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诗兰黛的收购依赖症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c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一句自我介绍,美妆品牌Smashbox陷入舆论漩涡。
  近期,有网友发现,Smashbox在图片社交平台Instagram的官方账号介绍中,刻意说明“零残忍(我们不在中国销售产品!)”,“零残忍”和不在中国销售的原因是,Smashbox以不做动物实验为卖点,而中国对进口化妆品要求进行动物实验。
  事实上,进口前做动物实验以保证化妆品使用者的安全性,一直是很多国家的惯例。在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都有类似要求。Smashbox此举,对中国网友而言着实刺眼。不过被曝光后,Smashbox很快删除了这句表述。


  相比Smashbox这个陌生品牌,中国消费者可能更熟悉其母公司——赫赫有名的雅诗兰黛。令不少人好奇的是,放纵Smashbox如此“捣乱”,雅诗兰黛这是连旗下的品牌都管不住了吗?
  依仗收购品牌
  Smashbox虽然在国内查无此“牌”,但对于雅诗兰黛集团而言却是心头宝。
  根据雅诗兰黛集团今年前三个月财报,化妆品部门成长迅速,销售额同比增长9%至近12.7亿美元。而其中,雅诗兰黛方面尤其强调汤姆·福特、Smashbox和海洋之谜三大品牌表现最稳定,录得强劲增长。
  或许正是这份成绩单,让Smashbox行事格外有底气。作为集团旗下增长最稳定的品牌之一,Smashbox在官方宣传上不顾母公司形象我行我素就有了答案。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雅诗兰黛堂堂一个国际美妆巨头,为什么会连旗下品牌都管不住?
  这缘于雅诗兰黛自创品牌的业务危机。
  2015年,雅诗兰黛集团罕见地出现负增长,当年净利润同比下降9.6%。截至2016年12月31日的财年二季度,净利润录得4.28亿美元,同比下跌4.3%。其中,集团自创品牌雅诗兰黛和倩碧领跑下跌榜单。
  而收购的外来品牌则完全相反,最近几季财报中,除了上述三个增长稳定的品牌,新收购的Becca Cosmetics和Too Faced业绩表现均超预期,集团增加的净销售额,有一半来自于这两个品牌。
  当然,虽然收购品牌能撑起一片天,但雅诗兰黛还是很快修改了官方宣传的用语,这表明集团方面未完全失去控制能力,Smashbox表现固然好,中国消费者也不能得罪。
  尤其是雅诗兰黛自创品牌在中国市场遇冷的关口,更不能再消耗消费者的好感。据财报披露,今年以来雅诗兰黛、倩碧和悦木之源持续疲软,这几大旗舰品牌在亚太地区,尤其是香港地区的表现也持续被点名批评。而此前雅诗兰黛在中国区的销售业绩仅次于拥有兰蔻的欧莱雅,位列护肤品牌第二。
  内外承压
  雅诗兰黛的压力不仅来自于内部,看着外部对手们欣欣向荣,也是一件难过的事。
  日化巨头宝洁虽然在去年狠心卖了40个品牌,但化妆品牌SK-II却在中国市场高歌猛进。2016年“双十一”期间,SK-II成为第一个突破1亿元销售额的高端化妆品牌;始终压雅诗兰黛一头的欧莱雅集团,则凭借兰蔻继续稳坐中国高端化妆品市场第一品牌的宝座。
  老对手们各有各的优势,新对手也卯足劲进入中国市场分一杯羹。2011年才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的韩系品牌雪花秀,在2015年销售额突破66亿人民币,同时凭借其在中国市场的强劲表现,2016年企业整体营收每月以80%的速度增长;日系同样不甘示弱,资生堂通过高端品牌Shiseido、CPB、IPSA的助力,2016年在中国区业绩增长了11.4%。
  核心品牌遇冷让雅诗兰黛有了危机感,而过去一段时间的调整措施,则显得有些“病急乱投医”。
  2016年12月,顺应税收政策的调整,雅诗兰黛宣布旗下多个品牌将采取降价,最大下调幅度达18%。降价看似能提高销量,不过对于走高端线的雅诗兰黛而言,这其实不是一个好主意,对于品牌溢价和高端形象的伤害不是一星半点。
  化妆品行业资深人士汤琦君评论说:“雅诗兰黛品牌的降价策略,感觉就像是业绩压力过大后,一种慌不择路的应急反应。”而从实际销售情况来看,降价也并没有给几个自创品牌带来太大的提升
  扭转形势的唯一办法,似乎就只剩下了收购。根据财报,雅诗兰黛去年在营收上能实现单位数的增长,完全是依靠此前收购的祖马龙、海蓝之谜和汤姆·福特等品牌的优秀表现,抵消了护肤产品的负增长。
  而今年依靠收购品牌,在2017年前三个月,雅诗兰黛集团更是实现营收28.6亿美元,虽还远不及欧莱雅,但是雅诗兰黛集团增长率比欧莱雅高出0.5%达到8%,净利润更是增长12%至2.98亿美元。
  治标不治本
  虽然收购品牌的努力让雅诗兰黛业绩开始向好,但这真的是万能药吗?
