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望武昌”与“东望武昌”考辩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Y86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黄州快哉亭记》时,有学生提问:为何苏辙在快哉亭就是“西望武昌诸山”,而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却是“西望夏口,东望武昌”?都在黄州赤壁一带,同看武昌,为何会出现东西两望呢?
  这一问还真把我问住了。
  有同学猜测是不是因为苏轼和苏辙所站的方位不同,所以出现“东望武昌”与“西望武昌”的不同;也有人说《前赤壁赋》里“客”所说的“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望”的主语到底是苏轼还是曹操,在语境里需要推敲,理解不同就可能产生面向方位的差别;也有人戏言这两兄弟一定有一个地理没学好。
  首先,黄州相对于文中“武昌”的总体地理方位,无论观察者面向哪个方向,都不影响黄州与“武昌”的相对空间位置。其次,苏轼的《前赤壁赋》中,“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无论是苏轼眺望还是曹操眺望,按文脉析之,只是时代不同,观察位置当大体如是,从文学上说这叫“移情”。如此这般,才会让人登临赤壁,产生感同身受的艺术效果。再则,这里提及的“武昌”,乃宋代之称谓,并非如今的武汉三镇之一的武昌。
  追溯到“武昌”之名的來历,“武昌”源自孙权建都,取“以武而昌”典故。赤壁之战后,公元221年,孙权自建业移治于鄂(今鄂州),改鄂县名武昌,设武昌郡。孙权于公元223年派人在江夏山(今蛇山)上近江处筑城。此城周围二三里,因隔江面对夏水(汉水)入江口而取名夏口城。
  苏轼所言“武昌”即今天的鄂州,这历史上都有明证,各地县志也有记载,不必赘言。地图上看,鄂州与今黄冈市黄州区隔江对望,但主城区并非正相对,而是黄州在鄂州西北一点。再说“夏口”,顾名思义乃夏水的河口。夏水就是汉江,由于“汉口”这个名字是到了明代中期以后才出现的叫法,而现在的武昌在三国时期就曾经叫过“夏口”的名字,后沿用久远,所以曹孟德和苏轼同望的“夏口”就是今天的武汉市武昌区。
  故而苏轼在黄州西南的文赤壁矶望去,“武昌”自是在其东南方向。“西望夏口,东望武昌”,结合地名的演变历史,当理解为“西望武昌,东望鄂州”。方位表述实无问题。而苏轼在赤壁矶“东望武昌”,则表明赤壁矶及黄州旧城的西南郊都在武昌城上游的西北岸。
  那为何兄弟二人同在黄州,一个“武昌”还会有东望西望的差别?当时苏辙“西望武昌诸山”的快哉亭,到底建在哪,笔者没查到其明确的地理位置。后世还有人把位于黄州旧城府衙附近的“建亭”称“快哉亭”,其实“建亭”根本无法览观江流之胜,不过是个纪念性建筑罢了。
  说到“快哉亭”就得说说建造该亭的主人张梦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宋代称齐安),不久后好友张怀民也被贬至黄州。史载,两人刚来时,没有公租房可住,也没有钱建屋或租屋,苏轼只好借住在定惠院,张怀民僦居在承天寺,不久苏轼迁居至临皋亭。元丰六年(1083),张梦得为览观江流,在寓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苏辙为它作记以志纪念。由苏辙《黄州快哉亭记》可知,快哉亭必在承天寺西南靠江的高岗之上,方便其远眺江流胜景。这承天寺故址在今黄州旧城南,据苏轼黄州诗文记载,也当在临皋高岗之上,与临皋亭相距甚近。所以《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一看夜色如水,“念无与为乐者”,便乘兴去承天寺寻张怀民(梦得),“相与步于中庭”。
  《黄州快哉亭记》中,对“快哉亭”还有如此一段记述: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据苏辙所述,登临“快哉亭”,视野可观“南北百里,东西一舍”,可推知“快哉亭”临江流处,长江必是南北走向,东西只能目及三十里,那是因为有山脉阻挡。而“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必是长江对岸的樊山(今鄂州的西山风景区),故而目力所能及,草木行列,依稀可辨,定不是樊山更远处的莲花山一线。
  前文已言明,苏轼所居临皋亭与苏辙所言快哉亭在定惠院之南同一高岗上,临皋亭、快哉亭都在武昌樊山之东,即下游北岸,故只能在黄州城东南郊外,正好是“西望武昌诸山”!
  综上所述,苏轼“西望夏口,东望武昌”之说,系沿用古地名,实为在黄州文赤壁矶下,“西望武昌,东望鄂州”。而苏辙云“西望武昌诸山”,实则是在黄州城郊的临皋高岗上隔长江西望鄂州的樊山。方位虽有江中和高岗的差异,但二者表述并无不妥。
  ★作者通联: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其他文献
学科教学是初中阶段的一种基本教学样态,而各学科教学中,都普遍关注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为教育形势的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已经成为各学科的基本内在要求,特别是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这一点尤为关键。笔者现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提出一些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和方法重构的实施办法,希望可以给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  一、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和方法重构的必要性  初中阶段的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关注知识和技
读了《语文建设》2018年11期《对“教学内容确定”的几点认识和思考》一文(以下简称《确定》)后,想了许多,也犹豫了许久——无论人们怎么看,我还是决定把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写出来。一  说“教学内容的确定存在理论和现实相脱节的‘两张皮’现象”,是事实。“相脱节”首先是文章与课文不分。文章是一个大众概念,是对社会阅读而言,是面向所有的人,一般不存在专为某些人,为谁服务的问题。任何一篇文章都是方方面面知识
人生是一段旅程,从这里到那里,一路上会经历磨难,会领略风景。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们出发,是为了寻觅美好,是为了探望未來。抵达需要起航,成功需要攀越,机会需要摘取,明天需要迈进。人生靠打拼,没有良好的开端,就不会有成功的结果。一路走来,必然风光与险峰并存。
期刊
做好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需要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验、现场质量管理、施工质量监督等几个方面同时进行,切实做好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本文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现状进行
在我们具体实施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学评价是计算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计算机课程能够得到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那么,在我们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将语文学科课程目标在核心概念上使用了“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其中的第2条是: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凭借语感和对语言规律的把握,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和不同的对象,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明得体地进行表达和交流;能将具体的语言文字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