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u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知识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习惯和方法”,“要形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高度肯定和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早已为中外学者所共识: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的观点更精辟:“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问题意识在学生的思维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教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探索与体会。
  一、营造良好氛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敢提问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许多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存在惰性心理,不想在课堂上开动脑筋、主动提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即使他们的问题幼稚可笑,甚至荒诞,也要加以鼓励表扬。对问题提得多、提得好的学生,要给予表扬鼓励,对提了问题的学生,也要给予肯定。只要教师能充分地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天长日久,学生慢慢地就会产生提问题的兴趣,就会渐渐地养成敢于发问、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
  二、提供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讲授过多的课堂,一般老师讲到哪里,学生就听到哪里,没有自己思维的时间和空间,没有机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即使有的时候教师有让学生提问题,也总是缺乏耐心,没有留足时间和空间,使得学生提问题变成走过场、走形式。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教学《平均数》的练习课中,我创设这样的情境:在为见义勇为青年捐款活动中,五年级一班58人,平均每人捐款3.6元,五年二班56人,平均每人捐款4.2元,五年三班60人平均每人捐款5.6元。课堂上,我留下了较大的时间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这一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提出了:“三个班一共捐款多少钱?”“哪个班捐款的钱最多?”“三个班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提问,可以让学生成为学习和主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在自主选择解决的问题的同时感受到学生对见义勇为行为的崇敬和拥护。
  然而,自主并不等于自觉,也不等于不要教师的引导。当学生不能提出更多更好的问题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启发学生提问的角度和方法,使学生不仅好问,而且掌握提问的方法,逐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及培养,不仅有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而且有依赖于问题情境的设置。因此,老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新奇别致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质疑兴趣,以趣生疑,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主动、积极、愉快获取知识的状态。教师要把引导学生质疑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保证留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质疑。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教师都要积极鼓励、引导,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质疑问难的氛围,使学生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单位“l”的理解,让学生拿出自备的线绳,折出它的1/3来。折好后,让同桌比较长短。当学生比出长短后,我问:“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这时,有的学生问:“大家折出来的都是线绳的1/3,为什么长短不一样呢?”我表扬这位同学问得好,让学生把各自的线绳拉直再进行比较,得出:各人自备的线绳长短不一,单位“1”不相等,其1/3也不相等。这样,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使学生乐于提问题。
  四、教给提问方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碰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缺乏提问的技巧,想提问题却不知道该怎么问;提出的问题往往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密切,不是关键性的问题。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提供“问”的示范,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提问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因此,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提问题,还要做好提问的言传身教——站在学生的角度提问,为学生提出问题做示范。相信长此以往,在教师的熏陶下,学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所提的问题自然不会表面化、肤浅化。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深刻领会古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道理,讲究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明确学生探求数学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切实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问题中学习,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女主人公巫童与男友外出参加同学婚礼,意外与旧时邻居、不幸夭折的少年好友同学吴桐的母亲姜丽丽邂逅,巫童早年与吴桐的友谊和伤心往事被重新勾起,挥之不去的忧伤与回忆及姜丽丽无法摆脱的孤独让巫童的情感从此无处遁逃。这是怎样的一段伤心往事呢?   刚到一个陌生城市,会觉得那里一切都不像真的,街上的人都假装去上班,卖水果的是卖着玩,楼房、公园、地铁站是供大家演戏的背景。生活的沉重和真实感,需要给它时间才能渗
期刊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下,教师应在实践中思考、探索,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运用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课堂生动起来。一、
亲家rn一大早就听得院外前毛驴在“咴咴”地吼嗓子.黑旦说:“狗日的亲家来搬了.”女人说:“甭叫他进,等我穿好裤.”黑旦说:“(尿),横竖也是那个了.”女人的脸唰地红了,说:“
期刊
摘 要: 为了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消除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均衡发展。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初步尝试分层教学,并将其所获述之本文,与广大同仁商榷。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分层教学 学生分层 目标分层 启示  一、分层教学产生的背景  当今教育领域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目的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其全面发展。
这项交易除了涉及位于芬兰的这座铜锌矿及特定的某些勘探权外 ,还包括双方在采矿及选矿技术、冶炼以及未来采矿项目等方面的合作。Outokumpu公司为此将获得 4 5 0 0万欧元现金 ,一张面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要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只有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目标,让学生创造性地学数学,让数学教学充满创新活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策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的创
Two new 2-substituted thiazolidine-4(R)-carboxylic acids (TCAs), 2-glusosaminal-TCA (GlcNH2Cys) and 2-N-acetyl-glucosaminal-TCA (GlcNAcCys), were synthesized. T
摘 要: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差异,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挖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知识,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使他们乐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创设情境 教学方法 融入生活  营造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能推动学生积极思考、乐于探究,从而促进有效教学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联合硫糖铝混悬凝胶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间收治的96例反流性食管炎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