  新品牌给雅诗兰黛提供了新鲜血液,但雅诗兰黛遗漏了一点:哪怕它靠收购获得了新消费者,集团仍然还面临不断拖后腿的自创品牌。
  自創品牌的问题其实不在于质量,而在于老化。雅诗兰黛第一款明星面霜面世至今已经过了70年,这期间,雅诗兰黛品牌早就和“抗衰老”三个字紧紧相连,这对年轻消费者并没有吸引力。
  另一个自创品牌倩碧近几年的产品更新速度也较为缓慢。除了2014年倩碧黄油45年来首次升级外,倩碧只在2014推出祛痘升级新品和声波洁面仪,2015年推出倩碧男士声波洁面仪和专属洁面泡,即使算上2016年发布Pop Artistry彩妆新品,倩碧的新品发布数量还不及集团收购品牌的数量。
  曾有媒体表示,从雅诗兰黛和倩碧这种针对“中老年龄”消费者的护肤品销量下降中,确实能看到消费者对创新产品的需求。
  而当选择够多时,新鲜感会主导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这方面,2016年欧莱雅旗下的彩妆品牌YSL已经用一只口红给雅诗兰黛上了一课:10月,YSL的星辰系列口红在国内网络上爆红,推动YSL连续4个月在百度的搜索指数上稳坐第一,将雅诗兰黛甩在身后。
  业内人士称,YSL星辰系列口红在质量上其实与其他品牌并无太大差异,但其星光闪闪的包装和名称,直接帮YSL打开中国年轻消费者市场,消费者追捧的不只是口红,还包括全新的销售思路。
  雅诗兰黛也已在尝试倾听年轻消费者的心声,在2016年的财报中,雅诗兰黛专门提到了需要抓住Z世代(1998年后出生的人)的心,如果能有对应的计划并坚定执行下去,或许能找到不再依赖收购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
其他文献
今年10月,在珠海横琴新区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  总书记关注中医药事业发展,令中医药行业人士倍感鼓舞。每每提及中医药,如何传承与发展好这一中华文明瑰宝,让中医药走出去,走向世界,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所关心的热点话题。  越来越流行的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
期刊
降价,降温,已在越来越多地方的楼市出现。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此前对北京周边地区房地产市场调研时了解到,环京楼市已降至“十年来最冷”,廊坊北三县部分房价接近腰斩,天津部分区域甚至重回5年前的价格水平。  实际上,不只是大城市周边,当前众多一二线热点城市甚至三线城市,无论从统计数据还是就市场表现来看,均呈现出明显的楼市降温迹象。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
期刊
一方面是民营企业进入军工行业情绪高涨,一方面却是资金短缺问题凸显,于是许多民营军工企业将目光投向了强大的国有资本。  然而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的问卷调查时,多位民营军工企业负责人表达了复杂的期望:既希望通过引进国有资本打破军工行业壁垒带来的种种限制,又期望避免国资带来的体制、机制负面影响。  “民营军工爱国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下“民参军”的曲折道路。  为何是国有资本?  虽然2016年
期刊
