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手术会使人“变傻”吗

来源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y_8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害怕麻醉,认为麻醉会让人变傻,有的甚至因为这种顾虑而拒绝手术。那么,麻醉真的会让人变傻吗?麻醉有哪些风险?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熊利泽教授认为,首先,手术后一些人发生认知功能损害是一个临床现象,学术界将其定义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在老年人中发生率会比较高;依据现有证据表明,短时间接受全身麻醉,并不会对孩子的智力造成严重影响。其次,由于手术和麻醉两个因素同时存在,加之忍受病痛,病人短时间内承受的身体创伤和心理打击都很大,是否因为“麻醉”这种单一因素导致“变傻”还不能明确。
  然而,麻醉作为有效降低手术应激与疼痛的措施,其所带来的益处是更大的,我们应该合理看待这个问题。如果属于高危人群,也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降低术后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
  但是麻醉是有一定风险的。从麻醉概念本身而言,麻醉是有风险的,而且是极大的风险,因为麻醉医生在手术过程中主要负责保障病人生命安全,而这一工作就像是在走钢丝,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出现危险。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现代麻醉也是相对安全的,由于麻醉学科理念的进步与发展,加上科技革命所带来的新技术应用,麻醉的安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全世界范围内麻醉相关的死亡已经降至万分之一,在有些地区和医院甚至达到了1/20万以下。
  归根结底,麻醉是有极大风险的医疗过程,风险的大小与很多因素有关,其安全与否则取决于手术类型、患者身体状况和麻醉医生的麻醉管理水平。
  到底选择哪种麻醉安全呢?
  麻醉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建立和发展了一整套成熟的麻醉技术与方法。老百姓常说的全麻、局麻,已经包括了专业上说的吸入全身麻醉、静脉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区域麻醉等等多种麻醉方式。
  选择什么样的麻醉更安全,取决于3个因素:
  1.病人要进行的手术:例如对于一个大的器官移植手术,全身麻醉应该是更安全的选择,且必须选择全身麻醉;
  2.病人的个体情况:病人是否合并其他疾病、身体状况如何等都是考量的因素;
  3.麻醉医生对麻醉技术掌握水平:例如对于一个长期使用全身麻醉实施某种手术麻醉的医生,如果选择自己不熟悉的神经阻滞麻醉完成同样的手术,就会有发生更多问题的风险。
  手术后一些人发生认知功能损害是一个有争论的话题,从2009年第一例临床研究报道出现之后一直被讨论,但是,即使是目前正在进行的一些大型临床研究尚不能得出明确结论。不过现代麻醉采用的麻醉药物对人體影响极小。
其他文献
前不久的一个双休日早上,我们全家还没起床,乡下岳母就已经坐公交车来到城里敲我家门,送她种植的各类蔬菜来了。父母从乡下进城给子女送菜一点也不新奇,新奇的是我的岳母已94岁高
目的:探讨胎头浮动发生的原因及其与难产的关系,探寻正确的处理方法.方法:选择单胎初产、妊娠≥37周、临产时胎头未衔接者152例为浮动组,随机抽取同期单胎初产、妊娠≥37周、
近期,网上流传了一篇关于心梗的“黄金10秒自救法”,声称发生心梗时,咳嗽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恢复脉搏。
松墨天牛成虫在福建闽北1 a有2次发生高峰期,分别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和6月上旬;成虫的危害高峰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林分在时间序列上的被害程度与成虫的习性关系密切,而与
前段时间,一位老干部找到我,说:"刘教授,我觉得自己身体挺健康的,您帮我看看,我身体有什么问题吗?"我说:"好啊,您先伸手给我看下。"通过手诊,我发现他的大鱼际位置有明显的棕色斑点,
目的:探讨性激素替代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000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绝经前期、后期或双侧卵巢切除术后的9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用药后较用药前绝经期综合征
当前高职院校自我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办学定位问题。目前高职院校在办学定位上存在一些误区,如办学目标定得偏高、办学规模定得过大、办学门类求全、办学定位趋同、不考虑自
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检测了音乐对血压所产生的效应。学者对比了25位音乐家和28位普通人,他们的年龄在18~30岁之间。结果显示:音乐家的血压水平要低于非音乐家。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