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素养提升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运行路径研究

来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yuxx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系统基模理论,将创新素养、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置于同一个理论框架下,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运行基模,以揭示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运行放缓及延迟问题.研究发现,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通过政府顶层设计的前瞻性消除负反馈环主体要素制约因子的影响.通过从静态与动态两个层面构建基于创新素养提升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运行路径,解决生态系统有效运行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生态系统的运行过程中,高校双创文化培育、企业技术资金支持、政府政策支撑引导、原生家庭、校企合作双创实践平台等要素对大学生创新素养养成及提升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经过动态路径反馈分析发现,生态系统中内、外要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对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形成与提高起到正向反馈作用,能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素养,该结论又反向证明了在此路径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运行是有效的.
其他文献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劳动素养评价直接牵引劳动教育的方向与路径.基于中职学生人才培养的特殊内涵和人才成长规律,构建融“生存、生活、生产”的劳动情境与任务,汇“能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发展维度于一体的劳动素养“三生三维”评价体系.
CIPP评价模式“不在证明而在改进”的本质特征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撑.CIPP的全程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改良性评价与高职劳动教育的系统性、阶段性、差异性特征高度契合.基于CIPP模式,可以从“背景—输入—过程—结果”4个维度构建具有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29个三级指标的高职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教材建设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条件.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在教材标准与依据、教材内容、编写主体、教材审定等方面形成了大量实践和重要经验.基于国际经验,推动我国新时代职业教育教材建设要构建教材现代治理体系,建立多元主体协同的教材建设机制,从思想性、发展性和实践性等方面不断提升教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能力,不断完善教材评价体系,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在深化教学改革的进程中,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是备受关注的难题,为克服长期以来高职教育办学过程中存在的内生源动力不足、多方主体参与不够、制度标准不完善、信息化建设落后、质量文化意识缺失等诸多问题,提出实施以参与主体多元化策略、教育质量提升策略、制度保障策略和质量文化建设策略相结合的“四维度”策略来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以促进高职院校办学能力的提升,全面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
1+X证书制度是放管服改革背景下职业教育的重大制度创新,引导着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的全面改革,对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明晰各类标准的定位和关系,完善主体明确、过程贴合、端口准确、保障完善的标准对接路径,加强对接管理机制建设,着力强化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的对接,对提高X证书的含金量和认可度、加快推进书证融通以及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体系、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和技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