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中毒骨髓损伤的特征

来源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jj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23例苯中毒病人的周围血及骨髓进行分析,探讨苯中毒骨髓损伤的特征和机制.方法 23例住院苯中毒患者,平均离岗及诊断苯中毒时间2.7年;21例为慢性轻度苯中毒,2例为慢性重度苯中毒(苯中毒再生障碍性贫血);男8例,女15例,平均年龄(45.5±7.8)岁.按统一调查表询问职业史、毒物接触史、药物接触史、造血系统疾病史以及肿瘤史;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骨髓常规以及骨髓活检、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流式细胞仪和TCR受体基因重排分析.结果 (1)23例苯中毒病人中,血常规检查6例正常、系减少1例、一系或二系减少16例(其中14例淋巴细胞数减少).血中大颗粒淋巴细胞(LGL)百分比增加(平均29.6%,n=22).(2)23例苯中毒病人骨髓检查均示有一系或二系发育不全,骨髓损害的特征包括:显著的红系病态造血,嗜酸细胞发育不良,中性粒细胞前体细胞中异常的胞浆颗粒,嗜血细胞生成,髓质退化及骨髓增生低下.(3)T细胞受体(TGR)可变区基因重排(14/23),CD4+/CD8+比例减低(O.77±0.48,n=23).(4)未发现研究对象染色体结构异常.结论 与MDS各亚型常见的骨髓表现不同,慢性苯中毒骨髓损伤的特征是:显著的红系病态造血,嗜酸细胞发育不良,中性粒细胞前体细胞中异常的胞浆颗粒,嗜血细胞生成,髓质退化及骨髓增生低下;脱离苯接触若干年后,骨髓的这些损害仍持续存在.
其他文献
为探索外科治疗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新方法,采用旋转剥离直肠黏膜、回肠N形造袋手术治疗6例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术后3~7 d,便气分离;7~10 d,大便成形.病人食欲好.5例随访3~16年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大肠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治疗直肠癌最有效的方法.2004年5月至2006年5月我科对60例直肠癌患者采用TME与宽系膜切除术(WME)治疗,体会如下.
为探讨大肠息肉的各种有效治疗方法,回顾分析78例经肠镜下息肉摘除的临床资料.其中38例经高频电摘除,40例经内镜下套扎治疗.结果显示,套扎组40例患者共45枚息肉,结扎56次,36
目的:探析食管支架治疗食管恶性狭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从2005年4月到2008年5月间收治的48例食管恶性狭窄患者采用置入食管支架[1]的方法进行治疗;医师使用 x 线
笔者采用全身麻醉复合骶管麻醉手术治疗12例小儿肛肠疾病,取得良好的效果.rn临床资料:12例患者中,男7例,女5例;年龄20个月~8.5岁.其中肛周脓肿4例,直肠息肉7例,肛缘静脉血管瘤
目的:观察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及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58例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非手术保守治疗和手
为探讨单纯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临床应用,22例施行该术式.术前经钡剂灌肠摄片确定病变范围,常见型20例,短段型2例.在齿状线上约1.5 cm左右离断直肠黏膜、后壁及侧壁离
近年来,我院采用保留皮桥一期切开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rn临床资料:本组男35例,年龄22~65岁;女25例,年龄25~45岁.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棕榈酸(PA)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的 HUVECs 为研究对象,建立 PA 诱导的胰岛素抵抗模型,观察姜黄素对其保护作用.
为探讨减少骶前囊肿误诊的方法,回顾分析2003~2005年治疗6例院外误诊误治的骶前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减少临床误诊率,需采用直肠指诊、骶部X线检查、直肠腔内超声、瘘道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