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各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建筑施工企业想要在市场上具备更多的竞争力,就需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降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项目成本,从而让企业在商业竞争中保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成本控制,并非只是单纯的喊口号或通过降低质量以减少开支,而是在施工过程中,以科学合理的管理辅以对各施工环节的把控,以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关键词:施工企业;施工过程;成本管理
1、施工成本的概念及成本控制的内容
施工成本是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总和,根据经济性质划分,可分为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
在施工过程中,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或有助于工程实体形成的各项费用,被称作直接成本,例如人工费、材料费、施工器械使用费等;而间接成本则是在施工过程中非直接用于工程也无法计入工程核算,但又是工程施工所必要的费用,如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用等。
成本控制则是在生产成本耗费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项影响成本的因素、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是企业全面成本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我们需要在初期对工程所需要的成本进行预测,根据预测制定成本控制方案,并将它切实的在预计的各个关键实施,随后针对结果进行成本核算,通过核算分析出在成本控制中成本的升降,从而得出降低成本的原因及其关键。最终,通过与成本指标的对比分析,全面审核与评价目标成本的实现情况和计划成本指标的完成成功。
我们通过成本控制的内容,科学有效的分析出生产及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并将其进行优化改善,借此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2、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
成本控制既不是通过喊口号,也不是通过在施工过程中降低工程质量,要实现工程施工中的成本控制,我们需要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在各个施工环节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优化改善,在具体的措施中,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根据划分,分别有技术措施、组织措施、经济措施以及全面风险管理措施。
2.1、技术措施:在施工阶段,充分发挥技术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为工程提供合理化的建议,优化施工组织方案,增加施工安全、缩短工期、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材料成本,减少在施工中的不必要损耗。其次,通过制定合理工期,选用物美价廉的新材料等技术方面改进,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2.2、组织措施:在施工建设期间,由上至下的管理组织结构优化。从项目经理开始,项目各部门和各班组通力协作,针对不同岗位人员提出成本耗费要求,在各级管理组织机构下,将责、权、利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施工期间,项目经理是工程施工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全部环节的统筹兼顾,通过组织优化,协调好各级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采购部门担负将合格材料组织到现场的责任,协调施工设备,保障在施工现场的材料安全合格;施工部门作为施工现场人员,负责施工安全、保障工程在施工内的安全、质量与进度,协调施工班组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技术部门作为技术支持,负责施工中的技术确认与实施,减少工程中不必要的损耗;财务部门负责财务工作,负责成本预测与成本核算问题,合理调动施工中的资金流向,通过每期财务核算,开源节流。
2.3、经济措施:是成本控制中最常被采用的措施,管理人员以主动控制为出发点,把握各环节的费用支出,主要控制对象为施工中的直接费用。直接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以及机械费。在施工期间,人工费用的控制有调整劳动组织分配,加强技术教育与人员培训,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比例,同时施行合理有效的激励制度,带动人员积极性,达到降低损耗的目标;材料费用的控制通过合理有效的后勤管理,在采购过程中产生效益,以上限内的采购资金尽量购得物美价廉的施工材料,在材料运输及分配的过程中,以规范的章程减少不必要的运输途中的材料损耗,在材料到达施工现场后,施工中需合理操作,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浪费情况,最后定时盘点库存材料,审核材料在各项环节中的损耗情况,纠正章程偏差,达到控制目标;机械费用的控制则通过正确选配和合理利用施工器械,搞好机械设备的养护工作,保障器械的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率,从而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机械使用费用,同时制定合理的定额管理制度,将奖惩分明的考核办法切实在每组机械操作员身上,以保障机械作业成本的实效。
