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级管理不能光靠德育,还应注入心育。对“差生”加强心理教育,摸清他们的发展轨迹,热爱、理解他们,真诚与他们交心,让“差生”更加亲近和尊重班主任,这样,班级管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心理教育;“差生”;转化
经中考落榜后进入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大多数综合素质比较低,纪律方面也比较散漫,文化基础也比较单薄,不少学校都非常注重德育工作。加强思想教育,在转变学生思想方面做了评分规定。如:量化考勤、坐班制,每天“三到位”,早、中、晚加强检查监督,每周一主题班会,措施较多,但效果仍然不佳。对此,作为班主任深感头疼。我曾经当过几届广西少数民族歌手班的班主任,对“差生”不仅注意加强思想教育工作,而且也注重心理教育,两者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走近“差生”,摸清他们的发展轨迹
所谓“差生”,是指在学业、纪律、品质等方面在一段时间内低于合格水平的后进生。他们在班级里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差生”不是一个确定性的概念,它有其自身的涵义,班级中的“差生”不是大多数的而是少数的。这些“差生”有特殊的心态,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及其对待学习、生活、纪律、道德行为特有的态度倾向,“差生”心态是“差生”对社会认知的反应,是认知、情感和意向三种心理因素的组合,是“差生”特有的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结构。它产生的根源是复杂和多样的,不仅受社会大环境和家庭小环境的影响,而且更多的是受到学校教育环境影响。学校教育管理的特殊和性质、学校管理的评价、班主任的素质和教育方法更多的是影响到“差生”的心态。“差生”的心态支配着“差生”接受教育行为的选择,决定着“差生”接受教育和学习、生活、道德行为的方向,“差生”的心态有积极性的也有消极的,如能利用其积极的心态,则可转化“差生”的思想,改变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迅速转变“差生”的思想,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广西少数民族歌手班的学生大都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班级中有侗族、苗族、仫佬族、壮族、京族、汉族等民族,他们年龄参差不齐,文化程度悬差大,个性差别也大,他们认为就读歌手班专业,就是唱唱跳跳,参加演出,争取今后有个好就业就可以了,因此平时不想受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道德品质行为方面也比较散漫。古人云:“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因此,我细心观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背景,积极跟原学校老师了解这些“差生”的心态发展轨迹以及特长爱好,建立班级学生的心理教育档案,并深入班级、宿舍逐个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从心理教育人手,拟定班级教学目标,承担学校各种重大演出任务,如接待上级领导、外宾、参加海外华侨及各种媒体等访问演出,使他们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任务、职责,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教育,上课迟到、早退、打瞌睡的现象没有了,练功、排练节目时自觉性提高了,不少“差生”利用节、假日自觉练功、练琴、排练节目,演唱艺术水平及舞蹈表演艺术水平大有长进。这些年来,不少“差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演出及各種声乐大赛和舞蹈大赛,并接受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广西电视台、南宁电视台等媒体采访演出以及接待国家领导、自治区领导视察、外宾访问等活动,都获得上级领导及各种媒体的高度评价。重视“差生”的心理教育,就应该走近学生、摸清他们的心态发展轨迹,这是做好“差生”转化工作,管理好班级的第一步。
二、热爱“差生”,当好心灵的引航者
作为一名班主任,既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又是“差生”的良师益友,尤其应更关注“差生”心灵的成长。古人云:“感人心者,莫过于情,人之相交,贵在交心。”青少年学生是一个花的季节。天真浪漫、开放、活泼、可爱,喜欢和知心的同学、朋友交往,诉说情感。“差生”也具有这一特点,希望班主任能够了解自己的需求,也希望能在班主任面前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作为班主任就应掌握这一特点,在了解“差生”基础上,应该把心交给“差生”,和“差生”心心相印,走进“差生”的心灵,让“差生”也知道班主任对“差生”情感世界的了解和理解,这样更加尊敬班主任、亲近班主任,更感到班主任的亲情就像自己的父母关心、爱护自己一样。