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必修课,其显著特征在于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开放性、现代性、发展性。目前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围绕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这个中心成为课程教学重要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概论》课程教学中必须不断探索、尝试、创新教学方法。
一、明晰高职高专《概论》课程改革思路
高职高专《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出发点是树立“以人为本”的课程教学新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职业能力的开发,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实现学生全面、和谐、自由的发展。教学改革的目的是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判断、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认知能力、是非判断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坚定对祖国的信仰;提高作为职业人的核心职业能力。具体说来,第一,掌握理论。讲清楚各理论之间既联系又区别的关系;第二,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听得进,用得上;第三,认知现实。《概论》课程不是单纯的理论课,它有着强烈的历史性、现实性。需要在教学中满足学生追求真理、了解历史、认知现实和自身价值实现的需要;第四,提高能力。《概论》课程既有社会性又有个体性功能,如何将两者有机统一起来,将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同培养高职高专学生职业能力结合起来。
要实现以上改革目的,首先,作为教师应当对三大理论成果要有深刻的认识,掌握各个理论成果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科学理解三大理论成果的一脉相承的关系;并且能够把三大理论成果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三大理论成果和最新理论成果和有机整合。二是能够将教学内容、功能、目标进行整合,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进行结构性调整,使其适应高职教育理念、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特点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高职高专《概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要走出忽视课程整体教学方法设计而强调单一化、教条化的误区,结合学生实际、教学目标和具体教学内容,采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拓展传统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教学实效性
1.问题式教学法在高职高专《概论》课程教学中的运用。问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带着“问题意识”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或者教师科学设置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式教学的运用关键是问题的设置。设计问题要注意几点:问题在学生中是否带有普遍性?问题的难度是否适宜?问题的解决是否有一定的价值?问题与课程是否有一定的关联?问题是否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关注?其次是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形成课堂讨论的问题,布置学生进行课后准备,然后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最后老师再加以总结指导,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认识,而且进一步加深了对基本理论的理解。
2.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高专《概论》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情境中,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宗旨不是传授最终真理,而是通过具体案例,启发学生思考案例中提供的矛盾,参加讨论,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概论》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着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评判和讨论,得出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案,可以深化对相关理论的科学认知和掌握,进而促进能力素质发展。
案例教学的真谛与核心,在于让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并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启迪,领悟出一个适合个人特点的有效的思维路线和思维逻辑,并把理论运用于实际,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真正地做到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三者的有机结合。第斯多惠说:“不好的教师是给学生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使学生找寻真理。”案例教学法以主体自觉为理念的教学方法,变死记硬背为活学活用,变生搬硬套为灵活善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案例材料,独立思考,对案例进行细致的分析,通过思考、探究、讨论做出正确的判断,发现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辨别是非能力以及观察和分析问题等能力的过程。
案例教学以案例、事实材料为载体和教学的起点。教师在备课时必须精心选择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事实材料,或者布置学生收集这种案例、事实材料,这是成功地组织好教学的关键。选择的案例、事实材料必须具有三个特点:即真实性、针对性和开放性。案例、事实材料源于社会的现实生活和师生亲身体验,可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具有吸引力;以案例、事实材料为载体是通过对搜集而来的大量具体事例的筛选和提炼,它相对于传统教学中为说明理论的简单举例更具说服力和思想的渗透力,更符合教学要求。
3.专题式教学法在高职高专《概论》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专题授课法,就是打破《概论》课程教材的章节体系,从中选取若干专题进行深入分析讲授的方法。具体来讲,应遵循“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精神,实现对理论体系、教材体系的突破,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基本的观点、原理为主线,构建《概论》课程教学专题。围绕基本观点,安排专题;围绕专题,整合教学内容;围绕教学内容,组织信息资料。着眼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社会实践的新发展,注重反映大学生关注的问题,注重用丰富的最新信息资料,来说明理论观点。
三、积极创新运用以学生为本、能力本位的项目式教学法
高职高专《概论》课程教学理念创新具有先导性和根本性,只有突出高职高专办学特色,凸显学生在《概论》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当代高职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坚持概论课教学育人的基本定位,并将塑造人与为了人、激励人、服务人、发展人统一起来,才能不断增强《概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我们采用适合职业教育的项目式教学法为统领的综合性教学方法。
项目式教学首先是一种理念。它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出发点,以任务目标为载体,以整个教学过程为背景展开教学。项目教学是一种能力本位的教学法,以项目或任务的形式出现。其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通过项目的实施,要使所有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其核心追求是: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
项目教学法最关键的是如何依据职业能力需要设置学生能够直接参与的、能够考评的、能够提高能力的任务载体。《概论》课程项目任务设置主要是依托三个项目式模块:人生态度与科学信仰、创新思维与能力训练、价值取向与行为选择,提高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比如信息处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这些能力,可以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就能很快适应。所以,在高职高专课程教学中,项目任务式教学法越来越被认可,成为改变目前《概论》课程教学状况的一剂良药,也成为最能体现高职高专教学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之一。
高职高专《概论》课程教师只能作理论的启蒙,而实践才是学生成长的真正导师。因此,要摈弃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真正把课堂变成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的场所,就必须使学生的学习由消极转变为积极,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实现《概论》课程教学内容、功能、目标的整合,形成一套将《概论》课程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培养目标有机融合的教学方法。只有如此,高职高专《概论》课程教学才会富有成效。
