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细胞与结缔组织细胞的相互作用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pthcharg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炎症和纤维增生是两种密切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可共同作为生物对创伤、感染及新生物生成(如创伤愈合、形成脓肿及包围肿瘤)正常应答的一部分而出现。但在另一些场合,对疾病的发病机理和(或)疾病的表现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不少观察报告支持免疫细胞和结缔组织细胞在许多疾病中有功能上的联系的见解。首先,很多所谓的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特发性肺纤维变性和银屑病)均有多种免疫功能异常。

其他文献
报告一例大疱性皮病的患者,具儿童慢性大疱病、疤痕性类天疱疮和成人线状IgA大疱性皮病的特征,和以往所见的任何表皮下大疱病不同,该病例可能代表一种新的类型.
免疫复合物已在多种皮肤病中,包括红斑狼疮、白细胞核碎裂性脉管炎、Henoch-Schnlein紫癜、多形性红斑、疱疹样皮炎、天疱疮及大疱性类天疱疮病中找到.免疫复合物肯定地可以起到某些致病作用的皮肤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白细胞核碎裂性脉管炎及HS紫癜.可能起到致病作用的疾病包括有多形性红斑、疱疹样皮炎及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在天疱疮及大疱性类天疱疮中所出现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则只有极少或根本没有致病意义
作者把60名健康印度人分男、女二组,每组30名.每组又分成20~25岁及30~40岁两个年龄组.各年龄组中又分别从面部取5个,上臂取10个活检标本.与此同时,在与上述相似分组的40个患银屑病和扁平苔藓的受累和未受累之上臂皮肤处取标本.
6岁以下的幼儿结节病是一种少见病,其特点是慢性进行性病程中出现皮肤、关节和眼的典型三联征.皮损通常为无症状的湿疹样或浸润性斑块和丘疹.滑膜肿胀可导致明显的关节改变,但疼痛轻微,运动一般不受影响.眼受侵犯时可以产生严重而持久的损害.胸部和关节的X线检查正常.作者在1979年发现一例一岁的结节病患儿,报告如下:患儿在股,臂和臀部发生非瘙痒性斑块,进行性扩大2个月.体格检查:健康良好,只发现二种不同的皮
期刊
人们担心PUVA会引起皮肤变性或皮肤癌.有报告高度光敏者及有皮肤癌史,电离辐射或砷剂治疗史者,用PUVA治疗后,其皮肤肿瘤(非黑素瘤)之发病率增高.
期刊
作者应用无环鸟苷治疗带状疱疹,并随机以安慰剂对照双盲试验法对其效果进行了研究.所选对象均为18岁以上成人,皮损出现72小时以内的患者.无环鸟苷静注500mg/m2,每日3次,共5天,或注射5%葡萄糖溶液作为安慰剂.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2~5天,每天进行临床观察及病毒分离.治疗前后作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检查.治疗开始时及治疗后1周和1月分别作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膜抗原的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滴度的测定.
局灶性真皮发育不全(FDH)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皮肤病,通常伴有严重的间质缺陷。80%以上为女性。本文报告了发生于父女的两例。
期刊
作者报告一例少见的紫癜性苔藓(LP).患者男性,19岁,1978年11月14日就诊.左手4年前出现皮疹,2年后消退,不久,又出现一些类似皮损,持续不退.体检:左手第4、5掌骨背面,尤其是掌面皮肤上可见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丘疹与斑点,直径3~7mm,暗红色,压片检查不退色,皮损共有6个,不融合,有几个皮损周围有同样色泽的点状损害,无自觉症状.
期刊
环化核苷酸代谢异常在银屑病的发病机理上可能是重要的.1972年Voorhees等报告了银屑病皮损处cAMP的含量降低;1976年Halprin认为cGMP的含量在调节表皮细胞分裂似乎是更为重要.
丙亚胺约在12年前首先由英国肿瘤研究基金实验室发现,因此它代号为ICRF159,化学名双二氧化吡嗪(bis-dioxopiperazine),来源于EDT-A,但是它的治疗作用几乎肯定不是整合功能。它在细胞抑制剂中是独特的,仅中止细胞周期中有丝分裂前期(G2)的晚期,和有丝分裂期(M)的早期。它阻断细胞有丝分裂和使细胞停止于前期和早中期。因此,DNA合成后细胞分裂终止,以致理论上产生突变达最低限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