2.4、全面风险管理措施:针对工程自身状况,评估施工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各种风险,如设计变更、计划修改乃至工程索赔等情况,这些会导致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乃至施工项目失败的特殊情况,需要我们在初期便进行全面的风险测评。通过建立风险监控系统,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对风险采取积极的应激措施,减少项目支出,丰富企业经验,增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
3、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当前的施工企业大多以中小企业为主,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在快速发展中,企业管理人员无法兼顾企业发展与工作章程的规范,这直接导致在成本控制中存在许多缺陷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3.1、对成本控制存在误区。许多中小企业,对成本控制的概念存在误区,一味的将成本控制的责任落在财务人员身上。而实际上,成本控制是针对施工阶段的每个环节,环节中每个部门及班组都担负着成本控制的责任,需在各个薄弱环节把关,才能切实的落实成本控制,减少企业在施工阶段的人工、材料、设备等方面的损耗。
3.2、成本控制体系不够完善。我国工程项目一般采取项目经理负责制,主要特征为项目经理负责制,在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管理组织机构中,通常会出现项目经理权力下放项目小组,责任分配不明确。在意识上,项目经理并无确切的成本控制概念,在没有具体的成本控制安排下,成本控制体系松散。应对这种情况,需提高项目经理的成本控制意识,在以项目经理为中心的管理体系中,调动所有员工的积极性,把控全局。
3.3、质量与成本对立。在我们通常的概念里,提高工程质量必然是以成本增加为代价的,在这种思维下,成本与质量形成对立。项目经理在这种观念下,容易出现强调质量而增加施工成本、减少企业效益和为减少施工成本,片面的在材料等方面过分成本控制这两种情况。所以,企业要正确认识成本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在确保质量的同时,降低施工成本,达到双赢的局面。
3.4、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当前,我国的许多企业,大部分在员工的绩效考核,特别是成本控制这一方面的绩效考核,很少有明确的规定。缺乏完善的激励制度,员工的积极性无法调动。因此,企业在成本控制的过程中,不止应当明确项目经理的职权,同时也应该制定相关的激励制度,做到奖罚分明,促进企业内部成本控制的实施。
3.5、对施工过程缺少有效的管理。在施工过程中,人工费用、材料费用以及器械使用费用是主要的费用支出,在这些环节中,很容易出现非直接生产人员比例过高、材料在采购运输过程中过分损耗、工程器械使用寿命减少和维修费用增多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在施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相关人员缺乏科学合理的章程。因此,对于这样的问题,需规范施工章程和增加对各施工环节的管理力度。(作者单位:中铁二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雪青.工程项目成本规划与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0
[2]潘喆.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21):240.
[3]曹吉鸣.工程施工管理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1
[4]马楠,张国兴,韩英爱.工程造价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关键词:施工企业;施工过程;成本管理
1、施工成本的概念及成本控制的内容
施工成本是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总和,根据经济性质划分,可分为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
在施工过程中,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或有助于工程实体形成的各项费用,被称作直接成本,例如人工费、材料费、施工器械使用费等;而间接成本则是在施工过程中非直接用于工程也无法计入工程核算,但又是工程施工所必要的费用,如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用等。
成本控制则是在生产成本耗费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项影响成本的因素、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是企业全面成本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我们需要在初期对工程所需要的成本进行预测,根据预测制定成本控制方案,并将它切实的在预计的各个关键实施,随后针对结果进行成本核算,通过核算分析出在成本控制中成本的升降,从而得出降低成本的原因及其关键。最终,通过与成本指标的对比分析,全面审核与评价目标成本的实现情况和计划成本指标的完成成功。
我们通过成本控制的内容,科学有效的分析出生产及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并将其进行优化改善,借此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2、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
成本控制既不是通过喊口号,也不是通过在施工过程中降低工程质量,要实现工程施工中的成本控制,我们需要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在各个施工环节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优化改善,在具体的措施中,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根据划分,分别有技术措施、组织措施、经济措施以及全面风险管理措施。
