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计机构的最新数据显示,2006 年上半年大陆酿酒行业工业生产总值突破1000 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3.2%;行业总资产达2400 多亿元,同比增长9.3%。业内人士认为,大陆酒业效益与产品质量同步上升,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升级,酒市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综合上半年及目前情况看,今年大陆酿酒行业将持续向好。
白酒行业向区域化集中大陆白酒呈现产量与销售量向区域品牌化集中,白酒主产企业规模在大陆虽占比不大,却拥有全国76.2%的生产量,前16 强白酒企业,占整个行业的67.6%,相对以前企业亏损率有所降低,盈利企业率达到了77%。
业内人士表示,大陆白酒行业出现产销两旺的势头与高端酒涨价有着密切关系。专家分析,这一行业风暴对白酒行业的赢利是件好事,将会改变大陆整个白酒行业的结构及走势。
葡萄酒稳定增长虽然大陆进口葡萄酒比率增大,但由于外国葡萄酒品牌在大陆知名度不够,加上本土高端葡萄酒的大力发展,专家预测,短期内,洋葡萄酒无法影响大陆龙头葡萄酒的霸主地位。
统计数据显示,大陆葡萄酒总产量达22 万千升,同比增长17.1%;完成工业总产值近60 亿元,同比增长26.6%;主营业务收入突破60 多亿,同比增长28.7%。
业内人士分析,2006 年大陆高端葡萄酒市场发展迅猛,拉动了本行业生产与消费的稳定增长,改善了葡萄酒市场结构和消费结构,有利于大陆葡萄酒产业的结构升级。
保健型啤酒受青睐饮料发展日渐功能化、保健化,这给大陆啤酒业提供了再次挖掘啤酒市场的重要依据。由此引发了一场保健清爽型的啤酒革命,其以酒精度低、口味清爽的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
从纵向来看,大陆啤酒总产量达1642 万千升,同比增长14.2%,工业总产值和产品销售收入均超过400亿元,分别增长19.7%和16.1%。
专家分析,自去年以来,大陆的啤酒业呈现扩张、收购、资源整合等特征,跨国企业也介入中国啤酒产业,促使啤酒中低端市场竞争更为激烈。而今年,啤酒行业为扩张市场,紧抓消费心理,加大对保健清爽型啤酒的研发生产,这一特征逐渐在中小型企业中呈现,这对大陆上半年啤酒稳定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黄酒产值高于行业平均增幅大陆黄酒产量上半年40 万千升以上,同比增长12.5%,工业总产值为27 亿元,同比增长27%。对此,专家做出分析:从产量和行业资产比重来看,黄酒的增速似乎有所放缓,但其产值、收入等指标的增长均高于酒类行业的增幅。从生产角度来说,黄酒的地域性特征正逐步变化,中心由浙江转向上海,在一些北方城市也建立了黄酒生产基地。
从消费群体来看,黄酒逐渐由浙江、上海一带分别向南北扩散,消费人群由老年化向年轻化转移,由低收入向高收入转移。日益注重产品创新与文化底蕴的结合,注重黄酒品牌的打造,逐渐呈现高端品牌的上市,产业结构逐渐调整、升级。
白酒行业向区域化集中大陆白酒呈现产量与销售量向区域品牌化集中,白酒主产企业规模在大陆虽占比不大,却拥有全国76.2%的生产量,前16 强白酒企业,占整个行业的67.6%,相对以前企业亏损率有所降低,盈利企业率达到了77%。
业内人士表示,大陆白酒行业出现产销两旺的势头与高端酒涨价有着密切关系。专家分析,这一行业风暴对白酒行业的赢利是件好事,将会改变大陆整个白酒行业的结构及走势。
葡萄酒稳定增长虽然大陆进口葡萄酒比率增大,但由于外国葡萄酒品牌在大陆知名度不够,加上本土高端葡萄酒的大力发展,专家预测,短期内,洋葡萄酒无法影响大陆龙头葡萄酒的霸主地位。
统计数据显示,大陆葡萄酒总产量达22 万千升,同比增长17.1%;完成工业总产值近60 亿元,同比增长26.6%;主营业务收入突破60 多亿,同比增长28.7%。
业内人士分析,2006 年大陆高端葡萄酒市场发展迅猛,拉动了本行业生产与消费的稳定增长,改善了葡萄酒市场结构和消费结构,有利于大陆葡萄酒产业的结构升级。
保健型啤酒受青睐饮料发展日渐功能化、保健化,这给大陆啤酒业提供了再次挖掘啤酒市场的重要依据。由此引发了一场保健清爽型的啤酒革命,其以酒精度低、口味清爽的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
从纵向来看,大陆啤酒总产量达1642 万千升,同比增长14.2%,工业总产值和产品销售收入均超过400亿元,分别增长19.7%和16.1%。
专家分析,自去年以来,大陆的啤酒业呈现扩张、收购、资源整合等特征,跨国企业也介入中国啤酒产业,促使啤酒中低端市场竞争更为激烈。而今年,啤酒行业为扩张市场,紧抓消费心理,加大对保健清爽型啤酒的研发生产,这一特征逐渐在中小型企业中呈现,这对大陆上半年啤酒稳定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黄酒产值高于行业平均增幅大陆黄酒产量上半年40 万千升以上,同比增长12.5%,工业总产值为27 亿元,同比增长27%。对此,专家做出分析:从产量和行业资产比重来看,黄酒的增速似乎有所放缓,但其产值、收入等指标的增长均高于酒类行业的增幅。从生产角度来说,黄酒的地域性特征正逐步变化,中心由浙江转向上海,在一些北方城市也建立了黄酒生产基地。
从消费群体来看,黄酒逐渐由浙江、上海一带分别向南北扩散,消费人群由老年化向年轻化转移,由低收入向高收入转移。日益注重产品创新与文化底蕴的结合,注重黄酒品牌的打造,逐渐呈现高端品牌的上市,产业结构逐渐调整、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