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提升教学课堂效率是一个老旧的话题,但一些地区、少数教师、有的时候或多或少的还存在课堂效率低下现象,究其原因是教学方式陈旧、教育管理的评价制度单一性和片面性、学生对学科的偏见等众多因素。教育的希望在课堂,课堂的希望在教师,没有好教师就没有好课堂,没有好课堂就没有好教育。
【关键词】地理课堂 提升效率 策略方法
什么是高效的教学课堂?教育专家于友西认为,“高效课堂本质应该是立足于优化教师、学生、教科书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之构成协调、优质的课堂生态系统,在正确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引下,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发挥教科书的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能,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教育专家任永生认为,它的基本含义就是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形成优秀品质,构建健全人格。因此教师要把每一堂课都变成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每一堂课都变成学生发展成长点。那么,如何提升地理效率,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呢?本文以人教版《必修1地理》—《第二章、第四章》第一节内容为例,谈用对策略,提升地理课堂质量的方法。
一、反复斟酌,充分预设,关注生成
仔细备课是上好每一堂地理课的前提。虽然地理新教材图文并茂,但教材毕竟可能会滞后于现实社会,但教材外有很多课程资源,需要我们去开发和利用。教材的重构与活用是教师智慧的结晶,是学生提升的根本,也是新课标实施的关键。所以地理老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拓展和超越教材,补充一些时代性强、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学生学情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照本宣科,完全照搬出版社编写的教参、以前使用过的教案资料显然是不行了。教师要真正备好课,就应该充分预设教学环节和过程。反复斟酌。充分预设是动态生成精彩课堂的关键。笔者认为备好课、上好课关键在于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捕捉信息,丰富教材,完善学案
在透彻学习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经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针对学生学情,加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之更生动、形象,让学生乐于接受的、对教学有用的信息,形成适合自己的学生学习的案例,把教学内容变“活”,教学手段变“灵”。备课是一个过程,它需要教师不断收集资料,反复思考,持续积累创新。要使课堂生成精彩,教师备课时要预设到位,而且还需要教师教学前不停地推敲、预设,连续完善、反复更新教学设计,才有可能形成日臻完善的教案、导学案。例如人教版本“地理Ⅰ”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可以按教材顺序进行教学,举结合较新的资料:2015年5月20日尼泊尔强地震、破坏重的事实形成原因为例开始;也可以尝试创新,教师收集野外(矿物)岩石标本,从认识三大类岩石开始,然后设问:三大类岩石之间以及与岩浆之间是如何形成及其转化的?引入岩石圈物质的循环,然后以此为主线,讲解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知晓学情,充分预设,变化学法
教师透彻理解、领悟教材了,上课前就可根据练习反馈、提问检测,个人访谈,知晓学情,确定学法,才能对教学内容重新进行编排、设计、加工,注意避免、克服教学组织形式的模式化,复杂化,才能对内容进行简约化。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学也无定法。所以要因材施教,注意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时期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教法和学法,不断变化学法(指导)。紧紧围绕目标考量、打磨初定的学法指导,编写导学案。编导学案就应该像母亲做饭菜,做得可口适宜,是因为她知晓孩子喜欢吃什么菜,了解孩子适宜酸甜苦辣什么味道。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景,为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要经常以新的内容、形式刺激学生,奖励学生成功。毫无疑问,导学案要有重点提示,要有具体的学法指导。建议老师用八成精力来编导学案,把二成的精力放在课堂上。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前精心创设好课堂活动的内容、组织形式、时间长短和展现时机,在课堂中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动脑,动眼,动耳,动嘴,动手。同时做好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好教材。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创设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地理思维与训练。
二、启发诱导,激活思维,图文结合
教育学家任永生认为:“学”是高效课堂研究和实践的逻辑起点。如果教师越来越有钻研,学生学才能越来越神奇。所以必须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观念体系和行动模式。教师的课堂讲解必须具有启发性,这是教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启发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而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提出问题应能够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必须精准设计,并遵照如下三个原则:第一,紧扣教学目标要求和教材的重点难点;第二,问题明确,难易度适当;第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求知欲望。有經验的教师一般都善于运用启发诱导的手段,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
三、简约目标,分清主次,精讲重点
一堂地理课要学的知识很多,有课文、插图、思考、阅读、活动、案例、表格及地图等,奢望把所有知识都讲、所有问题都讲深、讲透,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在处理教材和讲解课文时就要分清主次,去繁求简,抓住重点,简约目标,进行精讲,不能贪多求全,要注意突破难点。在讲解中,还要围绕重要的知识点,适当设问质疑,激活学生思维,突破难点,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如培养学生发现地理问题,解决相应地理问题的能力。
四、适时引导,优化讨论,营造氛围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们设计的导入要能引人入胜,让学生一开始就有一个好心情、一个悬念、一个疑问,那么后面的学习自然就能水到渠成。教师在设计导入时,要淡化形式注重实效,要始终围绕一个目标: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五、练习反馈,课堂小结、作业提升
课堂练习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侧重地组织学生进行的训练活动,可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领会、巩固、运用以及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课堂练习可直接观察到学生的解题思维过程、知识掌握程度,从而可以及时调整教学进程。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针对重点精心设计练习,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做到以点带面,恰当典型,达到“一石数鸟”的教学效果。教师精心设置一些悬念性的问题,有助于学生课后的主动学习、主动探讨;也可在小结时,可提出一个或一系列的问题,将问题引向更深入,有助于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
打造高效课堂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需要克服传统教学教学中“满堂灌”的弊端,提高学生学习教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任永生.高效课堂建设—--课堂改變教育 教师改变课堂》http://blog.sina.com.cn/103chjianzhong,2014-12-04 14:59:28
[2]黄建华.减负后地理课“增效”的途径》,http://www.niubb.net/article/1437158-1/1/,2015.10.23