(本文为广东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研究一般性资助课题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07ZY025)
(作者单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一、明晰高职高专《概论》课程改革思路
高职高专《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出发点是树立“以人为本”的课程教学新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职业能力的开发,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实现学生全面、和谐、自由的发展。教学改革的目的是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判断、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认知能力、是非判断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坚定对祖国的信仰;提高作为职业人的核心职业能力。具体说来,第一,掌握理论。讲清楚各理论之间既联系又区别的关系;第二,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听得进,用得上;第三,认知现实。《概论》课程不是单纯的理论课,它有着强烈的历史性、现实性。需要在教学中满足学生追求真理、了解历史、认知现实和自身价值实现的需要;第四,提高能力。《概论》课程既有社会性又有个体性功能,如何将两者有机统一起来,将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同培养高职高专学生职业能力结合起来。
要实现以上改革目的,首先,作为教师应当对三大理论成果要有深刻的认识,掌握各个理论成果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科学理解三大理论成果的一脉相承的关系;并且能够把三大理论成果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三大理论成果和最新理论成果和有机整合。二是能够将教学内容、功能、目标进行整合,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进行结构性调整,使其适应高职教育理念、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特点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高职高专《概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要走出忽视课程整体教学方法设计而强调单一化、教条化的误区,结合学生实际、教学目标和具体教学内容,采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拓展传统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教学实效性
1.问题式教学法在高职高专《概论》课程教学中的运用。问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带着“问题意识”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或者教师科学设置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式教学的运用关键是问题的设置。设计问题要注意几点:问题在学生中是否带有普遍性?问题的难度是否适宜?问题的解决是否有一定的价值?问题与课程是否有一定的关联?问题是否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关注?其次是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形成课堂讨论的问题,布置学生进行课后准备,然后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最后老师再加以总结指导,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认识,而且进一步加深了对基本理论的理解。
2.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高专《概论》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情境中,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宗旨不是传授最终真理,而是通过具体案例,启发学生思考案例中提供的矛盾,参加讨论,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概论》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着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评判和讨论,得出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案,可以深化对相关理论的科学认知和掌握,进而促进能力素质发展。
案例教学的真谛与核心,在于让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并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启迪,领悟出一个适合个人特点的有效的思维路线和思维逻辑,并把理论运用于实际,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真正地做到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三者的有机结合。第斯多惠说:“不好的教师是给学生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使学生找寻真理。”案例教学法以主体自觉为理念的教学方法,变死记硬背为活学活用,变生搬硬套为灵活善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案例材料,独立思考,对案例进行细致的分析,通过思考、探究、讨论做出正确的判断,发现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辨别是非能力以及观察和分析问题等能力的过程。
案例教学以案例、事实材料为载体和教学的起点。教师在备课时必须精心选择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事实材料,或者布置学生收集这种案例、事实材料,这是成功地组织好教学的关键。选择的案例、事实材料必须具有三个特点:即真实性、针对性和开放性。案例、事实材料源于社会的现实生活和师生亲身体验,可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具有吸引力;以案例、事实材料为载体是通过对搜集而来的大量具体事例的筛选和提炼,它相对于传统教学中为说明理论的简单举例更具说服力和思想的渗透力,更符合教学要求。
3.专题式教学法在高职高专《概论》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专题授课法,就是打破《概论》课程教材的章节体系,从中选取若干专题进行深入分析讲授的方法。具体来讲,应遵循“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精神,实现对理论体系、教材体系的突破,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基本的观点、原理为主线,构建《概论》课程教学专题。围绕基本观点,安排专题;围绕专题,整合教学内容;围绕教学内容,组织信息资料。着眼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社会实践的新发展,注重反映大学生关注的问题,注重用丰富的最新信息资料,来说明理论观点。
三、积极创新运用以学生为本、能力本位的项目式教学法
高职高专《概论》课程教学理念创新具有先导性和根本性,只有突出高职高专办学特色,凸显学生在《概论》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当代高职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坚持概论课教学育人的基本定位,并将塑造人与为了人、激励人、服务人、发展人统一起来,才能不断增强《概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我们采用适合职业教育的项目式教学法为统领的综合性教学方法。
项目式教学首先是一种理念。它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出发点,以任务目标为载体,以整个教学过程为背景展开教学。项目教学是一种能力本位的教学法,以项目或任务的形式出现。其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通过项目的实施,要使所有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其核心追求是: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
项目教学法最关键的是如何依据职业能力需要设置学生能够直接参与的、能够考评的、能够提高能力的任务载体。《概论》课程项目任务设置主要是依托三个项目式模块:人生态度与科学信仰、创新思维与能力训练、价值取向与行为选择,提高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比如信息处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这些能力,可以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就能很快适应。所以,在高职高专课程教学中,项目任务式教学法越来越被认可,成为改变目前《概论》课程教学状况的一剂良药,也成为最能体现高职高专教学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之一。
高职高专《概论》课程教师只能作理论的启蒙,而实践才是学生成长的真正导师。因此,要摈弃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真正把课堂变成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的场所,就必须使学生的学习由消极转变为积极,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实现《概论》课程教学内容、功能、目标的整合,形成一套将《概论》课程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培养目标有机融合的教学方法。只有如此,高职高专《概论》课程教学才会富有成效。
(本文为广东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研究一般性资助课题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07ZY025)
(作者单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