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宿迁人民

来源 :影响力人物·新时代精英读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eiji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4月12日,江苏省委副书记冯敏刚、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郭广银宣布:宿迁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仇和调省政府工作,任副省长,不再担任宿迁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职务,张新实接任宿迁市委书记。
  
  


  刚才,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郭广银宣布了省委关于任命张新实同志为中共宿迁市委书记、提名缪瑞林同志为市长候选人的决定;省委副书记冯敏刚代表省委发表了非常重要的讲话,新实同志、瑞林同志分别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特别是省委冯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宿迁过去工作作出了充分肯定,对新任领导班子寄予了殷切期望,对宿迁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深受感动,倍受鼓舞,一定深刻领会,认真落实。
  这次组织上安排我到省里工作,我坚决拥护中央和省委的决定。因为我深深地知道,个人的命运是由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命运所决定的,个人的作用只有依附、融合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中才能得以发挥。我个人工作的变动,这不仅是中央和省委对我的培养、信任和关怀,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中央、省委对宿迁工作的肯定、对宿迁领导班子的肯定、对宿迁干部队伍的肯定,体现了中央、省委对宿迁事业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关心厚爱。
  物换星移十载逝,两河两湖情悠悠。1996年8月11日,我从省级机关来到宿迁,参与地级宿迁市的筹建,转眼已和同志们朝夕相处了9年零8个多月的时间。伴随着离别日子的一天天临近,我的心情也越来越难抑平静。连日来,宿迁的山山水水,宿迁的父老乡亲,宿迁的广大干部和一起奋斗的事业,时刻萦绕在我心头、浮现在我眼前,一幅幅画卷、一幕幕场景,是那么的清晰,那么的难忘,那么的令我眷恋。这十年,对宿迁来说,是得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机遇垂青、倍加呵护、倾力扶持的十年,是得到外界高度关注、评论议论、终成共识的十年,是经过顽强打拼、摆脱窘境、奠定基础、加速崛起的十年。十年中,我先后在市、县两级主要领导岗位上工作,如果说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主要归功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前任市委书记徐守盛、市长刘学东、佘义和等老领导、老同志打下的良好基础,归功于与我合作共事的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的紧密配合,归功于全市广大干部和526万宿迁人民的大力支持。借此机会,我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理解、信任和帮助过我的各级领导、离退休老同志、驻宿部队、公安干警、武警官兵、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社会各界人士和宿迁的父老乡亲及外埠宿迁老乡,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宿迁工作的十年时间里,我由衷地感谢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深切关怀。宿迁作为新组建的地级市,农业、农村、农民比重最大,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比例最低,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发展载体的中心城市,建设处于零基础、零起点、零起步,具有特殊的市情、特殊的区位、特殊的地位和特定的发展阶段,是沿海发达省份的欠发达市份、经济发达地区的不发达区域。