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良好的师生互动可以培养初中生的学习意识,提高初中生的认知习惯,增强初中生自我学习、自我批评和自我提高的能力。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该如何实现师生互动呢?需要初中历史教师重视师生互动机制的构建,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设计,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本文通过分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究初中历史教学中实现师生良好互动的策略,希望对历史教学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师生互动;初中历史;初中生;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9-005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9.026
初中历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在初中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发展历史,还可以从中学习前人的智慧,提高初中生的思想境界和历史文化修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实现师生良好的互动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构建师生共同体的基本途径。通过师生互动可以极大地激发初中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历史教学效率。但是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师生互动的开展,需要引起历史教师的重视。初中历史教师要创新教学策略,转变传统观念,增强师生互动,让初中生真正地喜欢上历史课。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一)对师生互动缺乏重视
历史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因此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感到枯燥乏味,而且初中历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涵盖内容较广,教材中的很多知识点都需要学生记忆。所以很多教师在历史教学中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勾画出学习重点直接背诵,很少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互动,这样很容易养成学生机械记忆的习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师生互动的欠缺也使教师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有效地改进教学策略,进而影响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缺乏活跃的互动氛围
良好的师生互动可以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师生互动是在浪费时间,会耽误教学的进度,只要学生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学习,就会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因而,教师在课堂上经常是长篇大论,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没有活跃的互动氛围,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历史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此外,很多初中生没有认识到历史学科的重要性,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上,不能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学生不愿意配合历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导致历史教学效率低。
(三)课堂互动内容不合理
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有很多历史教师认识到了师生互动对历史教学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也采用了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但是效果却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课堂互动的内容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很多历史教师为了增强课堂互动的效果,课堂提问的问题过多或有些问题的学习价值并不高,把历史课上成了“满堂问”,让学生感到厌倦,达不到预期的互动效果。还有一些教师设计的互动内容比较浅显,学生不用更多的动脑思考就能得出答案,给学生发散思维、自主学习的空间较少,难以实现师生互动的真正价值。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实现师生良好互动的具体策略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营造互动氛围
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各种潜能,也是实现良好师生互动的必要前提。长期以来,教师和学生受“师道尊严”的影响,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权威和尊严,导致师生间很难进行平等的对话和沟通,师生关系存在隔阂。而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不仅要求学生尊重教师,还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关系。
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和尊重,走下讲台进行换位思考,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努力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知心人,培养师生间的信任,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问,勇敢地说出自己对历史观点或历史事件不同的看法,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能活跃起来,从而营造活跃的互动氛围。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及和教师的交流互动中,积极探索历史知识,形成对历史問题的正确认识。
(二)构建师生互动情境,激活互动思维
构建轻松、愉快的师生互动情境,可以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激发出思维的最大活力,为学生乐学创造条件。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也渐趋成熟,情感体验也更加丰富,历史教师可以利用初中生的这一特点,结合历史教学内容为初中生创造角色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再现历史事件,将静态的书本知识化为动态,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与历史更近。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加强师生间的互动,还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结合历史事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师生的交流和互动中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记忆。教师还要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行师生互动情境的创设,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播放一些符合史实的影片片段或者相关的图片、音频等,触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有更多的观点可以和教师互动,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三)优化课堂提问内容,实现有效互动
在历史课堂上,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的主要形式,也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富有艺术性的课堂提问能够启迪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学生的历史修养,适时、恰当的课堂提问,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增强历史学习的动力。历史教师的设问一定要紧扣教材内容,突出内容的针对性和层次性,同时对教材内容进行提取和改进,避免就事论事的枯燥讲解,要在理论的基础上增加提问的趣味性,把历史教学推向高潮,实现师生间的有效互动。 基于很多初中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偏见,教师可以借助情境创设和趣味提问来改善学生的认知,让他们自动融入生动的情境中,打破历史课堂沉闷枯燥的局面。学生一改被动学习的状态,积极投身于师生互动交流中,主动探索,积极表达,活跃了课堂氛围。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和挑战性的拓展问题,引导学生借助已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为了促进问题的解决,历史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使学生更愿意思考,与教师展开互动。