合盛元的兴衰,不仅仅折射出中国金融雏形的起落,也与国家气运休戚相关。  百年票号发展的背后是中国对现代金融尝试。早在清朝中后期,票号已经创造出汇兑、异地存取等银行业务的雏形,甚至漂洋过海,到国外开拓市场。  清代晋商设立的票号最盛时达三十多家,在全国商业城镇设立的分庄更是不计其数,但将分庄开到国外的却为数不多,在日本设立了两家分号的合盛元票号就是其中代表。面对当时内忧外患的中国,合盛元为什么要远赴
期刊
49年前,我国工业建设如火如荼。在湖北十堰的大山中,人们一砖一瓦地运出了一个汽车厂——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也就是现在东风公司的前身。  大山没有挡住东风发展的视野。从“二汽”“东风汽车公司”再到“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从“军转民”“国企改革”再到“港股上市”……改革开放至今,东风率先在全国企业界推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  在不断的革新中,东风从十堰驶向了北京天安门广场,EQ240、东风“猛士”
期刊
“从两年前开始,创新药投资迅速由春天进入了盛夏。”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蔡大庆说,这个行业太“热”了。  资本市场对创新药如火的热情背后,有着多重投资逻辑:发展生物医药被纳入国家战略、医药产业政策引导、亟待满足的巨大市场需求……  随着资本不断涌入,创新药研发“不差钱”。硬币的另一面是,新药研发成功率不高,产品上市还要应对市场需求考验、招标采购、医保支付准入等问题,这意味着投资的风险很大。  因为大水
期刊
在印度孟买,有一个已经127年历史的组织。5000个员工每天用最原始、简单的方式,配送约20万份午餐,他们的投递错误率低至800万分之一。不过,让人惊奇的是,这个组织85%以上的成员皆属于文盲或半文盲,而递送方式只限于传统的步行、自行车和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  这就是印度的达巴瓦拉(Dabbawal),他们属于“孟买午餐餐盒运送者协会”。在印地语中,“达巴”是盒子,“瓦拉”指人,“达巴瓦拉”即为“
期刊
继去年复星12.6亿美元收购印度药企Gland Pharma后,中国医药行业出海交易纪录再次被刷新:今年4月,德国血浆产品制造商Biotest同意接受中国科瑞集团提出的约14亿美元的现金收购案。  去年以来,国内企业争先恐后迈向国际医疗市场,单起并购交易金额屡创新高,几亿美元甚至十几亿美元的并购案越来越常见。诸多并购案例还显示,不同于过去对单个产品和技术的试探性收购,国内资本逐渐开始尝试跨境控股型
期刊
对国际原油市场来说,凛冬将至并不仅仅是一条时间线,更多的是价格不断下跌带来的压力。过去的两个多月里,在技术上原油已经跌入熊市区间。  在市场的多空较量中,占据舞台中心的是研究“什么时候油价跌破45美元”的“空军”。而且有迹象表明,不但凛冬将至,而且冬日绵长。后欧佩克时代的祭品  和油价下跌同步的,是在国际原油市场上呼风唤雨了约半个世纪的欧佩克走向弱势。非欧佩克成员俄罗斯和美国的产量则已今非昔比,尤
期刊
伴随着新能源产业布局的扩张加快,“银隆钛,广通车”正逐渐被众人熟知。  2017年,对于珠海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隆新能源)而言是开疆拓土的一年,在过去几个月中,银隆新能源产业园在成都、天津、兰州、南京均已落地。2015年以前,银隆新能源已分别在广东珠海、河北武安及石家庄建成三大生产基地,如今,再算上美国基地和正在洽谈的长沙项目,银隆在全球已有九大产业基地。  “银隆新能源通过多年的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