十年来,每当我们处在关键时期,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都及时给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创造宽松的环境,并赋予特殊的扶持政策;每当我们取得成绩时,省委、省政府总是从多方面给予肯定、鼓励和鞭策,寄予殷切的期望;每当我们遇到挫折时,省委、省政府都给予悉心指导、大力支持,为我们撑腰壮胆,帮我们越过障碍;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时,省级机关和苏州等十二个兄弟市都高度关注、无私援助,帮助我们战胜困难、渡过难关。所有这一切,不仅是对宿迁工作的支持,也是对我个人的厚爱,我会永远铭记心头,永久为之感动。
  在宿迁工作的十年时间里,我真诚地感谢全市广大干部的鼎力支持。这十年,是我人生中难忘的一段岁月,是我事业中宝贵的一段经历,是我工作中愉快的一段光阴。宿迁的干部有很高的政治觉悟和政策水平,是一支讲政治、顾大局、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好队伍。他们平凡而伟大,是宿迁发展和进步的脊梁。十年来,我们每一项决策的形成,每一项工作的顺利推进,都体现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的团结协作,凝聚着广大干部的共同努力,承载着老领导、老同志的传、帮、带。十年来,我与广大干部从不相识到相识、相知、相勉,大家朝夕相处,同甘共苦,风雨同舟,为着宿迁的发展、人民的幸福,一起担负责任、承受压力,一起殚精竭虑、用力使劲,一起加班熬夜、通宵达旦,一起分享喜悦、庆祝成功。共同的事业、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奋斗,使我们成为很好的同志、同事和朋友,这种情谊将是我一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这种志同道合的同志之情比手足之情要珍贵得多,这种真诚质朴的同志之谊比金兰之义要高尚得多。我将倍加珍视并永远记住在宿迁工作的这段美好时光,倍加珍视并永远记住各位同志的支持帮助,倍加珍视并永远记住与宿迁同事结下的深情厚谊。
  


  在宿迁工作的十年时间里,我深深地感谢宿迁人民的倾情奉献。天下者天下人的天下,宿迁者宿迁人的宿迁。宿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光秀美;宿迁人民勤劳智慧、朴实善良、吃苦耐劳。这是一个令人向往,也令人留恋的好地方。我在宿迁工作近十年,深情地爱上了这片土地,我儿子在宿迁读书近六年,留下了浓浓的宿迁口音,我爱人在宿迁工作及退休近五年,深沉地眷恋着她的同事,我们赡养的三位高龄老人在宿迁生活近四年,她们执着地喜欢宿迁的宁静,更有我永久助养的六位宿迁孤儿使我们不能割舍宿迁情结,我的全家已经融入宿迁,已经成为真正的宿迁人!十年来,同呼吸、共命运的经历,已经把我和宿迁人民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回首往事,不论是改革开放还是经济发展,不论是交通会战还是城镇建设,不论是顺利之时还是困境之中,广大的宿迁人民,始终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克难制胜,始终以勇于创新的品质开拓进取,始终以无私忘我的精神顾全大局。他们不仅以自己的汗水浇灌着这块土地,还在需要的时候舍小家、顾大家,凝聚成万众一心的合力。所有这些都深深地感染了我、熏陶了我、教育了我。是他们,赋予了我科学决策的智慧;是他们,支撑着我挺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岁月;是他们,帮助我度过了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光;是他们,给了我工作的激情和创新的冲动。只要想起这些,我就会有使不完的干劲,累不垮的精神,干不厌的工作,折不挠的毅力。在这十年中,就我个人来说,有过痛苦、劳累、茫然和等待,但更多的是欢乐、轻松、自信和坚定,这是宿迁人民使然,是宿迁人民赐予。宿迁人民的殷殷深情已经溶入我的血脉之中,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肩上的重任,也必将成为我今后为党和人民更好工作的力量源泉。
  


