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与课堂教育互补式研究

来源 :花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ypig_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 型教学资源。“微课”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得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融入到传统模式下 的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微课在教育领域崭露头角,以其主题明确、短小精悍、占用资源容量小等特点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可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随时调整课堂教学方法。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职业性的人才需要日益增长,在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中,教师要让学生灵活的掌握学习的英语 知识并且加以运用。但是,处于中职阶段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无法深入的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同时学生在学习 英语知识中存在不自信的情况,导致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得不到提升。中职英语教师需要在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展开知识的 教学,并且在课堂上通过不同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目的:探讨热炎宁合剂(RYN)联合利奈唑胺(LNZ)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其生物膜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RYN和LNZ对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微孔板法检测在生物膜生长过程中4个时间点(0,6,12,24 h)的MRSA给药前后活菌量的变化;扫描电镜观察24 h时MRSA形态学变化;细胞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在4个时间点时两药联合干预MRSA的内源性小分子终端代谢物的变化。结果:RYN和LNZ的MIC分别为1/2原液和4 mg·L-1。单用LNZ(
物理是一门科学学科,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实验的教学的开展,以激发学生的物理兴趣, 让他们在实验的过程中更加深入的掌握物理知识,从而提升教学效率,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是《阿房宫赋》中告诫人们不要重蹈国家灭亡的历史覆辙,让后人为自己而哀的警示语,这对于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警诫意义与启发价值。强化举一反三,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地做好亡羊补牢工作,这是对待安全生产应有的正确方法和行为观念,也是日常安全生产工作中经常性、反复性强调的问题。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一种有效的精准扶贫形式,使搬迁在安置地的脱贫致富成为了可能。但由于搬迁脱离了原居地熟悉的生活环境和社会 环境,其在安置地又面临着社会适应的问题。对处于学龄期的搬迁子女来说,由于安置地不同于原居地的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导致有些小学生产 生的厌学的情绪。如何促进随迁子女更好的学习,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为随迁子女提供帮助。
2021年3月,由广东佛山粤剧传习所(佛山粤剧院)出品的戏曲电影《白蛇传》在浙江横店影视城正式开机。该片主创团队阵容鼎盛,由佛山粤剧院院长李淑勤饰演白素贞,副院长杨雁饰演小青,并特别邀请香港著名演员罗家英出演许仙,著名电影导演、国家一级导演尹大为导演。这是佛山粤剧院继粤剧电影《小周后》《小凤仙》之后,第三次与尹大为导演合作拍摄粤剧电影。
目的观察维生素D滴丸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造影剂肾病(CIN)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天津市东丽区东丽医院心内科收治的9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并行PCI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在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维生素D滴丸,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比较两组术前、术后48 h的血肌酐(SCr)、尿肾脏损伤分子-l(Kim-1)、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并观察CIN的发生率。结果PCI术前两组SCr、Kim-1、R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期刊
目的了解天津市河西区恶性肿瘤的流行现状、疾病负担,为制订肿瘤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9年天津市河西区户籍居民的恶性肿瘤登记随访数据,计算发病率、中标率、构成比,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9年河西区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406.68/10万,中标率为224.57/10万;男性粗发病率为400.89/10万,中标率为199.33/10万;女性粗发病率为412.09/10万,中标率为248.02/10万。河西区居民主要的恶性肿瘤为肺癌、乳腺癌、结直肠肛门癌、甲状腺癌、不明及其他恶性肿瘤。其中,肺癌粗
在当前外来文化思想入侵的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基础教育活动中的“红色教育”意义重大。其不仅有助于学生正确三观的树立,同时能够 鞭策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成长更具学习动力。家园共育作为中学阶段十分重要的一种教学形式,家园共育的有效组织与开展也能够很好的发挥家庭与 学校的教学资源,更好的引导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本文以此为基础,尝试从家园共育的视角下,就红色教育的组织育传承问题进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