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l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学生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实习教学中,要把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放在首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就业打好基础。
  关键词: 创新意识 实习课 实践能力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实习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实习教学的广阔性、灵活性和自主性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想象和锻炼的空间。
  在中职学生实习过程中,实习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比如在机械制图实习中要求把一个机件视图改画成剖视图,表示其内部结构。可以让学生分别选择全剖、半剖、局部剖等多种表达方案来比较优劣,以此提高学生的图示能力。不同的专业具有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实习计划和创新方案,全方位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该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着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通过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创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逐步掌握实践技巧。
  
  一、质疑是创新学习的基础
  
  实施素质教育,实践教学就必须突出“学”字,让学生从“学会”转到“会学”上来;突出“思”字,让学生从“学答”转到“学问”上来。教师应成为组织者、研究者、参与者、指导者,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以达到促进他们自主创新学习的目的。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个中心来进行。理论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更是如此。实践教学离不开学生主体,而实践技能水平的提高更离不开学生主体的努力练习。只有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完成实践的各项任务。
  “技能的练习,可以从主动与被动两方面进行,但必须强调主动的功能。”学生被动的练习主要发生在初学期间,需要教师加以讲解和示范,让学生观察。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再进行个别辅导,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仅要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且要主动积极地动脑思考。
  
  三、主动参与是创新意识培养的保障
  
  主体的发展必然要有主体思维的参与,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对学生发展的程度影响很大。如果教师提供了思考问题时的每一个台阶,学生只是跟着教师被动地前进,那就谈不上主动发展;如果我们把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障碍尽量扫除,学生会在教师的指引下顺利获得知识,但其创造空间必然缩小。
  1.大胆地“放”
  在实践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去学习、探索规律,是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创新意识的保证。可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有效手段。
  2.精巧地“扶”
  “扶”就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扶”要扶得准、扶得巧。“放”之后的“扶”才是有针对性的,才是学生所需要的,教师要扶在学生疑难处,扶有困难的学生。“扶”不但要帮助学生弄懂“是什么”,还要引导学生知道“为什么是这样”,更要点拨学生弄清“怎样知道是这样”。
  
  四、求异是创新的核心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同一个内容。如在教学应用题时,鼓励学生进行“一题多解”;在计算中找不同的算法,以及从不同角度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等。
  创新能力是新世纪人的最核心素质。在实习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欲望,多思、敢问、主动创新,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其他文献
摘要: 生物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由于一些生物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够,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教学方法不当的问题,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新课标 生物教学 问题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与“学”的关系正在得到改善,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你讲我听”的关系,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
创新人才的培养,迫切需要教师具备创新思路,与学生一起“探究学习”,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创设较大的发展空间,最终培养学生主动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近年来,我们学习和借鉴有关探究学习的理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尝试运用探究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对探究学习目标、探究活动要素、探究学习模式、探究学习评价及探究教学模式的制约性,有如下初步的认识:    一、探究学习的目标    中学生物学是一门以提高学生的生
目的:通过对李东垣《脾胃论》活用《内经》法度的探析,从而体会先贤研习经旨的方法、体悟经法的角度、活学为用的精神。同时,藉由本课题的研究,以期能够对《脾胃论》的学术思想和
摘要: 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业和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以及我国第三产业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将给正在蓬勃发展中的旅游业带来前所未有的良机,为旅游职业技术教育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近几年淮安的旅游业飞速发展,对本市的中等旅游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淮安市当前人才需求与旅游职业教育相对滞后这一不相适应的矛盾,本文试图从职业教育的角度积极探索在专业设置、办学模式和宣传力度等方面进
摘要: 我国西部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社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协调或配合不当;而学校教育重分数、轻学生综合德育素质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流于形式;学校德育教育的方法长于管、灌,短于放导等现象。新时期西部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应立足于德育的主体性建设、立足于双向交流的德育过程和方法、立足于生活化的德育内容、立足于开放式的施行方向、立足于综合型德育系统。  关键词: 西部农村 德育教育 国外德育 立足点 
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是人所共知的。为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建设人才,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理科实验教学,必需为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做出自己的努力。  在当前,理科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实验教学薄弱,限制了学生的技能培养和创造能力的形成,这就需要我们切实加强实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加强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素质的必要性    自然科学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就物理学来说吧,物理学的实验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