  十年,对宇宙变迁是不值计量,对世界变化是长河一瞬,对经济发展是弹指一挥,对社会进步是过眼云烟。但对我个人来说,却是不短的人生履历、社会阅历、政治经历。我本来自农村,出身农民,是组织的培养和信任,是宿迁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是许多老领导、老同志、老同事甘为人梯、甘当铺路石,使我走上了重要领导岗位。我经常提醒并告诫自己,一地政权,一域发展,一方稳定,百万百姓,责任重如泰山,不可有丝毫懈怠。回首这段岁月,感到欣慰的是,我没有虚度光阴,在宿迁这块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土地上,倾注了我全部的追求和心血,融入了所有的甘苦与忧乐;回首这段岁月,虽然付出超常的辛劳和汗水,尽管已眉梢添雪、风霜日重,但我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回首这段岁月,虽然也曾经历过坎坷和曲折,也曾遭遇意想不到的艰难和险阻,但我从未有过丝毫的懈怠和退却。十年来,我时刻铭记组织的重托、人民的期盼,尽心、尽力、尽责,试图以行动报答党和人民的哺育之恩和舐犊之情。但是,由于能力和水平的局限,尽管本人在主观上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仍然还有许多没有做好的事,存在着一些解决得不及时、不妥当的问题,留下了一些不足与遗憾。我觉得,如果我在学习上再刻苦一些,决策水平和工作质量或许会更高一些;如果我在工作中能更深入一些、接触群众更广泛一些,考虑的问题或许会更全面一些;如果我的性格再温和一些、领导艺术再讲究一些,或许就会避免因工作苛求太多、批评人较多而伤害少数同志的感情,造成个别同志的误解。虽然过去的一切不能让我们假设,我们也不能挽留住岁月,却可以挽留住岁月留给我们的借鉴和启示、激励和鞭策,以便我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今天也借此机会,向十年来因我个人主观原因,留给宿迁的遗憾,留给同志们的抱怨,向大家表示深深的歉意!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建市以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宿迁工作十分关心,特别是对宿迁的领导班子建设一直十分重视,不仅先后从宿迁选拔了两名省级国家工作人员,而且总是从宿迁的实际出发,为宿迁选拔了一批又一批素质优良的领导干部,配备了一届又一届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这次,书记、市长人选都在宿迁市级领导班子成员中产生,再次体现了省委对宿迁工作的充分肯定,对宿迁干部的关怀厚爱,对宿迁地区发展的高度重视。新实同志、瑞林同志的情况,冯书记已作了详细介绍,他们都是与我长期友好和谐共事的同事,都是组织上长期考验的优秀领导干部,都为宿迁的改革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深受宿迁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和敬重。我相信,由新实同志主持市委工作,由瑞林同志主持市政府工作,一定会比我做得更好,一定能够继往开来,不断谱写宿迁新的篇章,再创宿迁新的辉煌。
  


  在学校读书时,我就一直喜欢艾青先生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今天,在这里,我和同志们、同事们深情告别,和宿迁人民深情告别,和这方热土深情告别,我更读懂了它所蕴涵的深情!今后,无论我走到哪里,宿迁,这块给我太多感动和真诚的土地,我都会永远回忆和珍藏。宿迁的每一步发展,我都会关心、支持;宿迁的每一点变化,我都会高兴、喜悦;宿迁的每一个胜利与成功,也都会带给我无穷的动力和无限的鼓舞。
  最后,让我由衷地说上三句话:
  我衷心地感谢宿迁人民!
  我深深地眷恋宿迁这块热土!
  我真诚地祝愿宿迁的明天更美好!
其他文献
电视剧版《牡丹亭》根据明朝文学家、戏剧家汤显祖的同名戏曲改编而成,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剧中的女主角杜丽娘由孙菲菲饰演,男主角柳梦梅由沙溢饰演,青年演员黄海、陈洁分别饰演柳梦龙同窗韩子才、吴轶男。探班当天正在拍摄柳梦梅、吴轶男、韩子才随远院镖局押镖途中路遇劫匪的一场打戏。    牡丹亭    吴轶男(陈洁饰演)护远镖局总镖头之女,活泼大方,敢作敢为,一股男儿气,自幼随父习武,练得一手出神入
期刊
在横店探班的两天一直在下雨,因此为了保证拍摄质量,很多戏做了调整。《牡丹亭》分成了A、B两组进行同步拍摄,导演李翰韬就负责A组的拍摄。当天下午拍摄间隙李翰韬导演接受了笔者的采访。    创作最重要的是剧本    剧本、现场拍摄、后期制作这三个方面都蛮重要的,相对而言,剧本上的比例大概60%以上,其他拍摄的大概30%、20%,后期的大概30%、20%左右,所以说还是以剧本为主,其他的都不是太重要,当
期刊
1996年,仇和任沭阳县委书记开始了他的执政改革之路。为期4年的改革,让沭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1997年以前,沭阳经济排全省倒数第一;全县38个乡镇有8个是省级贫困乡镇;全县工商业普遍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基础设施薄弱,断路、缺水、少电是家常便饭;城市化水平极低,全县城镇楼房面积仅有11万平方米,城镇人均拥有楼房面积不到1平方米;县城面积仅有6平方公里,还包括无数露天大垃圾堆、违章
