3个月以内的疫苗原液以及在4 ℃条件下保存24个月或25 ℃保存28 d或37 ℃保存7 d以内的疫苗成品,其各项质量指标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