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有佳肴

来源 :烹调知识·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聪明灵秀的才女加美女,若是再有一手烹调的好手艺,肯定能让人为之驚叹。明末“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就是这样的女子,她用自己的灵慧烹调出了美味而又赏心悦目的女人的佳肴,并美其名曰“董肉”和“诗菜”。
  董小宛不仅仅能够吟诗作画,闲暇的时候,她还经常研究食谱,看到哪里有奇异的风味,就不辞辛苦,去访求它的制作方法,然后,用自己的慧心巧手做出来。现在人们常吃的虎皮肉,还有杞松鱼米、蟹粉腰花,就是董小宛在烹调上的美丽创造和发明,因此,虎皮肉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叫作“董肉”,意思是董小宛发明的用肉烹调出的佳肴。“董肉”这个菜名虽然对美人有些冒昧,但却和有名的“东坡肉”相映成趣。
  董小宛发明的“董肉”曾被抗清名将史可法称为“天下一绝”。而且,董小宛为“董肉”写有形象生动的诗句:“眼眼见快,板板聆声,刀刀显功,片片生津”,这是她描述做董肉时的切肉秘诀。
  董小宛做菜时讲究炒、烧、熘、炸、爆、煮、熬、焖、煨,这些技艺她无不炉火纯青,发挥得恰到好处。
  当时,大文人钱谦益就把董小宛做的菜形象地誉为“诗菜”,并赞道:“珍肴品味千碗诀,巧夺天工万钟情”。
  另外,董小宛还善于制作糖点,她在秦淮时,曾经用芝麻、炒面、饴糖、松子、桃仁和麻油作为原料制成酥糖,切成长1.5 cm、宽1 cm、厚0.33 cm的块,这种酥糖外黄内酥,甜而不腻,人们称为“董糖”,现在的扬州,还有名点灌香董糖(也叫寸金董糖)、卷酥董糖(也叫芝麻酥糖),和如皋水明楼牌董糖一样,都成了名扬海内的风味特产。
  后来,董小宛和伊尹、易牙、太和公、膳祖、梵正、刘娘子、宋五嫂、萧美人、王小余被评为中国古代的十大名厨,其实真的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其实,董小宛发明的菜谱就是是“诗诀”,比如雨韭盘烹蛤,霜葵釜割鳝,生憎黄鲞贱,溺后白虾鲜。意思就是说,烹调时的选料一定要考究,烹蛤应选取雨后的韭菜,釜鳝须挑取霜打的葵叶,黄鲞以小暑前打捞的最佳,白虾要选清明后的才鲜美。还有,董小宛说:“余子秦淮收女徒,杜生步入也效尤,白君又把尤来效,不道今日总下锅。”这其实就是“鱼(余)肚(杜)白鸡”的烹调要领。品尝董小宛做的菜,需要有诗。“菊花脆鳝”盆中的鱼丝亮丽溢黄,那是“翠菊依依醉寥廓”,而“鸡火鱼糊”中的层层汤波,则被称为是“春水一江闹秦淮”。
  董小宛性情恬静,她不喜欢肥美甘甜的食物,平常的日子里,她总是用一小壶茶煮米饭,再佐以一两碟水菜香豉,就是她的一顿饭了。
  董小宛的老公冒辟疆喜欢吃甜食、海味和腊制熏制的食品。董小宛深知老公的口味,她就亲手为他制作了许多鲜洁可口、花样繁多的美食。比如,董小宛酿饴为露,给自己的老公品尝。想一想,酒后用白瓷杯盛出几十种花露,不要说用口品尝,仅仅是那五色浮动、奇香四溢的色和清香,就足以赏心悦目了。
  董小宛这个才女真的是烹调高手。
  试想,一个男人,若是能和像董小宛这样的才情横溢又善于烹调美食的女子相伴一生,彼此在花前月下默默相对,又能细细品尝着女人玉手烹调出的佳肴色香性情,两情相悦,情意绵绵,该是多么幸福和愉悦的生活呀!
其他文献
南京政府完成北伐、统一全国后不久,为维护和加强统治,提出"整理国民经济"、"振兴实业"的口号,秉承孙中山"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的遗教,宣布自训政时期开始,全国
来到日本,最想品尝的就是“精进料理”。  “精进料理”实际上是一种斋饭,纯粹用蔬菜、豆制品以及海苔制作,因而在风行素食的今天广受欢迎。它不仅营养丰富,有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利于减肥,甚至对一些慢性病及疑难杂症也颇有效。由于材料的局限性,所以更能够彰显制作功夫和独特的菜式创意。一切均由“心”出发,这与禅心一脉相同。  高野山位于和歌山县境内,周围群山环抱,形成莲花状的盆地。盆地上密布着117座寺院,