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中生物课堂学生实验能力的策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ccia_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接合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可以提高学生从通过实验获取知识的探索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物课堂实验能力评价研究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接合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可以提高学生从通过实验获取知识的探索能力。对高中实验教学能力培养主要包括常见的仪器、药品的使用能力培养,实验程序的理解能力培养,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培养和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的处理能力培养等。
  一、让学生明确仪器的原理和药品的特性,是培养学生使用它们的能力的基础知识
  知其然,应该知其所以然。学生对仪器的原理、药品的特性不了解,使用起来就会带有盲目性,就不可能形成使用能力。例如,学生对低倍镜和高倍镜的选择上,经常不能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和观察目的进行合理的选择来使用,总是一上来就用高倍镜,认为高倍镜总比低倍镜观察清楚。这种盲目性,是由于学生不了解显微镜的基本原理,不了解高倍镜放大倍数大,分辨率高,但所看到的实际面积小,即视野小。而且倍数越高,看到材料的厚度就越薄,高倍镜适宜观察局部和细节。低倍镜所看到的面积大,适宜观察材料的整体结构,以及寻找观察目标。只有让学生了解了这些基本原理和特点,才能正确选用低、高倍镜。由低倍镜换高倍镜时,如果图像不太清晰,只需调节细准焦螺旋,就可以看清图象了。至此学生只有了解了上述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才能正确使用高倍镜。另外,果镜中有污染的花斑或异物,就会影响对微细结构的观察,除花斑或异物,也是形成使用能力的一个方面。清除污染物,首先应确定污染物在目镜、物镜还是装片(或切片)上。在清除直镜筒的显微镜目镜和物镜上的污染物时,还应让学生了解先后顺序,应先摘下物镜,然后再摘下目镜,试擦完毕装上时,则应先装目镜后装物镜,因为这样可以防止因摘装口镜时与镜筒摩擦下来的尘渣沿镜筒落人物镜的内部。
  在明确学生实验中药品的使用能力方面: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应让学生了解龙胆紫或洋红是与染色体结合的碱性染料,碱性染料是指有色离子是阳离子的染料,而不是染液的pH呈碱性。这样就引出了一个问题,醋酸起什么作用?应让学生了解2%醋酸是染料的溶剂,在染色时增加了细胞的通透性,而不引起细胞膨胀,利于染液的离子进入细胞而使细胞核内的染色体着色。在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时,要让学生了解自来水中有许多阳离子,可以将已交换吸附在根细胞表面的亚甲基蓝阳离子交换下来,使蓝色的根变浅,而影响实验效果,从而使学生明确为什么用蒸馏水冲洗根上的浮色,并且知道整个过程中所用的蒸馏水不能被污染。在提取叶绿体色素中,要让学生了解叶绿体色素是有机物,可以溶于有机溶剂。了解在叶绿素中的Mg易被叶子的细胞液内的有些有机酸的H取代而转变成去Mg的叶绿素,影响对色素的观察,从而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用丙酮作提取剂,为什么一定不要让层析液没及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在研磨前要加入碱性盐--少量的碳酸钙。当然,也只是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才能灵活地运用它。
  总而言之,教师要善于把实验仪器及药品性质、使用原理讲清,这对提高学生使用它们的能力大有好处。
  二、培养学生善于分析实验程序
  一个较为复杂的实验过程是设计人员长期辛勤劳动的结晶,它往往是经过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反复摸索。所以,在学生物实验中,要指导学生去分析实验中每一步骤的作用,每一个处理意义以及各步骤之间的联系,从中学习解决问题、研究事物的方法。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过程中,大致为:培养、10%HCl解离*漂洗、染色*压片。要让学生了解根尖放在10%HCl溶液中是为了溶解细胞间的果胶质,使根尖细胞间变得松散,便于压片,否则根尖细胞很难压散,不利在镜下观察。另外,通过10%HCl的处理,使细胞迅速死亡,让细胞分别保留各自的分裂状态。漂洗是为了冲洗解离液(10%HCl),否则影响染色效果。又如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溶液染色的目的是,这两种染料易使细胞核内的染色体着色,从而增大细胞核与周围部分的反差,便于观察染色体分布和变化,压片的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变成单层,否则光线无法透过会影响观察。加清水是起润滑剂和利于细胞分散的作用,压片时,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的目的是防止手指与盖玻片直接触压,会将极薄的盖玻片压碎(在镜下观察前应将载玻片取下,并注意不要让盖玻片移位)。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制备滤纸条时,应让学生了解将滤纸剪成长10厘米是因为胡萝卜素在纸条上扩散的距离约为9厘米左右;宽1厘米是利于划出齐而均匀的滤液细线,去两角为了使层析液在纸条上扩散速度均衡,后两者都是为了扩散出四条平行的色带。在距去两角的一端1厘米处用铅笔画一横线,目的是为划滤液细线提供参照线并且防止层析时在盛有3毫升层析液的烧杯(1O0毫升)中,滤液细线被层析液没及。划滤细线时还应让学生知道干燥后重复划2-3次,是为了增加色素的分子数,以便在纸条上走出四条明显的色素带来。因此,在实验中,应根据学生程度和涉及原理的难易不同,由教师讲清或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既知道实验应怎么做,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三、培养学生善于分析的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除了使学生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验证所学知识这些目的以外,教育学生辩证地看待实验的成功与失败、教给学生进行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即: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四步分析法、初步培养学生实验分析的能力还是必要的!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高考背景下的“六选三”是当下家长和学生必须考虑却苦于无策的闹心事,我们一线教师研究应对策略既是义务,更是我们化学学科长期活力的保证,而学科学习用兴趣引入,应当说是最有效,最富学习潜力的因素,所以兴趣促成就成为各学科培养高一新生的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 兴趣;促成;选化学  中图分类号:A,S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1-0179-01  随着新一