记得我刚当上广西少数民族歌手班的班主任时,这些爱唱爱跳的学生把我给迷住了,他们性格开朗、天真、活泼可爱,当我把情感倾注等生时,发现不少的“差生”有了一点成绩,即不求进步,不思进取,满足于现状,不求艺术上的提高,认为为学校唱唱跳跳白辛苦。因此,有时排练不到场,有时练琴不认真,上声乐课时不能全身心投入。这时,我在全班同学的面前说:“同学们,一场辉煌的成绩或不良缺点都已成为过去,让我们一切从零开始,相信通过你、我的共同努力,我们会有更辉煌的未来。若干年后,我希望给大家的印象是‘这个班主任还真不错’,而大家留给我的印象是你们确实很努力,也更希望在今后的社会大舞台上见到你们靓丽的身影和艺术的风采。”一段发自肺腑的话语温暖了“差生”的心,正是由于我情倾“差生”,热爱“差生”,使他们深受感动,纷纷和我交心。一位来自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侗族女学生对我说到:“班主任,平时我很散漫,您没有骂我,也没有给我写检讨,但您的话使我很受感动,谢谢您!”另一位来自隆林各族自治县的苗族男生给我写了一张字条:“班主任,我以前练功、排练,都不太努力,今后我要加倍努力。”后来,这两位“差生”上课、练功、排练、练琴都非常认真,在2009年6月参加区直大中专院校声乐大赛及区工委举办的舞蹈大赛都分别获得了声乐二、三等奖,舞蹈一、二等奖,为班级争了光,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看着“差生”的转变,我异常兴奋,积极与他们交流、探讨人生的理想目标,从此以后,班级风貌大改变,“差生”更加尊敬我这个班主任,我感受到自己把心交给“差生”,用自己的情感热爱“差生”没有白费。著名的教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我大胆地走进“差生”的中间,大胆地热爱他们,引导他们向前看,向着理想目标去奋斗,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班级在校三年,年年被评为优秀班级,我也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师。
三、理解“差生”。送去人文温暖
为了挖掘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校创办的广西少数民族歌手班一直以来其生源主要都面向少数民族地区招收学生,他们能歌善舞,具有一定的民族艺术基础,这些学生各自表现出自己的性格特点、心态,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自己的专业学习和表演艺术。自信心强、勤学好问、刻苦训练的学生,歌唱表演整体艺术水平提高很快,然而,也有一些“差生”产生了自卑感,认为自己样样不如别人,低估了自己,对自身智力和能力产生了怀疑。因此在练功、排练、练习乐器等方面,总是不敢放开手脚大胆地进行投入练习,因而影响到了自身整体专业水平的提高。我从心理教育人手,深入“差生”,了解到他们心理状况,给他们讲了少 数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地位和作用,又讲了演唱民歌、跳民族舞蹈、学习民族声乐与弘扬民族文化的关系,又举出了我国许多民族歌唱家和民族舞蹈表演艺术家对弘扬我们民族传统文化做出的贡献等等。使他们认识到越是民族的就越是能走向世界的道理,帮助他们消除了自卑心理。从此以后,他们在专业学习及各种排练节目中更加努力和自觉。现在这些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每次演出,都能拿出本民族的好节目,有的节目还被送到北京参加演出,如来自隆林苗族学生何贝、何石、何水三姐妹,她们多次参加区直重大文艺汇演及电视台民歌录制,多次上北京参加民族艺术盛典展演,得到了国家领导和自治区领导的高度赞扬和高度评价,大大的提高了我校的宣传力度。
现在的中职“差生”,不单希望班主任关心他。更希望班主任理解他,也希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得到班主任的理解、支持和肯定。有一次我在班上要求学生们自由组合自编自导一个节目,这时几个“差生”兴趣相投,组合了一个小组,自编自导节目,在检查节目时,尽管不够理想,但我对节目的质量没有任何指责與质疑,而先是肯定节目的优点,肯定“差生”的辛勤劳动和付出的汗水,然后才委婉点地提出如能加进一些内容,在表演艺术情节上作些改进,节目演出效果会更好。他们听后很高兴,很快重新补进些内容,改进了一些表演情节,并加紧排练,演出时如愿地获得重大成功。理解“差生”的心态并及时进行点拨,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育人工作这个舞台上,作为班主任应该时刻牢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做好人的愿望。”为了不使“差生”想“做好人”的愿望之火花熄灭,班主任应将心比心,真诚地与“差生”交朋友。对“差生”的转化教育工作一定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更不能声色俱厉,不留情面,以剥夺学生的自尊代价来树立班主任的威信和高压手段去压服“差生”。而是要以理解、平等的身份与“差生”相处,以真挚的语言打动“差生”心灵、温暖“差生”心灵。所以,每学期给“差生”写评语时,我都特别注意措词,把“该生”称为你,先多赞扬、肯定他们的优点,然后才委婉地指出不足之处,并特别鼓励他们向着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去努力,及时肯定与表扬“差生”的每一点滴进步。
