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现状分析
1 从信息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用的范围看,还没有真正普及。
2 从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技术角度看。课件强调的是视听效果,制作精美却忽视物理学科自身的一些基本特点。
3 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层次上来看,信息技术仅起到辅助教学的功能:教学模式仍以课堂演示型和操作练习型为主,忽略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情感交流,即使利用了信息技术环境下虚拟空间的交互功能,也减少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形成一种特定情况下的“教学阻隔”,这样下来,只能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低层次。
二 反思及对策
(一)加强物理教师之间协作交流和资源的积累
由于单个教师的时间、精力与思维能力是有限的,教师往往因为担心准备一堂多媒体物理课会影响其他教学活动而怕上这样的课,而限制了信息化物理课的推广与普及。因此物理教师之间加强协作交流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采取集体备课、小组攻关等方式。我们要注意的是,教师应把资料集中保存,共同探讨,不断改进,实现资源共享。
(二)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准确理解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的是整合与融入,是基于全局观和系统观的,是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各方面的整合,考虑的是物理课程的整体效果,是整节课甚至整个单元,而不是孤立的知识点。信息技术可以作为教学工具、学习工具和环境构建工具,成为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因素,凡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教学活动都属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需要将现有课程与教材进行重新设计,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实施中应注意,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之主体是物理课程,而非信息技术,物理教师要注重提高教学基本功,注重对教材的理解,注重教学内容的拓展研究,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功能不能被削弱。物理教师以课程目标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选择技术,避免生搬硬套,成为“鸡肋”。
(三)结合新课程,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物理教学新模式
新课程改革对中学物理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和标准,尤其对创新和实践等能力提出较高要求。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模式不能停留在以前的单一演示型和练习型模式。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物理学科教学的新模式是物理教师十分迫切的任务。本人以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综合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完善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
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是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将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使用,主要应用于课堂演示。这种模式可以组织提供物理情景,演示理想化物理过程或课堂中难以完成、难以观察的物理现象,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对于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形成稳定清晰的表象,为学生学习概念规律创造情境,帮助学生记忆理解知识等方面有明显效应。这种模式对硬件配置要求不高,可以应用于高中各年级新课、复习课、习题课甚至实验课,例如演示布朗运动、光的衍射、重核裂变等高中物理实验,展示加速器、潜望镜(全反射三棱镜)、人工核聚变装置等实物照片,利用仿真实验室进行仿真电学实验。
2 发展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
教师把相关学习内容放到对应的网站或服务器(最好是学校或教师网站),使学生在一个相对范围内进行自主学习,我们谓之网络化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适应学生个体差异。但必须指出,采取这样的模式,学校必须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指导,否则会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学习,这个问题在普通中学尤为突出。目前来看,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在中学中比较少见,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这方面多探索和研究,尽量为学生提供此类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种理念。同样的课程标准,不同的环境,风格各有差异的人(学校、教师与学生),恰当的切人和互动,就可以赋予教与学活跃的生命。
1 从信息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用的范围看,还没有真正普及。
2 从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技术角度看。课件强调的是视听效果,制作精美却忽视物理学科自身的一些基本特点。
3 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层次上来看,信息技术仅起到辅助教学的功能:教学模式仍以课堂演示型和操作练习型为主,忽略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情感交流,即使利用了信息技术环境下虚拟空间的交互功能,也减少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形成一种特定情况下的“教学阻隔”,这样下来,只能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低层次。
二 反思及对策
(一)加强物理教师之间协作交流和资源的积累
由于单个教师的时间、精力与思维能力是有限的,教师往往因为担心准备一堂多媒体物理课会影响其他教学活动而怕上这样的课,而限制了信息化物理课的推广与普及。因此物理教师之间加强协作交流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采取集体备课、小组攻关等方式。我们要注意的是,教师应把资料集中保存,共同探讨,不断改进,实现资源共享。
(二)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准确理解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的是整合与融入,是基于全局观和系统观的,是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各方面的整合,考虑的是物理课程的整体效果,是整节课甚至整个单元,而不是孤立的知识点。信息技术可以作为教学工具、学习工具和环境构建工具,成为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因素,凡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教学活动都属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需要将现有课程与教材进行重新设计,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实施中应注意,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之主体是物理课程,而非信息技术,物理教师要注重提高教学基本功,注重对教材的理解,注重教学内容的拓展研究,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功能不能被削弱。物理教师以课程目标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选择技术,避免生搬硬套,成为“鸡肋”。
(三)结合新课程,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物理教学新模式
新课程改革对中学物理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和标准,尤其对创新和实践等能力提出较高要求。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模式不能停留在以前的单一演示型和练习型模式。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物理学科教学的新模式是物理教师十分迫切的任务。本人以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综合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完善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
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是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将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使用,主要应用于课堂演示。这种模式可以组织提供物理情景,演示理想化物理过程或课堂中难以完成、难以观察的物理现象,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对于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形成稳定清晰的表象,为学生学习概念规律创造情境,帮助学生记忆理解知识等方面有明显效应。这种模式对硬件配置要求不高,可以应用于高中各年级新课、复习课、习题课甚至实验课,例如演示布朗运动、光的衍射、重核裂变等高中物理实验,展示加速器、潜望镜(全反射三棱镜)、人工核聚变装置等实物照片,利用仿真实验室进行仿真电学实验。
2 发展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
教师把相关学习内容放到对应的网站或服务器(最好是学校或教师网站),使学生在一个相对范围内进行自主学习,我们谓之网络化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适应学生个体差异。但必须指出,采取这样的模式,学校必须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指导,否则会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学习,这个问题在普通中学尤为突出。目前来看,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在中学中比较少见,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这方面多探索和研究,尽量为学生提供此类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种理念。同样的课程标准,不同的环境,风格各有差异的人(学校、教师与学生),恰当的切人和互动,就可以赋予教与学活跃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