摘 要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是一项新兴的教育实践和文化传承活动,在国家的倡导下,国内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地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一大批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通过进校园获得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开拓了一条新的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的渠道,并逐渐成为我国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的重要模式。  关键词民族民间文化;校园;板凳舞  中图分类号:TP39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
【摘要】本文论述了,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多种教学方法,这样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轻松愉快中,学会大纲要求掌握的:唱歌、唱游(律动、音乐游戏、歌表演和集体舞)、器乐、欣赏、识谱知识和视唱听音等。  【关键词】小学音乐上好陶冶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质,充实人的精神世界,改善人的情绪。音乐是开启人类智能的一把钥匙,音乐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音乐是人类的伴侣、导师、医生和美容师。音乐
摘 要 史铁生先生的《秋天的怀念》是一篇非常经典的散文,也是一篇情感性特别强的课文。学生通过阅读史铁生这篇精美短小的散文,从字里行间处处都能感受到母亲为双腿瘫痪的儿子用心良苦,以及“我”对母亲的怀念、感激与内疚之情。因此,鉴于这篇课文情感丰富、双向情感的特点,个人认为洪老师将素养目标定位在“审美鉴赏”是合理的。在实际课堂中,学生通过找句子、读句子、品句子、析句子,找出了很多处母亲为“我”付出努力的
2013年7月,本人参加了抚宁县组织的中小学校长及骨干教师培训。培训课程包括教育专家徐长卿的《校本课程领导力》、李镗教授的《教师专业发展和课堂学习研究》、全国知名德育专家朱洪秋的《教育模式构建》等。通过集中学习,我不仅汲取了先进的教育思想,而且拓展了思路,更新了理念。尤其是德育教育专家朱洪秋老师的“教育模型构建”使我感触颇深。  当听到朱洪秋老师介绍自己成长的经历时,我深刻的认识到一个教育专家的成
【摘要】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教师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因此我认为上好每一节课都必须从有效备课入手 ,而备课需要备教材、学生、教法、学法、教学反思等。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教师就该在课堂中演好自己作为配角的角色,把课堂真正地交给学生,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搞一言堂,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了。只要是学生能听得懂,并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就是好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有效备课教材教法学法教学反思
【摘要】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要注重数学意识的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能力的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等。  【关键词】数学素质逻辑思维创新能力综合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呢?  一、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重视数学意识的培养  教师应及时利用课堂这主阵地不断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使他们形成科学的数学观。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史料教学已经成为高中历史课堂中最常用的教学方式,史料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以《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为例,探讨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以便有助于提高史料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史料教学;美国民主共和制;三权分立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5-0075-01  “史料教学法是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
摘 要鉴于《图形的旋转》这一内容容量大、思维层次高、难理解的教学困难,笔者尝试从简明的目标定位、简要的素材选择和简化的环节设计入手来进行课堂实践与深度思考,力求化解“旋转”的教学难点,追求简洁、清晰、流畅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图形旋转;数学教学;简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0-0229-01  正愁选择哪一篇课作为优课的内容时,突然发现《
20世纪90年代初,斯皮罗根据知识的复杂性,把知识划分为良构领域和非良构领域,他认为:良构领域的知识指有关某一主题的事实、概念、规则和原理、定律;非良构领域的知识是将良构领域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时而产生的。非良构领域的知识学习的理念存在于对知识的用法之中,概括地说:知识是为问题解决服务的,它是活的,因不同问题而有所差异。  习题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题教学有助于学生透彻理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