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扎根理论的农民集中居住社会风险识别——以北京市Y镇H社区为例

来源 :中国土地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2008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以北京市Y镇2014年建成的集中居住项目H社区为例,识别与梳理农民集中居住后潜在的社会风险因素,并分析风险产生的内在逻辑关系。研究方法:采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深度访谈收集原始资料,经过三级编码过程,提炼总结潜在的社会风险。研究结果:该社区潜在的社会风险因素包括家庭经济风险、就业风险、产权交易风险、居住环境风险、社会保障风险、政策风险、身份边缘化风险和社交网络风险,这些风险在不同年龄群体之间所表现出的强度有所不同。研究结论:农民意愿的充分表达,可持续生计能力的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升,原有文化的解构与重构是防范农民集中居住社会风险的重点。
其他文献
应用文写作能力作为现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不可少的素质,甚至成为中职生就业求职的必要能力之一,其重要性需要引起职业学校的高度重视,本文针对中等学校学生应用文写作水平
研究目的:梳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耕地生态管护政策文本,探讨其政策工具的类型及影响领域,为耕地生态管护政策的优化提供支持。研究方法:运用政策文本量化分析法,构建基于
供应链上企业的生产策略和存货政策可能会造成链上的信息扭曲,从而产生长鞭效应(bullwhip effect),使得企业供应链失调并影响运作效率。本文讨论了供应链长鞭效应的原因,并构
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蚕桑生产以来,立足当地优越的气候、土地、人力资源,坚持发展不动摇,实现了较好较快的发展,成为四川省重要的优质蚕茧生
1蓬安县蚕业土地流转历程及现状在蓬安蚕桑发展进程中,较早就进行了桑园地流转探索。从1989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大力发展蚕桑吨茧户,要求全县发展年产吨茧的农户500户,年产半吨茧
电视的普及,曾经给广播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听众数量不断减少,节目质量粗制滥造,作用不断消弱。但是,在与电视、报纸等新媒体竞争中,广播没有退却,作为传统媒体仍占有一席之地,发挥着自
为了验证蚕用营养饲料的养蚕效果,在蚕室和塑料大棚作了两期小区试验和生产应用。结果表明,5龄每次给桑添食营养饲料与给桑添水相比,节省桑叶10.8%~12.1%,万蚕产茧量提高3.5%~4.1%。万蚕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