(四)借助历史实践活动,加强师生互动
历史实践活动可以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引导学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有很多,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途径,但是课堂教学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时间长了就会让学生感觉疲惫。因此,历史教师要适时地让学生走出教室,在社会活动中学习历史知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实体展览,也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历史遗迹、博物馆、纪念馆等,还可以指导学生调查和自己家乡相关的历史情况,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情感体验,让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变得更加频繁。走出课堂虽然很受学生欢迎,但课堂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历史教师要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学生编写历史手抄报,并让同学间进行交流和分享,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举行历史成语沙龙竞赛、编演历史剧、开展历史辩论会等课堂活动,让学生主动去搜集、整理历史资料,在活动中学习历史知识,同时还能在活动中和自己的同学以及教师交流心得。
(五)改进课堂评价方法,推进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评价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成长都有着关键性作用。课堂教学评价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无论是课堂评价标准的制定、还是评价方法的选择、评价过程的参与和评价后的反思与改进都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配合,课堂教学评价本身就是一个相互交流的活动。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不管谁是评价者,谁是被评价者,都必须把自己的观点、意见明确地表达出来,并与其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课堂评价对师生互动的促进作用。
同时,课堂评价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学生和教师都要加入课堂评价中来,认真分析,听取别人的意见,进行交流和互动,提高师生互动的成效。初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实行小组间互评,也可以让组内成员互评,或者学生自评。学生在评价中会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缺点,并会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克服这些缺点。历史教师可以在每堂历史课后做一个总结性的评价,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多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有施展才华的空间。
三、结语
总而言之,良好的师生互动改变了教师和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角色,历史教师不再是历史课堂唯一的主角,学生也不再处于课堂教学的被动地位,而是成为历史课堂积极独立的参与者。作为历史教师,我们要加强和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良性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还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借助多媒体等技术手段打造全新的学习环境,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浦瓦草.打造初中历史课堂 构建师生互动策略[J].读书文摘(中),2017(2).
[2]楊金霞.试论初中历史师生互动教学的策略[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12).
[3]郑梁.浅谈初中历史师生互动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2018(3).
[4]程丽萍.浅谈初中历史师生互动教学策略[J].散文百家(国学教育),2020(1).
关键词:师生互动;初中历史;初中生;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9-005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9.026
初中历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在初中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发展历史,还可以从中学习前人的智慧,提高初中生的思想境界和历史文化修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实现师生良好的互动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构建师生共同体的基本途径。通过师生互动可以极大地激发初中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历史教学效率。但是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师生互动的开展,需要引起历史教师的重视。初中历史教师要创新教学策略,转变传统观念,增强师生互动,让初中生真正地喜欢上历史课。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一)对师生互动缺乏重视
历史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因此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感到枯燥乏味,而且初中历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涵盖内容较广,教材中的很多知识点都需要学生记忆。所以很多教师在历史教学中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勾画出学习重点直接背诵,很少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互动,这样很容易养成学生机械记忆的习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师生互动的欠缺也使教师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有效地改进教学策略,进而影响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缺乏活跃的互动氛围
良好的师生互动可以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师生互动是在浪费时间,会耽误教学的进度,只要学生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学习,就会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因而,教师在课堂上经常是长篇大论,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没有活跃的互动氛围,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历史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此外,很多初中生没有认识到历史学科的重要性,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上,不能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学生不愿意配合历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导致历史教学效率低。
(三)课堂互动内容不合理
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有很多历史教师认识到了师生互动对历史教学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也采用了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但是效果却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课堂互动的内容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很多历史教师为了增强课堂互动的效果,课堂提问的问题过多或有些问题的学习价值并不高,把历史课上成了“满堂问”,让学生感到厌倦,达不到预期的互动效果。还有一些教师设计的互动内容比较浅显,学生不用更多的动脑思考就能得出答案,给学生发散思维、自主学习的空间较少,难以实现师生互动的真正价值。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实现师生良好互动的具体策略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营造互动氛围
