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烧伤合并脓毒症一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imi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15岁,体质量95kg。全身多处汽油火焰烧伤,伤后2h送往当地市级医院救治,伤后第7天行削痂异种皮覆盖术,伤后第14天行清创自体微粒皮移植术。术后创面感染严重,微粒皮成活不良,未行浸浴治疗。伤后36d转入我院。查体:体温39.5℃,脉搏153次/min,呼吸32次/min,血压110/70mmHg(1mmHg=0.133kPa)。患者精神萎靡,食欲缺乏、腹胀,已行气管切开。烧伤总面积为95%TBSA。四肢末端可见黑色焦痂,其余均为感染肉芽创面,恶臭、有大量黄绿色脓性分泌物,部分异种皮溶解脱落,

其他文献
研究者通过器官型共培养、基因芯片分析、免疫金定位等方法研究周细胞对皮肤组织再生的作用。结果显示,周细胞可以显著提高表皮细胞的再生能力;而LAMA5是周细胞表达的可能具有增强表皮再生作用的候选基因之一,它编码的层粘连蛋白α5(LM-α5)为ECM组分中LM-511/521的1个重要亚基,在体外和体内均可以促进皮肤再生;
生物工程材料植入活体后限制内含的某种细胞增殖而不影响其活性,将有助于防止这种细胞过度生长,并在生物材料血管化前保持细胞活性。研究人员将Fb以7.5×10^5个/mL的密度分别包入20、50g/L的藻酸钙水凝胶包囊中,结果观察到Fb显示出可逆的分裂抑制和代谢抑制,但其活力得以保持。随着时间延长,藻酸钙支架逐渐降解并释放出Fb。
因手部接触电源机会较多,拇指电烧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该指作为电流的入口,损伤也最严重,治疗困难,截指率较高。因拇指功能占手功能的50%,其治疗原则为尽可能保留该指。以往拇指电烧伤常采用腹部或上臂等远位带蒂皮瓣修复,但术后须固定患指、行Ⅱ期手术断蒂,且皮瓣臃肿、感觉功能恢复差。
本研究采用博来霉素诱导的硬皮病小鼠模型,观察ECM重塑和组织修复中Egr-1的作用。结果显示,Egr-1敲除鼠中,早期皮肤和肺组织中炎性细胞的量减少,以及后期组织纤维化的程度显著减轻,全层皮肤损伤后愈合受抑,Fb增殖能力和向肌Fb转分化能力减弱。而Egr-1转基因鼠则表现为过度的组织增生,胶原沉积过量及切口张力增加。
患儿男,9岁,车祸造成全身损伤,伤后在当地医院治疗18d,因病情恶化,转入笔者单位。人院时患儿意识淡漠、精神差、消瘦、体温40℃、心率140次/min、血压80/60mmHg(1mm Hg=0.133kPa)、尿少。后躯干皮肤全部撕脱,上至颈部、下至大腿远端,后躯干及臀部肌肉大量坏死,创面恶臭,左下肢运动感觉功能丧失。
为了方便广大作者投稿,加快审校、编辑、出版流程,《中华烧伤杂志》编辑部已开通作者在线投稿、查询及专家审稿系统。在地址栏输入http://www.cma.org.cn/ywzx/ywzx.asp后,可按照说明步骤注册操作或登陆《中华烧伤杂志》网站(http://WWW.zhsszz.org)阅读相关说明。今后本刊不再接纳信函或Email投稿,
目的了解维生素c对重度烧伤休克犬肠内补液时过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将18只雄性Beagle犬行颈动、静脉置管和十二指肠造口后24h造成50%TBSA Ⅲ度烧伤。伤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不补液组(伤后无治疗)、肠内补液组和肠内补液+维生素C组,每组6只。肠内补液组和肠内补液+维生素C组于伤后30min开始从十二指肠造口管分别注入葡萄糖-电解质溶液(GES)、含维生素C的GES液(250mg/kg维生素C
患者男,38岁,19年前左足扭伤,伤后肿胀,在当地医院行切开引流及换药治疗,左足内踝创面迁延不愈。后应用含汞中药散剂(商品名:降丹、生肌散、祛腐散等)外涂创面,约每3天1次,0.3g/次左右,治疗长达19年。患者创面虽然逐渐缩小但一直未愈合,且用药后逐渐出现嗜睡、四肢疼痛等表现,
研究关注Slug(Snai2)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采用Slug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观察其皮肤损伤后不同时相点的再上皮化情况,并记录慢性紫外线辐射(UVR)照射后溃疡形成情况。结果显示,与野生型小鼠相比,Slug基因敲除小鼠的再上皮化速度显著减缓,其创面边缘Slug的靶蛋白角蛋白8和E-钙粘蛋白的表达量升高;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06年2月-2008年2月山西省烧伤救治中心收治的严重烧伤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1)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组,男15例、女5例,年龄18~56岁[(34±16)岁];烧伤总面积48%-99%[(70±21)%],其中Ⅲ度27%~93%[(73±24)%]TBSA。(2)对照组,男17例、女3例,年龄21~50岁[(35±13)岁];烧伤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