以上是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转变“差生”的点滴做法和体会。重视心理教育,转变“差生”思想,调动“差生”积极性,激发他们努力学习,转变班风,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关键词]心理教育;“差生”;转化
经中考落榜后进入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大多数综合素质比较低,纪律方面也比较散漫,文化基础也比较单薄,不少学校都非常注重德育工作。加强思想教育,在转变学生思想方面做了评分规定。如:量化考勤、坐班制,每天“三到位”,早、中、晚加强检查监督,每周一主题班会,措施较多,但效果仍然不佳。对此,作为班主任深感头疼。我曾经当过几届广西少数民族歌手班的班主任,对“差生”不仅注意加强思想教育工作,而且也注重心理教育,两者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走近“差生”,摸清他们的发展轨迹
所谓“差生”,是指在学业、纪律、品质等方面在一段时间内低于合格水平的后进生。他们在班级里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差生”不是一个确定性的概念,它有其自身的涵义,班级中的“差生”不是大多数的而是少数的。这些“差生”有特殊的心态,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及其对待学习、生活、纪律、道德行为特有的态度倾向,“差生”心态是“差生”对社会认知的反应,是认知、情感和意向三种心理因素的组合,是“差生”特有的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结构。它产生的根源是复杂和多样的,不仅受社会大环境和家庭小环境的影响,而且更多的是受到学校教育环境影响。学校教育管理的特殊和性质、学校管理的评价、班主任的素质和教育方法更多的是影响到“差生”的心态。“差生”的心态支配着“差生”接受教育行为的选择,决定着“差生”接受教育和学习、生活、道德行为的方向,“差生”的心态有积极性的也有消极的,如能利用其积极的心态,则可转化“差生”的思想,改变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迅速转变“差生”的思想,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广西少数民族歌手班的学生大都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班级中有侗族、苗族、仫佬族、壮族、京族、汉族等民族,他们年龄参差不齐,文化程度悬差大,个性差别也大,他们认为就读歌手班专业,就是唱唱跳跳,参加演出,争取今后有个好就业就可以了,因此平时不想受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道德品质行为方面也比较散漫。古人云:“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因此,我细心观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背景,积极跟原学校老师了解这些“差生”的心态发展轨迹以及特长爱好,建立班级学生的心理教育档案,并深入班级、宿舍逐个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从心理教育人手,拟定班级教学目标,承担学校各种重大演出任务,如接待上级领导、外宾、参加海外华侨及各种媒体等访问演出,使他们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任务、职责,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教育,上课迟到、早退、打瞌睡的现象没有了,练功、排练节目时自觉性提高了,不少“差生”利用节、假日自觉练功、练琴、排练节目,演唱艺术水平及舞蹈表演艺术水平大有长进。这些年来,不少“差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演出及各種声乐大赛和舞蹈大赛,并接受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广西电视台、南宁电视台等媒体采访演出以及接待国家领导、自治区领导视察、外宾访问等活动,都获得上级领导及各种媒体的高度评价。重视“差生”的心理教育,就应该走近学生、摸清他们的心态发展轨迹,这是做好“差生”转化工作,管理好班级的第一步。
二、热爱“差生”,当好心灵的引航者
作为一名班主任,既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又是“差生”的良师益友,尤其应更关注“差生”心灵的成长。古人云:“感人心者,莫过于情,人之相交,贵在交心。”青少年学生是一个花的季节。天真浪漫、开放、活泼、可爱,喜欢和知心的同学、朋友交往,诉说情感。“差生”也具有这一特点,希望班主任能够了解自己的需求,也希望能在班主任面前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作为班主任就应掌握这一特点,在了解“差生”基础上,应该把心交给“差生”,和“差生”心心相印,走进“差生”的心灵,让“差生”也知道班主任对“差生”情感世界的了解和理解,这样更加尊敬班主任、亲近班主任,更感到班主任的亲情就像自己的父母关心、爱护自己一样。记得我刚当上广西少数民族歌手班的班主任时,这些爱唱爱跳的学生把我给迷住了,他们性格开朗、天真、活泼可爱,当我把情感倾注等生时,发现不少的“差生”有了一点成绩,即不求进步,不思进取,满足于现状,不求艺术上的提高,认为为学校唱唱跳跳白辛苦。因此,有时排练不到场,有时练琴不认真,上声乐课时不能全身心投入。