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背景】
在实际督导工作中,责任督学经常会听到来自各方面的声音,责任督学该如何把握好督导的分寸和尺度?
2013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颁布的《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明确了责任督学的五项基本职责和任务:对学校依法依规办学进行监督;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进行指导;受理、核实相关举报和投诉;发现问题并督促学校整改;向教育督导部门报告情况,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意见,指导和督促中小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但在实际督导工作中,责任督学经常会听到来自各方面的声音,有人甚至希望督学能如包青天断案一般。因此,责任督学必须时刻把握好分寸和尺度,清晰定位不越权、尽心协调不激化、有效取证不偏颇、持续跟进不蔓生,真正做到指导不领导、到位不越权、督办不包办。
【案例描述】
一位男教师投诉,他在校工作多年,现在校长要换新人顶替他,并以打学生为由不给他补偿……
2019年11月底,作为广州市黄埔区某民办学校挂牌责任督学的我,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原来是该校一位X姓男教师投诉,他在校工作多年,现在L校长要换新人顶替他,并以打学生为由解雇他不给一分钱补偿。通话中,这名男教师的情绪较为激动,问题颠三倒四陈述了足足有半个多小时,我只能暂时福尔摩斯兼心理医生附体,才算弄明白了他的诉求。
接听电话后,我立即联系了被投诉的L校长。问题刚刚抛出,L校长的情绪立马激动起来,每句解释都以“夏督学啊,不是这样的……”句式而出,滔滔不绝。一方认为是无故遭解雇要求道歉并赔偿,一方认为是其伤害学生在先解雇合法,双方各执己见,都急于表达“督学明鑒,我不是潘金莲”的滔天冤屈。
《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明确,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时,要多渠道倾听师生、家长和社区各界人士的意见,受理、核实相关举报和投诉,指导和督促中小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在实际督导工作中,责任督学如何把握好分寸和尺度,既能做到多渠道倾听、多方取证、准确核实相关举报和投诉,又能避免越权干涉学校依法办学、增加学校负担,这一难题活生生地摆在了我的面前。
【督导过程】
为避免督学偏差,需做到定位不越权,协调不激化,取证不偏颇,跟进不蔓生……
清晰定位不越权
为避免督学过程中有所偏差,我再次熟读国家颁发的《教育督导条例》《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等文件,再次将责任督学的职责与定位明确清晰。我既不是政府12345投诉热线,也不是劳动仲裁部门,更不是纪委和法官。我是一个责任督学,我要做的是责任督学应该做的工作。针对这个事件,我是X老师的受理反馈者、学校和老师学生之间的联系协调者、L校长和学校依法办学行为的监督者。
尽心协调不激化
定位清晰后,接下来首先是稳定双方情绪。针对情绪较激动的X老师,我一段短信飞速发往其手机:已就您反映的情况向学校调查了解,因L校长正在开车,回复我会稍后与我具体沟通。此后,我又将学校反映的问题与X老师进行沟通。及时回复、用心协调,让当事人感觉事件已得到了关注,最终使X老师认识到自己的失误,不愿事件再激化扩大,但仍希望学校能对其过往的工作时限进行相应补偿。
有效取证不偏颇
关于劳动补偿,我首先查阅了《劳动合同法》。X老师认为学校违反合同法提前终止劳动合同,因此需要支付一定的经济补偿。而学校方面认为X老师伤害学生在先,学校属于合法提前解雇,没让X老师赔偿给家长和学校已仁至义尽。于是,我提出因牵涉到未成年人保护及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等问题,为避免双方言语沟通不畅引起误解,请双方以书面方式把事件具体过程和诉求写出,附上相应证明材料,如微信截图、通知记录等,签名后交给我。
学校很快将相关证明资料交了上来,特别是学校召开事件处理会议的通知、相关班主任与家长的对话交流截图等,这些基本无法造假的原始凭证较为有效地佐证和还原了事件。而当事人X老师也许因多方面的原因,相关证明资料一直都没有提交。最终他发了一段文字给我,文尾是“感谢您的帮助,以后在别的学校我还是会用心做好本职工作的!”我回复“我会向学校领导进一步了解情况,督促他们依法依规做好相关工作。感谢理解和支持,并祝身体康健、生活幸福!”
