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菌柄发育的转录组与蛋白组分析

来源 :菌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tbsh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菌柄是金针菇等食用菌的主要商品部位,但其生长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对金针菇伸长期和成熟期菌柄进行了转录组联合蛋白组分析,结果显示,两样本显著性差异表达基因和蛋白分别为721个和61个,均以上调表达为主.GO (gene ontology)功能聚类分析表明:有72.41%的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催化活性(catalytic activity)条目下.细胞组分(cell part)和绑定结合(binding)条目同时富集了较多的差异表达基因和蛋白.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碳水化合物代谢通路(carbohydrate metabolism)和氨基酸代谢通路(amino acid metabolism)富集的差异表达基因较多.差异表达蛋白富集较多的通路是单环菌素生物合成(monobactam biosynthesis,ko00261)、链霉素生物合成(streptomycin biosynthesis,ko00521)和有机含硒化合物代谢(selenocompound metabolism,ko00450)等.内质网蛋白质加工(protein processing in endoplasmic reticulum,ko04141)和MAPK信号通路(MAPK signaling pathway-yeast,ko04011)在转录组和蛋白组的KEGG富集分析中均为差异通路.本研究联合转录组和蛋白组数据筛选了40个金针菇菌柄发育中差异表达基因,为深入研究揭示食用菌菌柄发育过程提供候选基因.
其他文献
为建立更为安全、有效的双孢蘑菇遗传转化体系,构建了双孢蘑菇琥珀酸脱氢酶的铁硫蛋白亚基Agsdi1突变(His突变为Leu)表达载体pAgsdi1,并通过农杆菌介导方法转化双孢蘑菇W192,经萎锈灵筛选以及PCR扩增和MnlⅠ酶切验证后获得了转化菌株.验证结果表明,点突变的铁硫蛋白亚基Agsdi1可以作为双孢蘑菇有效的抗性标记基因.因其并未引入新的外源基因,是一种比潮霉素抗性基因更为安全的筛选标记,将可用于双孢蘑菇等食用菌的遗传转化.
大田栽培条件下,环境温度无法精确调控,温度胁迫是影响羊肚菌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抗氧化酶和抗氧化活性物质是羊肚菌抵御逆境胁迫的重要因子.温度胁迫下,羊肚菌菌丝会通过增加相应酶活性来减少活性氧的积累,降低对细胞的损伤.作者研究了不同温度对梯棱羊肚菌菌丝生长、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及其基因表达和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5-25℃的温度区间内,随着温度的增加,菌丝生长速度加快,菌丝的老化速度也加快;对抗氧化酶活性研究发现,SO
为实现漏斗多孔菌资源化利用,设计单因素试验,以菌丝生物量、菌球密度和菌球直径为指标,获得漏斗多孔菌Polyporus arcularius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去皮)200g、玉米粉20.0g、蛋白胨5.0g、KH2PO43.0g、 K2HPO41.0g,MgSO4·7H2O 1.5g,初始pH 5.0,并优化培养条件为装液量250mL/500mL,接种量2%,培养温度32℃,转速170r/min,种龄6d;依上述条件制备液体菌种,以固体菌种为对照,进行出菇试验,调查农艺性状,试验结果表明液体菌种接
草菇味道鲜美,食用价值高,是我国主要栽培的商业食用菌之一.MADS-box转录因子对真核生物的生长发育和信号传导具有关键性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获得5个草菇MADS-box转录因子Vvrin1基因的RNA干扰转化子,并进一步对转化子的表型进行分析,发现5个转化子菌丝在PDA固体培养基和栽培料中的生长速度均显著小于(P<0.05)转化野生型菌株H1521,且转化子菌丝颜色呈黄白色,较粗,较稀疏.出菇实验发现,RNA干扰转化子生长停滞在菌丝阶段未能形成原基出菇.转化子菌丝阶段的转录组测序数据发
以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为材料,研究其分别在9种碳源和11种氮源液体培养条件下不同阶段pH值和葡萄糖浓度的变化,以及不同碳氮源对其所分泌的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羧甲基纤维素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pH值在不同碳源培养后期变化显著(P<0.05),而在不同氮源培养阶段无明显变化(P>0.05),葡萄糖浓度和菌丝量在不同碳氮源中也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碳源和氮源培养基对花脸香蘑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羧甲基纤维素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活性均具有影响(P<0.05).木糖和
黑木耳新品种\'农黑1号\'是以黑木耳\'Au5\'和\'木耳黑龙3号\'作为亲本菌株,通过单孢杂交配对选育而来.工厂化条件下的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农黑1号\'的第一潮平均鲜耳产量达到322.4g/袋,干耳产量平均为29.0g/袋,出耳率平均为93.3%,生产周期平均为71d.综合来看,\'农黑1号\'具有产量高、周期短、出耳率高、一致性好等优点,可作为黑木耳工厂化栽培的优良新品种.
本文研究预热处理(preheat treatment,PT)金针菇蛋白(Flammulina filiformis protein,FFP)对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凝胶特性的影响.试验将FFP在65、75、85和95℃下分别预热处理30、60、90和120min,以蛋白溶解度、总巯基含量和表面疏水性为指标,确定FFP预热处理的最佳温度与时间;将预热处理的FFP (PT-FFP)与MP以不同的比例(0∶10、1∶9、2∶8、3∶7、4∶6,M/M)混合制备复合凝胶(总
花脸香蘑作为一种营养丰富、菇型美观的珍稀食用菌,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价值.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技术对野生花脸香蘑菌株610双核菌丝片段进行了诱变处理.利用拮抗试验进行了诱变菌株初筛.通过连续传代培养,自然淘汰劣势菌株并获得诱变效应稳定的48个菌株.综合平板培养和基于ISSR和SSR联合遗传多样性分析的结果,筛选出7个诱变菌株与出发菌株共同进行出菇比较试验.出菇试验及子实体蛋白和氨基酸营养分析的结果显示:诱变菌株Ls2和Ls3为筛选出的花脸香蘑优质高产新菌株.诱变菌株较出发菌株生物学效率分别提高1
通过优化最佳的鲜切香菇加工技术,延长鲜切香菇产品的货架期,为扩大工厂化生产提供依据.本研究设计了3种香菇清洗工艺以及3种气调保鲜方法,利用感官、气味和理化指标的变化来评价清洗保鲜效果.经过无菌水、次氯酸钠溶液以及未经清洗3种处理方式加工的鲜切香菇产品在低温储藏120h时,其表面微生物数量发生较大的变化,无菌水清洗处理组微生物总量达到4.68×103CFU/g,而次氯酸钠溶液处理组和未经清洗的处理组的微生物含量分别为4.15×103CFU/g和3.05×103CFU/g.对3种气调比例保鲜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目的 探讨大学生正念和非适应性认知对气郁质与抑郁关系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中医体质量表(constitution in Chinese medicine questionnaire,CCMQ)的气郁质分量表、自制非适应性认知量表(non-adaptive cognitive scale,NACS)和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indful attention awareness s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