2.1、技术措施:在施工阶段,充分发挥技术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为工程提供合理化的建议,优化施工组织方案,增加施工安全、缩短工期、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材料成本,减少在施工中的不必要损耗。其次,通过制定合理工期,选用物美价廉的新材料等技术方面改进,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2.2、组织措施:在施工建设期间,由上至下的管理组织结构优化。从项目经理开始,项目各部门和各班组通力协作,针对不同岗位人员提出成本耗费要求,在各级管理组织机构下,将责、权、利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施工期间,项目经理是工程施工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全部环节的统筹兼顾,通过组织优化,协调好各级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采购部门担负将合格材料组织到现场的责任,协调施工设备,保障在施工现场的材料安全合格;施工部门作为施工现场人员,负责施工安全、保障工程在施工内的安全、质量与进度,协调施工班组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技术部门作为技术支持,负责施工中的技术确认与实施,减少工程中不必要的损耗;财务部门负责财务工作,负责成本预测与成本核算问题,合理调动施工中的资金流向,通过每期财务核算,开源节流。
2.3、经济措施:是成本控制中最常被采用的措施,管理人员以主动控制为出发点,把握各环节的费用支出,主要控制对象为施工中的直接费用。直接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以及机械费。在施工期间,人工费用的控制有调整劳动组织分配,加强技术教育与人员培训,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比例,同时施行合理有效的激励制度,带动人员积极性,达到降低损耗的目标;材料费用的控制通过合理有效的后勤管理,在采购过程中产生效益,以上限内的采购资金尽量购得物美价廉的施工材料,在材料运输及分配的过程中,以规范的章程减少不必要的运输途中的材料损耗,在材料到达施工现场后,施工中需合理操作,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浪费情况,最后定时盘点库存材料,审核材料在各项环节中的损耗情况,纠正章程偏差,达到控制目标;机械费用的控制则通过正确选配和合理利用施工器械,搞好机械设备的养护工作,保障器械的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率,从而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机械使用费用,同时制定合理的定额管理制度,将奖惩分明的考核办法切实在每组机械操作员身上,以保障机械作业成本的实效。
2.4、全面风险管理措施:针对工程自身状况,评估施工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各种风险,如设计变更、计划修改乃至工程索赔等情况,这些会导致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乃至施工项目失败的特殊情况,需要我们在初期便进行全面的风险测评。通过建立风险监控系统,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对风险采取积极的应激措施,减少项目支出,丰富企业经验,增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
3、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当前的施工企业大多以中小企业为主,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在快速发展中,企业管理人员无法兼顾企业发展与工作章程的规范,这直接导致在成本控制中存在许多缺陷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3.1、对成本控制存在误区。许多中小企业,对成本控制的概念存在误区,一味的将成本控制的责任落在财务人员身上。而实际上,成本控制是针对施工阶段的每个环节,环节中每个部门及班组都担负着成本控制的责任,需在各个薄弱环节把关,才能切实的落实成本控制,减少企业在施工阶段的人工、材料、设备等方面的损耗。
3.2、成本控制体系不够完善。我国工程项目一般采取项目经理负责制,主要特征为项目经理负责制,在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管理组织机构中,通常会出现项目经理权力下放项目小组,责任分配不明确。在意识上,项目经理并无确切的成本控制概念,在没有具体的成本控制安排下,成本控制体系松散。应对这种情况,需提高项目经理的成本控制意识,在以项目经理为中心的管理体系中,调动所有员工的积极性,把控全局。
3.3、质量与成本对立。在我们通常的概念里,提高工程质量必然是以成本增加为代价的,在这种思维下,成本与质量形成对立。项目经理在这种观念下,容易出现强调质量而增加施工成本、减少企业效益和为减少施工成本,片面的在材料等方面过分成本控制这两种情况。所以,企业要正确认识成本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在确保质量的同时,降低施工成本,达到双赢的局面。
3.4、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当前,我国的许多企业,大部分在员工的绩效考核,特别是成本控制这一方面的绩效考核,很少有明确的规定。缺乏完善的激励制度,员工的积极性无法调动。因此,企业在成本控制的过程中,不止应当明确项目经理的职权,同时也应该制定相关的激励制度,做到奖罚分明,促进企业内部成本控制的实施。
3.5、对施工过程缺少有效的管理。在施工过程中,人工费用、材料费用以及器械使用费用是主要的费用支出,在这些环节中,很容易出现非直接生产人员比例过高、材料在采购运输过程中过分损耗、工程器械使用寿命减少和维修费用增多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在施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相关人员缺乏科学合理的章程。因此,对于这样的问题,需规范施工章程和增加对各施工环节的管理力度。(作者单位:中铁二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雪青.工程项目成本规划与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0
[2]潘喆.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21):240.
[3]曹吉鸣.工程施工管理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1
[4]马楠,张国兴,韩英爱.工程造价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