这时,我在全班同学的面前说:“同学们,一场辉煌的成绩或不良缺点都已成为过去,让我们一切从零开始,相信通过你、我的共同努力,我们会有更辉煌的未来。若干年后,我希望给大家的印象是‘这个班主任还真不错’,而大家留给我的印象是你们确实很努力,也更希望在今后的社会大舞台上见到你们靓丽的身影和艺术的风采。”一段发自肺腑的话语温暖了“差生”的心,正是由于我情倾“差生”,热爱“差生”,使他们深受感动,纷纷和我交心。一位来自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侗族女学生对我说到:“班主任,平时我很散漫,您没有骂我,也没有给我写检讨,但您的话使我很受感动,谢谢您!”另一位来自隆林各族自治县的苗族男生给我写了一张字条:“班主任,我以前练功、排练,都不太努力,今后我要加倍努力。”后来,这两位“差生”上课、练功、排练、练琴都非常认真,在2009年6月参加区直大中专院校声乐大赛及区工委举办的舞蹈大赛都分别获得了声乐二、三等奖,舞蹈一、二等奖,为班级争了光,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看着“差生”的转变,我异常兴奋,积极与他们交流、探讨人生的理想目标,从此以后,班级风貌大改变,“差生”更加尊敬我这个班主任,我感受到自己把心交给“差生”,用自己的情感热爱“差生”没有白费。著名的教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我大胆地走进“差生”的中间,大胆地热爱他们,引导他们向前看,向着理想目标去奋斗,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班级在校三年,年年被评为优秀班级,我也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师。
三、理解“差生”。送去人文温暖
为了挖掘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校创办的广西少数民族歌手班一直以来其生源主要都面向少数民族地区招收学生,他们能歌善舞,具有一定的民族艺术基础,这些学生各自表现出自己的性格特点、心态,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自己的专业学习和表演艺术。自信心强、勤学好问、刻苦训练的学生,歌唱表演整体艺术水平提高很快,然而,也有一些“差生”产生了自卑感,认为自己样样不如别人,低估了自己,对自身智力和能力产生了怀疑。因此在练功、排练、练习乐器等方面,总是不敢放开手脚大胆地进行投入练习,因而影响到了自身整体专业水平的提高。我从心理教育人手,深入“差生”,了解到他们心理状况,给他们讲了少 数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地位和作用,又讲了演唱民歌、跳民族舞蹈、学习民族声乐与弘扬民族文化的关系,又举出了我国许多民族歌唱家和民族舞蹈表演艺术家对弘扬我们民族传统文化做出的贡献等等。使他们认识到越是民族的就越是能走向世界的道理,帮助他们消除了自卑心理。从此以后,他们在专业学习及各种排练节目中更加努力和自觉。现在这些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每次演出,都能拿出本民族的好节目,有的节目还被送到北京参加演出,如来自隆林苗族学生何贝、何石、何水三姐妹,她们多次参加区直重大文艺汇演及电视台民歌录制,多次上北京参加民族艺术盛典展演,得到了国家领导和自治区领导的高度赞扬和高度评价,大大的提高了我校的宣传力度。
现在的中职“差生”,不单希望班主任关心他。更希望班主任理解他,也希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得到班主任的理解、支持和肯定。有一次我在班上要求学生们自由组合自编自导一个节目,这时几个“差生”兴趣相投,组合了一个小组,自编自导节目,在检查节目时,尽管不够理想,但我对节目的质量没有任何指责與质疑,而先是肯定节目的优点,肯定“差生”的辛勤劳动和付出的汗水,然后才委婉点地提出如能加进一些内容,在表演艺术情节上作些改进,节目演出效果会更好。他们听后很高兴,很快重新补进些内容,改进了一些表演情节,并加紧排练,演出时如愿地获得重大成功。理解“差生”的心态并及时进行点拨,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育人工作这个舞台上,作为班主任应该时刻牢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做好人的愿望。”为了不使“差生”想“做好人”的愿望之火花熄灭,班主任应将心比心,真诚地与“差生”交朋友。对“差生”的转化教育工作一定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更不能声色俱厉,不留情面,以剥夺学生的自尊代价来树立班主任的威信和高压手段去压服“差生”。而是要以理解、平等的身份与“差生”相处,以真挚的语言打动“差生”心灵、温暖“差生”心灵。所以,每学期给“差生”写评语时,我都特别注意措词,把“该生”称为你,先多赞扬、肯定他们的优点,然后才委婉地指出不足之处,并特别鼓励他们向着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去努力,及时肯定与表扬“差生”的每一点滴进步。
以上是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转变“差生”的点滴做法和体会。重视心理教育,转变“差生”思想,调动“差生”积极性,激发他们努力学习,转变班风,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