持续跟进不蔓生
之后,我专程到这所学校进行了专项督导。在与校领导交流中,我引导他们探讨师德师风建设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性,要求该校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在学校日常管理上,要求学校进一步加强课堂巡查,关注每一个场室的监控情况,并定期做好教师、学生的访谈工作,及时了解师生各方面状况,杜绝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学校领导表示,非常感谢督学对学校的指导与帮助,并表示已就该事件进行反思、整改,会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案例反思】
责任督学既不是政府投诉热线,也不是劳动仲裁部门,肩负着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督等五大基本任务。
只有顺畅运行机制,才能督学到位不越权
责任督学既不是政府12345投诉热线,也不是劳动仲裁部门,更不是纪委和法官。但国家赋予责任督学的五大基本职责,就是希望责任督学能既是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督者,又是素质教育的推动者;既是教育质量的评价者,又是教育现状问题的诊断者;既是教育典型经验的发现者,又是解决教育重点难点问题的参谋者;既是教情民意的受理反馈者,又是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的联系协调人。
种种身份,如何完美结合,如何在具体工作中把握好分寸和尺度,避免越权干涉学校依法办学、增加学校负担、干扰正常教学秩序,这需要上层进一步顺畅运行机制,下面才能真正做到指导不领导、督办不包办、清晰到位不越权。
只有强化信息技术,才能督学评估不偏颇
中国计划到2022年建立健全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这就必须大力强化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同时大力提升督学队伍的信息化处理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开展督导取证、评估、监测等工作。只有强化信息技术,督学取证及评估才能更加公正不偏颇。
只有压实问责机制,才能督学有效不蔓生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压实问责制度,整合教育监管力量,建立教育督导与教育行政审批、处罚、执法的联动机制。督学在督导过程中,发现违法办学、侵犯受教育者和教师及学校合法权益、教师师德失范等违法行为的,移交相关执法部门调查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问责和处理结果要及时向社会公布。”
说一万次,不如做一次。同理,督学无数次不改,不如问责一次到位。只有持续强化问责机制,才能切实提高督学成效,杜绝问题蔓延再生。
(作者单位:广州市黄埔区教育评估中心)
责任编辑:姜乃强
在实际督导工作中,责任督学经常会听到来自各方面的声音,责任督学该如何把握好督导的分寸和尺度?
2013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颁布的《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明确了责任督学的五项基本职责和任务:对学校依法依规办学进行监督;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进行指导;受理、核实相关举报和投诉;发现问题并督促学校整改;向教育督导部门报告情况,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意见,指导和督促中小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但在实际督导工作中,责任督学经常会听到来自各方面的声音,有人甚至希望督学能如包青天断案一般。因此,责任督学必须时刻把握好分寸和尺度,清晰定位不越权、尽心协调不激化、有效取证不偏颇、持续跟进不蔓生,真正做到指导不领导、到位不越权、督办不包办。
【案例描述】
一位男教师投诉,他在校工作多年,现在校长要换新人顶替他,并以打学生为由不给他补偿……
2019年11月底,作为广州市黄埔区某民办学校挂牌责任督学的我,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原来是该校一位X姓男教师投诉,他在校工作多年,现在L校长要换新人顶替他,并以打学生为由解雇他不给一分钱补偿。通话中,这名男教师的情绪较为激动,问题颠三倒四陈述了足足有半个多小时,我只能暂时福尔摩斯兼心理医生附体,才算弄明白了他的诉求。
接听电话后,我立即联系了被投诉的L校长。问题刚刚抛出,L校长的情绪立马激动起来,每句解释都以“夏督学啊,不是这样的……”句式而出,滔滔不绝。一方认为是无故遭解雇要求道歉并赔偿,一方认为是其伤害学生在先解雇合法,双方各执己见,都急于表达“督学明鑒,我不是潘金莲”的滔天冤屈。
《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明确,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时,要多渠道倾听师生、家长和社区各界人士的意见,受理、核实相关举报和投诉,指导和督促中小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在实际督导工作中,责任督学如何把握好分寸和尺度,既能做到多渠道倾听、多方取证、准确核实相关举报和投诉,又能避免越权干涉学校依法办学、增加学校负担,这一难题活生生地摆在了我的面前。
