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探讨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林业生产和保护中.该文阐述了林业信息技术应用的内涵和意义,分析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现状,剖析了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了加快林业信息化应用发展的对策建议,为实林业信息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分析鄂尔多斯市煤化工产业主导主流技术,研究表明以甲醇合成为主导技术的主流技术为:水煤浆、航天炉气化+宽温耐硫变换+低温甲醇洗净化+鲁奇合成+三塔精馏为当地主导主流技术之一.双主技术的确定,为当地人才高质量培养找出了主线,明确培养方向及路径.
在淮南花家湖中设置3个采样点,于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分春、夏、秋、冬4个季节采集浮游甲壳动物样品,进行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检测到的浮游甲壳动物共7属10种,其中浮游甲壳动物生物量在秋季时最大,为0.09mg/L,以剑水蚤幼体、简弧象鼻溞、微型裸腹溞、短尾秀体溞为优势种;在春季时生物量最小,为0.001mg/L,以简弧象鼻溞为优势种.浮游甲壳动物中,枝角类的生物量普遍大于桡足类的,总体以剑水蚤幼体的生物量最多,为0.04mg/L,占总生物量的36%.
通过对比分析现有研究成果,认为天山内部侏罗系和部分古生代地层是烃源岩发育的主力层位,且具有相对较好的地球化学指标,而各山间盆地之间油气地质基本条件差异大,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大地热流特征、强烈的构造变形、新生代以来的构造运动和岩浆岩分布等诸多方面.综合盆地面积、盆地内断裂情况、烃源岩层系和岩浆岩分布等因素,将各盆地划分4类不同级别,其中I类盆地为吐哈盆地,Ⅱ类盆地包括伊宁盆地和焉耆盆地,这2类盆地具有常规油气勘探的潜力,III类盆地包括精河盆地、小尤尔都斯盆地和大尤尔都斯盆地等,可以考虑进行非常规油气勘探,
为了更好地保护古树、发挥其价值,对丽水市联城街道的古树进行了实地勘测、数据调查,并且分析了古树的种类组成、植物区系、多样性、分布区域及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古树共有37株,隶属6科、6属、6种.包括香樟25株,保护级别一级为3株、二级为1株、三级为21株;圆柏为1株,保护级别为三级;枫香5株,保护级别一级1株、二级1株、三级3株;枫杨4株,保护级别为三级;黄连木1株,保护级别为三级;榔榆1株,保护级别为三级.其中,树龄最长的香樟约为1600年.从古树的生长区系分布类型分析看,丽水市联城街道的古树温带和热带分
以我国上市水产养殖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养殖效率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国联水产和大湖股份的效率最高,东方海洋、百洋股份的效率最低;海水养殖企业的效率有所下降,淡水养殖企业的效率提升.并且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国水产养殖效率的对策建议.
CO2驱油技术是一种重要的采油技术手段,在低渗透油田的采收率提升方面卓有成效.而其生产井的强烈腐蚀现象成为了阻碍该技术效果发挥的关键问题,因此采油井的防腐工艺成为了CO2驱油技术的关键环节.本文对CO2腐蚀生产井的机理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井筒中CO2溶解度的变化规律,通过缓蚀剂优选实验筛选出了适用于苏北工区的最佳缓蚀剂型号,并从井口设计、管材设置、药剂选择及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方案四个方面对防腐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最终形成了“缓释剂+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的综合腐蚀控制技术,对于推进采油井防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苏北
随着水平井开发的持续深入,到衰竭式开发后期,单井日产油不再能满足油田水平井经济日产油条件,即是开展注水吞吐采油的最佳时机.采用正交实验的研究方法,对周期注水量、注水速度、焖井时间和采液速度4个参数进行模拟优化,吞吐时机在模拟过程中根据研究区经济日产量进行标定,并引入最终含水率、开发总时长及平均日产油量等作为辅助指标进行不同方案的吞吐效果评价,分别优选出适合该模型的最优值,然后采用正交实验法对不同参数进行多因素组合模拟,找到最佳的参数组合.
低品位储量具有油藏埋深大、储层物性差、储量丰度低、区块多分散等特点,目前压裂工艺主要是通过单一双翼对称缝为主,压裂改造效果有限,且部分储层压裂施工难度大,压裂成功率较低.针对压裂难点,开展了大排量低粘滑溜水造复杂缝工艺、纤维脉冲加砂、支撑剂优选、前置表面活性剂等关键技术研究,提高压裂改造效果,并在现场开展应用,效果较好.
对贵州省凤冈县退耕还林中龄林(15a)和近熟林(22a)2种马尾松人工林生产力和生物量采用4种调控强度,研究了其对马尾松林分生长因子、生物量及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调控3a后对林分平均胸径、单株立木材积、单位面积蓄积和生物量的影响达显著差异水平,对林分平均树高差异不显著,但仍有一定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得出,密度调控能提高马尾松人工林的生长潜力,中龄林TMH、TMM、TML和TMCK单株生物量平均增长量分别为25.95、25.81、23.45和22.13kg/株,分别比TMCK提高了17.28%、16
利用研究区内钻井、测井资料、岩心分析报告以及物性等资料,通过岩心相标志、测井相等分析,依据“寻找标志层、沉积旋回、邻井追踪、地层等厚”原则,对姚店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进行了地层划分与对比、储层沉积相和砂体的展布规律、储层物性特征及其非均质性等研究,结合研究区的生产动态资料,对研究区开发现状、累计产油、综合含水、产量递减规律等等开发参数进行分析,确定下一步周期注水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