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英语语法学习策略的研究进行概括,并对应用型本科学生英语学习特点进行概括。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设计和思路,并结合访谈的结果设计。
关键词 英语语法学习策略;问卷设计;应用型本科学生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4-0137-03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和计算机技术、统计分析方法的广泛应用,问卷越来越成为社会调查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调查问卷是以问题的形式系统地记载调查内容的一种印件。其中,设计问卷是调查问卷的关键所在。
当前,问卷调查也越来越经常地被用于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特别是学习策略的研究。而问卷设计的好坏与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数据的收集,进而影响到研究的结果。因此,问卷的设计在整个问卷调查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在前人对英语学习策略及英语语法学习策略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学习特点,提出一套合适的语法学习策略问卷的设计。
1 学习策略及英语语法学习策略的研究
学习策略的定义 有关学习策略的定义,不同时期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最早在1975年Rubin提出“善学者可以教会我们什么”,由此拉开了学习策略研究的序幕。根据各个时期的学者对学习策略的定义,可以对学习策略的定义概括如下。
首先,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解决第二语言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其次,从研究者的角度出发,学习策略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使用的措施和步骤,发现这些措施和步骤对今后的教学可以起到指导作用。
第三,学习策略可以是具体的计划、技能、规则、能力,也可以是一种心理活动。学习策略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提高学习效率,克服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习策略的分类 迄今为止,对学习策略的分类虽然没有定论,但此类研究比较全面,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和分类。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学习策略的研究得到了蓬勃发展并取得较大的成果。
参考文秋芳的分类框架,在她的博士论文中依据Skehan(1989)的观点并参照O’Malley和Chamot分类模式,将学习策略分为管理策略和语言学习策略两大类。管理策略是管理外语学习的认知和情感过程的策略,处于语言学习策略之上,并对其使用具有制约作用,具有跨学科、跨专业、跨时空的迁移性,主要包括确立目标、制订计划、选择策略、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语言学习策略是直接用于处理语言学习材料的策略,具有学科独特性,只能用于语言学习。文秋芳认为这种分类虽然克服了西方学者分类存在的四个问题,但是该分类方式过于简单,难以让人们设想出这些策略在具体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此,她按照Skehan(1998)的信息处理理论模式提出管理策略(确立目标、制订计划、策略选择、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和学习策略。其中,学习策略分传统(形式操练、准确性、使用母语)和非传统(意义操练、流利程度、回避母语)。
根据Skehan的理论,语言学习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处理输入、储存输入和产生输出。每个阶段都有管理策略、语言学习策略和情感策略的参与。语言学习策略可以进一步分为传统的语言学习观念和非传统的语言学习策略。这个分类框架可以清楚地比较学习者在不同学习阶段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也能比较不同学习者在同一学习阶段表现出的相同和不同特征。但是在实践层面上仍然难以区分输入、储存和输出三个阶段,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
按照信息理论模式分阶段描述外语学习策略有两个好处:1)区分输入、存储和输出三个阶段的策略比较容易,这样就可清楚地比较学生自身在不同学习阶段的优势和劣势,也可清楚比较不同学生在同一阶段表现出的相同特征和不同特征;2)可以分阶段来描述管理策略、语言学习策略和情感策略这三种策略之间的关系,从而更清楚地说明他们之间的层级关系。
语法学习策略的研究 国外学者对语法学习策略的分类研究不多。Naiman(1978)指出了语法学习需要注意的几个焦点问题:1)遵循课文中的语法规则;2)从课文中推测出语法结构;3)比较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4)记忆语法结构,并经常使用这些结构。Rubin
关键词 英语语法学习策略;问卷设计;应用型本科学生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4-0137-03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和计算机技术、统计分析方法的广泛应用,问卷越来越成为社会调查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调查问卷是以问题的形式系统地记载调查内容的一种印件。其中,设计问卷是调查问卷的关键所在。
当前,问卷调查也越来越经常地被用于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特别是学习策略的研究。而问卷设计的好坏与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数据的收集,进而影响到研究的结果。因此,问卷的设计在整个问卷调查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在前人对英语学习策略及英语语法学习策略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学习特点,提出一套合适的语法学习策略问卷的设计。
1 学习策略及英语语法学习策略的研究
学习策略的定义 有关学习策略的定义,不同时期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最早在1975年Rubin提出“善学者可以教会我们什么”,由此拉开了学习策略研究的序幕。根据各个时期的学者对学习策略的定义,可以对学习策略的定义概括如下。
首先,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解决第二语言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其次,从研究者的角度出发,学习策略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使用的措施和步骤,发现这些措施和步骤对今后的教学可以起到指导作用。
第三,学习策略可以是具体的计划、技能、规则、能力,也可以是一种心理活动。学习策略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提高学习效率,克服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习策略的分类 迄今为止,对学习策略的分类虽然没有定论,但此类研究比较全面,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和分类。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学习策略的研究得到了蓬勃发展并取得较大的成果。
参考文秋芳的分类框架,在她的博士论文中依据Skehan(1989)的观点并参照O’Malley和Chamot分类模式,将学习策略分为管理策略和语言学习策略两大类。管理策略是管理外语学习的认知和情感过程的策略,处于语言学习策略之上,并对其使用具有制约作用,具有跨学科、跨专业、跨时空的迁移性,主要包括确立目标、制订计划、选择策略、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语言学习策略是直接用于处理语言学习材料的策略,具有学科独特性,只能用于语言学习。文秋芳认为这种分类虽然克服了西方学者分类存在的四个问题,但是该分类方式过于简单,难以让人们设想出这些策略在具体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此,她按照Skehan(1998)的信息处理理论模式提出管理策略(确立目标、制订计划、策略选择、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和学习策略。其中,学习策略分传统(形式操练、准确性、使用母语)和非传统(意义操练、流利程度、回避母语)。
根据Skehan的理论,语言学习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处理输入、储存输入和产生输出。每个阶段都有管理策略、语言学习策略和情感策略的参与。语言学习策略可以进一步分为传统的语言学习观念和非传统的语言学习策略。这个分类框架可以清楚地比较学习者在不同学习阶段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也能比较不同学习者在同一学习阶段表现出的相同和不同特征。但是在实践层面上仍然难以区分输入、储存和输出三个阶段,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
按照信息理论模式分阶段描述外语学习策略有两个好处:1)区分输入、存储和输出三个阶段的策略比较容易,这样就可清楚地比较学生自身在不同学习阶段的优势和劣势,也可清楚比较不同学生在同一阶段表现出的相同特征和不同特征;2)可以分阶段来描述管理策略、语言学习策略和情感策略这三种策略之间的关系,从而更清楚地说明他们之间的层级关系。
语法学习策略的研究 国外学者对语法学习策略的分类研究不多。Naiman(1978)指出了语法学习需要注意的几个焦点问题:1)遵循课文中的语法规则;2)从课文中推测出语法结构;3)比较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4)记忆语法结构,并经常使用这些结构。Rub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