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法律属性定位及其运用

来源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_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将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上升至法律层面,但该项制度在司法实践的运用中并未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的法律定位模糊与法律条文规定的非强制性,造成了主体、程序、适用效果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综观域外,诸多国家的少年刑事司法经验足以体现出其对社会调查报告的重视程度。结合我国国情,以社会调查报告的证据属性为导向,完善其在各诉讼程序中的运用,有利于最大程度上实现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设立初衷与对涉案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挽救目的。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全面贯彻数学新课标的精神,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合理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协调发展。本文作者紧密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际,畅谈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值得大家予以适度关注和深层次探索。  【关键词】 初中数学;双边活动;精讲多练;学生情感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全面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