期刊
本刊讯由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中华民族和谐发展促进会、亚太经济时报社、影响力人物杂志社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中国骄傲第8届中国时代新闻人物颁奖典礼于2009年4月26日在全国政协常委会议厅举行。  以“高举时代旗帜、展示时代风采、构建时代精神”为宗旨的中国骄傲·中国时代新闻人物征评活动,旨在广泛宣传和表彰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做出重要贡献和具有创新精神的人物,表彰
期刊
档案 profile  仇和,男,汉族,1957年1月生,江苏滨海人。197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1月参加工作,现任中共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  1982年,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研究所科研人员、院团委书记  1984年,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工会副主席、党办副主任、院办副主任  1986年,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研究所副所长、党支部副书记兼院团委书记、院工会副主席  1990年,江苏省科
期刊
从2001年开始,宿迁市启动大规模的教育改革,一度引起全国关注,宿迁教改曾被国内媒体及社会上冠以“全卖光”的口号,意指从幼儿园到高中全部卖掉。从2001年宿迁市委书记仇和确立四大产权制度改革开始,教育作为社会事业改革的一部分就一直实行“一保三放开”的原则:“一保”是确保义务教育的发展,“三放开”是逐步放开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  2003年,宿迁中学开始进行校长公开选拔,随后又组织开展校内
期刊
故事梗概:夏府张灯结彩,大摆筵席,各路亲朋好友闻听夏玉松向朝廷供奉了“凤珠”,特前来庆贺,热闹非凡。谁知祸从天降……一路清兵朝着揭阳凤村快马飞奔而来,直达夏家,将夏家重重围堵,男女老少,上下满门抄斩,不允许一个漏网。前往夏府贺寿的常五福,看到眼前惨状,而清兵四处查找夏夫人下落,他知夏夫人为保胎住进山中观音庙,慌忙上山报信,小和尚己让夏夫人带着刚生下的孩子从后山门逃生,此时夏夫人巳被清军逼到悬崖边…
期刊
招商引资是第一政绩    “治乱是治标,治穷才是治本。”仇和深知,人民生活的明显改善,社会的长治久安稳,离不开经济的快速发展。  仇和认为:无论是一个县、一个省还是一个国家,也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不能关起门来搞经济。欠发达地区进入大市场、大区域,越早越主动,迟了被被动。仇和说,对宿迁这样的欠发达地区而言,引进一笔资金,就能增加一笔投入,盘活一批存量;引进一个项目,就能联合一批企业、催生
期刊
2009年1月7日,昆明市委书记仇和欣慰地称,刚刚过去的2008年很不平凡,昆明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两高、两多”,即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经济运行质量高,大项目多、人民群众得实惠多,“中国省会十大活力城市”及“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殊荣当之无愧。   仇和是在市委九届五次全体大会上说这番话的。他表示,过去的2008年,昆明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两高、两多”的良好态势,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0亿元;完成
期刊
故事梗概:故事开始在80年代的小渔村,善良勤劳的退休职工赵淑兰丈夫早逝,她带着三个儿子住在已被充公的祖辈遗留下来的小洋楼里艰辛生活。三兄弟自由自在地成长,他们手足情深但性格迥异:大哥许志海为人忠厚,办事认真;老二许志洋是位理想主义者,喜欢绘画,受父亲影响立志做一位伟大的艺术家;而三弟许志江是一位桀骜不驯,狂放不羁的人。该剧围绕一个普通家庭的爱恨情仇展开,从家庭矛盾到一家人共度难关,在时下生活节奏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