【督导过程】
为避免督学偏差,需做到定位不越权,协调不激化,取证不偏颇,跟进不蔓生……
清晰定位不越权
为避免督学过程中有所偏差,我再次熟读国家颁发的《教育督导条例》《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等文件,再次将责任督学的职责与定位明确清晰。我既不是政府12345投诉热线,也不是劳动仲裁部门,更不是纪委和法官。我是一个责任督学,我要做的是责任督学应该做的工作。针对这个事件,我是X老师的受理反馈者、学校和老师学生之间的联系协调者、L校长和学校依法办学行为的监督者。
尽心协调不激化
定位清晰后,接下来首先是稳定双方情绪。针对情绪较激动的X老师,我一段短信飞速发往其手机:已就您反映的情况向学校调查了解,因L校长正在开车,回复我会稍后与我具体沟通。此后,我又将学校反映的问题与X老师进行沟通。及时回复、用心协调,让当事人感觉事件已得到了关注,最终使X老师认识到自己的失误,不愿事件再激化扩大,但仍希望学校能对其过往的工作时限进行相应补偿。
有效取证不偏颇
关于劳动补偿,我首先查阅了《劳动合同法》。X老师认为学校违反合同法提前终止劳动合同,因此需要支付一定的经济补偿。而学校方面认为X老师伤害学生在先,学校属于合法提前解雇,没让X老师赔偿给家长和学校已仁至义尽。于是,我提出因牵涉到未成年人保护及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等问题,为避免双方言语沟通不畅引起误解,请双方以书面方式把事件具体过程和诉求写出,附上相应证明材料,如微信截图、通知记录等,签名后交给我。
学校很快将相关证明资料交了上来,特别是学校召开事件处理会议的通知、相关班主任与家长的对话交流截图等,这些基本无法造假的原始凭证较为有效地佐证和还原了事件。而当事人X老师也许因多方面的原因,相关证明资料一直都没有提交。最终他发了一段文字给我,文尾是“感谢您的帮助,以后在别的学校我还是会用心做好本职工作的!”我回复“我会向学校领导进一步了解情况,督促他们依法依规做好相关工作。感谢理解和支持,并祝身体康健、生活幸福!”
持续跟进不蔓生
之后,我专程到这所学校进行了专项督导。在与校领导交流中,我引导他们探讨师德师风建设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性,要求该校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在学校日常管理上,要求学校进一步加强课堂巡查,关注每一个场室的监控情况,并定期做好教师、学生的访谈工作,及时了解师生各方面状况,杜绝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学校领导表示,非常感谢督学对学校的指导与帮助,并表示已就该事件进行反思、整改,会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案例反思】
责任督学既不是政府投诉热线,也不是劳动仲裁部门,肩负着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督等五大基本任务。
只有顺畅运行机制,才能督学到位不越权
责任督学既不是政府12345投诉热线,也不是劳动仲裁部门,更不是纪委和法官。但国家赋予责任督学的五大基本职责,就是希望责任督学能既是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督者,又是素质教育的推动者;既是教育质量的评价者,又是教育现状问题的诊断者;既是教育典型经验的发现者,又是解决教育重点难点问题的参谋者;既是教情民意的受理反馈者,又是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的联系协调人。
种种身份,如何完美结合,如何在具体工作中把握好分寸和尺度,避免越权干涉学校依法办学、增加学校负担、干扰正常教学秩序,这需要上层进一步顺畅运行机制,下面才能真正做到指导不领导、督办不包办、清晰到位不越权。
只有强化信息技术,才能督学评估不偏颇
中国计划到2022年建立健全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这就必须大力强化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同时大力提升督学队伍的信息化处理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开展督导取证、评估、监测等工作。只有强化信息技术,督学取证及评估才能更加公正不偏颇。
只有压实问责机制,才能督学有效不蔓生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压实问责制度,整合教育监管力量,建立教育督导与教育行政审批、处罚、执法的联动机制。督学在督导过程中,发现违法办学、侵犯受教育者和教师及学校合法权益、教师师德失范等违法行为的,移交相关执法部门调查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问责和处理结果要及时向社会公布。”
说一万次,不如做一次。同理,督学无数次不改,不如问责一次到位。只有持续强化问责机制,才能切实提高督学成效,杜绝问题蔓延再生。
(作者单位:广州市黄埔区教育评估中心)
责任编辑:姜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