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各种潜能,也是实现良好师生互动的必要前提。长期以来,教师和学生受“师道尊严”的影响,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权威和尊严,导致师生间很难进行平等的对话和沟通,师生关系存在隔阂。而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不仅要求学生尊重教师,还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关系。
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和尊重,走下讲台进行换位思考,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努力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知心人,培养师生间的信任,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问,勇敢地说出自己对历史观点或历史事件不同的看法,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能活跃起来,从而营造活跃的互动氛围。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及和教师的交流互动中,积极探索历史知识,形成对历史問题的正确认识。
(二)构建师生互动情境,激活互动思维
构建轻松、愉快的师生互动情境,可以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激发出思维的最大活力,为学生乐学创造条件。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也渐趋成熟,情感体验也更加丰富,历史教师可以利用初中生的这一特点,结合历史教学内容为初中生创造角色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再现历史事件,将静态的书本知识化为动态,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与历史更近。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加强师生间的互动,还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结合历史事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师生的交流和互动中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记忆。教师还要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行师生互动情境的创设,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播放一些符合史实的影片片段或者相关的图片、音频等,触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有更多的观点可以和教师互动,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三)优化课堂提问内容,实现有效互动
在历史课堂上,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的主要形式,也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富有艺术性的课堂提问能够启迪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学生的历史修养,适时、恰当的课堂提问,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增强历史学习的动力。历史教师的设问一定要紧扣教材内容,突出内容的针对性和层次性,同时对教材内容进行提取和改进,避免就事论事的枯燥讲解,要在理论的基础上增加提问的趣味性,把历史教学推向高潮,实现师生间的有效互动。 基于很多初中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偏见,教师可以借助情境创设和趣味提问来改善学生的认知,让他们自动融入生动的情境中,打破历史课堂沉闷枯燥的局面。学生一改被动学习的状态,积极投身于师生互动交流中,主动探索,积极表达,活跃了课堂氛围。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和挑战性的拓展问题,引导学生借助已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为了促进问题的解决,历史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使学生更愿意思考,与教师展开互动。
(四)借助历史实践活动,加强师生互动
历史实践活动可以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引导学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有很多,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途径,但是课堂教学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时间长了就会让学生感觉疲惫。因此,历史教师要适时地让学生走出教室,在社会活动中学习历史知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实体展览,也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历史遗迹、博物馆、纪念馆等,还可以指导学生调查和自己家乡相关的历史情况,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情感体验,让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变得更加频繁。走出课堂虽然很受学生欢迎,但课堂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历史教师要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学生编写历史手抄报,并让同学间进行交流和分享,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举行历史成语沙龙竞赛、编演历史剧、开展历史辩论会等课堂活动,让学生主动去搜集、整理历史资料,在活动中学习历史知识,同时还能在活动中和自己的同学以及教师交流心得。
(五)改进课堂评价方法,推进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评价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成长都有着关键性作用。课堂教学评价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无论是课堂评价标准的制定、还是评价方法的选择、评价过程的参与和评价后的反思与改进都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配合,课堂教学评价本身就是一个相互交流的活动。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不管谁是评价者,谁是被评价者,都必须把自己的观点、意见明确地表达出来,并与其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课堂评价对师生互动的促进作用。
同时,课堂评价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学生和教师都要加入课堂评价中来,认真分析,听取别人的意见,进行交流和互动,提高师生互动的成效。初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实行小组间互评,也可以让组内成员互评,或者学生自评。学生在评价中会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缺点,并会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克服这些缺点。历史教师可以在每堂历史课后做一个总结性的评价,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多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有施展才华的空间。
三、结语
总而言之,良好的师生互动改变了教师和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角色,历史教师不再是历史课堂唯一的主角,学生也不再处于课堂教学的被动地位,而是成为历史课堂积极独立的参与者。作为历史教师,我们要加强和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良性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还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借助多媒体等技术手段打造全新的学习环境,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浦瓦草.打造初中历史课堂 构建师生互动策略[J].读书文摘(中),2017(2).
[2]楊金霞.试论初中历史师生互动教学的策略[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12).
[3]郑梁.浅谈初中历史师生互动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2018(3).
[4]程丽萍.浅谈初中历史师生互动教学策略[J].散文百家(国学教育),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