[3]汪文达.湘教版《地理.必修1》的教材处理与教学方法建议》[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6(21)81-82
【关键词】地理课堂 提升效率 策略方法
什么是高效的教学课堂?教育专家于友西认为,“高效课堂本质应该是立足于优化教师、学生、教科书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之构成协调、优质的课堂生态系统,在正确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引下,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发挥教科书的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能,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教育专家任永生认为,它的基本含义就是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形成优秀品质,构建健全人格。因此教师要把每一堂课都变成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每一堂课都变成学生发展成长点。那么,如何提升地理效率,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呢?本文以人教版《必修1地理》—《第二章、第四章》第一节内容为例,谈用对策略,提升地理课堂质量的方法。
一、反复斟酌,充分预设,关注生成
仔细备课是上好每一堂地理课的前提。虽然地理新教材图文并茂,但教材毕竟可能会滞后于现实社会,但教材外有很多课程资源,需要我们去开发和利用。教材的重构与活用是教师智慧的结晶,是学生提升的根本,也是新课标实施的关键。所以地理老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拓展和超越教材,补充一些时代性强、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学生学情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照本宣科,完全照搬出版社编写的教参、以前使用过的教案资料显然是不行了。教师要真正备好课,就应该充分预设教学环节和过程。反复斟酌。充分预设是动态生成精彩课堂的关键。笔者认为备好课、上好课关键在于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捕捉信息,丰富教材,完善学案
在透彻学习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经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针对学生学情,加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之更生动、形象,让学生乐于接受的、对教学有用的信息,形成适合自己的学生学习的案例,把教学内容变“活”,教学手段变“灵”。备课是一个过程,它需要教师不断收集资料,反复思考,持续积累创新。要使课堂生成精彩,教师备课时要预设到位,而且还需要教师教学前不停地推敲、预设,连续完善、反复更新教学设计,才有可能形成日臻完善的教案、导学案。例如人教版本“地理Ⅰ”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可以按教材顺序进行教学,举结合较新的资料:2015年5月20日尼泊尔强地震、破坏重的事实形成原因为例开始;也可以尝试创新,教师收集野外(矿物)岩石标本,从认识三大类岩石开始,然后设问:三大类岩石之间以及与岩浆之间是如何形成及其转化的?引入岩石圈物质的循环,然后以此为主线,讲解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知晓学情,充分预设,变化学法
教师透彻理解、领悟教材了,上课前就可根据练习反馈、提问检测,个人访谈,知晓学情,确定学法,才能对教学内容重新进行编排、设计、加工,注意避免、克服教学组织形式的模式化,复杂化,才能对内容进行简约化。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学也无定法。所以要因材施教,注意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时期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教法和学法,不断变化学法(指导)。紧紧围绕目标考量、打磨初定的学法指导,编写导学案。编导学案就应该像母亲做饭菜,做得可口适宜,是因为她知晓孩子喜欢吃什么菜,了解孩子适宜酸甜苦辣什么味道。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景,为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要经常以新的内容、形式刺激学生,奖励学生成功。毫无疑问,导学案要有重点提示,要有具体的学法指导。建议老师用八成精力来编导学案,把二成的精力放在课堂上。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前精心创设好课堂活动的内容、组织形式、时间长短和展现时机,在课堂中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动脑,动眼,动耳,动嘴,动手。同时做好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好教材。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创设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地理思维与训练。
二、启发诱导,激活思维,图文结合
教育学家任永生认为:“学”是高效课堂研究和实践的逻辑起点。如果教师越来越有钻研,学生学才能越来越神奇。所以必须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观念体系和行动模式。教师的课堂讲解必须具有启发性,这是教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启发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而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提出问题应能够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必须精准设计,并遵照如下三个原则:第一,紧扣教学目标要求和教材的重点难点;第二,问题明确,难易度适当;第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求知欲望。有經验的教师一般都善于运用启发诱导的手段,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
三、简约目标,分清主次,精讲重点
一堂地理课要学的知识很多,有课文、插图、思考、阅读、活动、案例、表格及地图等,奢望把所有知识都讲、所有问题都讲深、讲透,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在处理教材和讲解课文时就要分清主次,去繁求简,抓住重点,简约目标,进行精讲,不能贪多求全,要注意突破难点。在讲解中,还要围绕重要的知识点,适当设问质疑,激活学生思维,突破难点,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如培养学生发现地理问题,解决相应地理问题的能力。
四、适时引导,优化讨论,营造氛围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们设计的导入要能引人入胜,让学生一开始就有一个好心情、一个悬念、一个疑问,那么后面的学习自然就能水到渠成。教师在设计导入时,要淡化形式注重实效,要始终围绕一个目标: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五、练习反馈,课堂小结、作业提升
课堂练习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侧重地组织学生进行的训练活动,可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领会、巩固、运用以及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课堂练习可直接观察到学生的解题思维过程、知识掌握程度,从而可以及时调整教学进程。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针对重点精心设计练习,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做到以点带面,恰当典型,达到“一石数鸟”的教学效果。教师精心设置一些悬念性的问题,有助于学生课后的主动学习、主动探讨;也可在小结时,可提出一个或一系列的问题,将问题引向更深入,有助于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
打造高效课堂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需要克服传统教学教学中“满堂灌”的弊端,提高学生学习教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任永生.高效课堂建设—--课堂改變教育 教师改变课堂》http://blog.sina.com.cn/103chjianzhong,2014-12-04 14:59:28
[2]黄建华.减负后地理课“增效”的途径》,http://www.niubb.net/article/1437158-1/1/,2015.10.23
[3]汪文达.湘教版《地理.必修1》的教材处理与教学方法建议》[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6(21)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